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闲话竹峪木耳

达州日报 2017-05-19 09:46 大字

千里巴山,莽莽苍苍。在那广袤的怀抱里,孕育了一座千年古镇——竹峪关。

民间相传,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的猛将张飞,从湖北领兵进入巴山,昼伏夜行,悄悄来到竹峪关外,埋伏在青?林里,黎明时突发奇兵,一举夺关。而后,夜过巴州,智擒严颜,攻城略地,直捣名城(今德阳),与诸葛亮会师,为开创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岁月流逝,世事沧桑,当年的古战场早已灰飞烟灭,惟有那一片郁郁葱葱的青?林,在飒飒的微风中,交头接耳,仿佛诉说着千古轶事。

竹峪地处南北方分界线秦岭以南。这里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繁茂的青?林覆盖了古镇外大小山峦。也不知哪朝哪代,先民们发现青?树枯死后,树杆上结下的白耳、黑耳,乃是盘中佳肴。一代又一代的采集,直至人工培植,使竹峪成为闻名遐迩的木耳之乡。

人工木耳起源于何时,现已无案可稽,很难确认。但据有关文献记载:清末民初,竹峪已成为全川最大的木耳产地。当年的达官贵人们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吃燕窝后,必须喝银耳羹化毛,贵体才能安康。于是乎,江西、湖南、湖北、陕西、上海、成都、重庆的富商巨贾们接踵而至,大量收购银耳。旺盛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银耳业的发展。那时候,山民们房前屋后架满了耳棒,贩子们提着口袋穿梭于山道,讨价还价的声音充斥市场。每逢赶场天,市场上人声鼎沸,人流如潮。小小的竹峪场上店铺林立,赢得了“小上海”的美誉。

解放以后,竹峪场仍维持了数年的繁荣,后来木耳业逐渐衰落,再经过“十年动乱”,年产量下降到六七百斤,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竹峪的木耳业才重新兴旺起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竹峪区涌现出一批耳菇贩运大户,他们往返于竹峪与广州之间,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撑满了自己的腰包,成为最先富裕起来的“万元户”。

斗转星移,也许是燕窝资源枯竭了,也许是现代新贵们不再相信银耳能化燕窝毛的传说,银耳逐渐褪去昔日光环,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近年来,一个新的传说使黑木耳声誉鹊起:一位台湾大老板由于山珍海味吃得太多,得了严重的冠心病,前往美国做心脏搭桥手术。殊不知这家著名的医院病人早已住满,主治医生预约他一个半月后再去。一个半月后,台湾老板如约前往,在进行术前检查时,却发现所有的血管全通了,不用开刀了,更不用做心脏搭桥手术了,大老板轻松愉快地回到了台湾。

是什么神奇的药物,使一个即将开胸剖腹的病人恢复了健康?国家心血管病科研领导小组组长洪绍光教授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十克黑木耳加几两瘦肉、三片姜、五颗枣、六碗水,文火煲成两碗,再放点味精和盐巴,每天吃一顿,连续吃四十五天以后,血栓溶化了,血管通畅了,心脏得救了。经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黑木耳能降低血液粘度,使血栓稀释,是冠心病、脑血栓的克星,对老年性痴呆也大有疗效。

吃黑木耳治冠心病的故事明确告诉世人:黑木耳是血管的“清道夫”,黑木耳是味美价廉的保健品,黑木耳是健康的卫士!

□韩奕

新闻推荐

收割机“咬手”消防官兵紧急救援

5月16日13时许,市消防支队119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求助称,旌阳区德新镇文全村2组发生一起意外事故,一名妇女的右手被绞进了收割机(图),情况十分危急。接到求助电话后,指挥中心立即调派辖区泰山路中队前...

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 闲话竹峪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