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掌握技术 稻田养鳖效益好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7-11 07:33 大字

□本报记者 樊邦平

技术名称:稻-鳖共作养殖技术

技术概述:通过水稻与中华鳖的种养结合,中华鳖能摄食水稻害虫,水稻又能将鳖的残饵及排泄物作为肥料吸收,不仅使得水稻的病虫害明显减少,提高了水稻产量,还改良了养殖环境,产出高品质的商品鳖,起到了养鳖稳粮增收的作用。

采用该技术,水稻亩产能达到500千克以上,亩产商品鳖350千克,年平均亩效益达到6200元以上。德阳某农业公司近年来开展稻鳖共作模式,最高亩产值达到38500元,亩利润达到15500元,综合经济效益比单种水稻 (稻鳖轮作)和单养鳖提高了98%和86%。

稻田改造

“实行稻鳖生态共作,可以大幅度减少甚至完全不用除草剂、农药和化肥,大幅降低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有效地节约了稻田资源投入,而且产出更大,为市场供给了高质量的大米和水产品。”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专家表示,该技术的前期准备很重要,在养殖前,首先要对稻田进行改造整合。

该技术需要稻田最好10亩以上,稻田底泥土保持原样,只平整不挖深,四周需挖深30厘米,浇灌混凝土防漏防逃;上面则要采用砖砌水泥封面,地面墙高1.2米,能保持水位1米;进排水渠要分设,进水渠在砖砌塘埂上作三面光渠道,排水口由PVC弯管控制水位,以能排干池水,排灌方便为宜。

稻田改造以不破坏耕作层为前提。在稻田四周加固、夯实田埂,田埂截面近直角,并在内侧用水泥浇筑。

田埂或堤埂高度以0.8米-1米为宜,方便蓄水;顶面宽40厘米-60厘米。防止各稻田的养殖鳖相互间爬行混杂,影响科学饲养。若条件许可,进、排水水渠设在堤埂中间,并在稻田相对成两角的田埂上留有进排水口,方便排灌。进水口用60目的聚乙稀网布包扎;排水口处平坦且略低于田块其他部位,设一拦水阀门方便排水;设聚乙烯网拦防止中华鳖逃脱。养鳖稻田的沟坑数量视稻田的面积大小确定,位置紧靠进水口的田角处或中间,形状呈长方形,面积控制在稻田总面积的10%之内,深度50厘米-70厘米。四周可用条石、砖或其他硬质材料和水泥护坡,沟坑埂高出稻田平面40厘米-50厘米。

做好稻田改造后,要开始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干法清塘,清塘后表层土用拖拉机翻耕一次,曝晒消毒。

稻鳖选种

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专家提醒,水稻栽培技术一般选用单季稻为好。中华鳖养殖过的田块较肥,水稻品种选择以水稻生育期偏早、耐肥抗倒性高、抗病虫能力强、且高产稳产的早熟晚粳稻品种为宜,尤其是生产高品质米且栽培上要求增施有机肥和钾肥的水稻品种为好。水稻应选择栽植分蘖数大的,比较壮实的秧苗,适时早栽;适宜插秧时间为4月底-5月中旬,10月底水稻收割,能实现有效避虫。

水稻商品鳖种养模式分两种:先鳖后稻模式一般是于4月上旬在鳖池中种植水稻(为防止鳖毁坏秧苗,预先将中华鳖圈养在坑内过冬),插秧株数为1株;先稻后鳖模式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上旬种植水稻,插秧株数为2株-3株;7月中上旬放养从温室转移出来的中华鳖。该模式每亩放养商品鳖600只左右,每只重量0.2千克-0.4千克为宜。

放养鳖后,每日投饵一次,能节省饲料和减少病害发生,在饲料中添加新鲜鱼,能提高商品鳖的品质。稻田的水最好在冬季补进,并在处理池中进行过滤消毒。平时少换水或不换水,防止病害传染和减少养殖污染。常年保持水位稳定,为鳖创造安定的环境。在日常管理中,要坚持每天早晚巡塘两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注意事项

鳖病防治采用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中华鳖放养前要用15毫克/升-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分钟-20分钟,或用1.5%浓度食盐水浸浴10分钟。稚鳖放养时要注意茬口衔接技术,温差不宜过大,否则易患病。将经消毒处理的稚鳖连盆移至田水中,缓缓将盆倾斜,让鳖自行爬出,避免鳖体受伤。

水稻病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选用抗性品种,实施健身栽培、选择合理茬口、轮作倒茬、灾情期提升水位等措施做好防病工作。

及时清除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驱赶鸟类,如有条件,设置防天敌网和诱虫灯。

新闻推荐

参加“未来银行家”的体验与收获

7月1日,我参加了由德阳晚报小记者之家组织的“未来银行家”活动,收获很多。收获一,知道银行是干什么的。一位名叫龙琪的银行职员老师为我们讲解了银行的来历和作用,讲述了银行工作人员是怎样在银行里...

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