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新驱动打造“千亿航母”

德阳日报 2013-07-31 02:32 大字

梦想在前,路在脚下。要细探德阳经开区发展的奥秘,坚持体制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三创新”,不得不说是园区取得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把“杀手锏”。

创新对经开区的作用有多大?2013年5月13日召开的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转型发展、跨越提升新动力。大力推进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推动四川省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以科技支撑引领为核心动力,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产业创新牵引升级、区域创新发展示范、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等四大创新工程,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而这一切,都是德阳经开区正在进行的生动实践。

“建设千亿产业新城,书写好‘中国梦\’经开区篇章,需要更多务实之举、求实之风、落实之策。创新走出经开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新路,用创造实现经开区美丽繁荣和谐之梦。”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德阳经开区党委书记杨建明,管委会主任李成金在描绘园区未来的发展蓝图时,把创新放在了首位。

于是,德阳经开区一方面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创新服务,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一方面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在产业创新的驱动下,世界上最大的8万吨模锻压机在这里建造,作为全球最早突破第三代核电主管道锻制技术和目前国内唯一可全套提供三峡水电机组铸锻件的企业,二重世界第一的8万吨模锻压机和第三代核电自主化项目,累计填补了国内47项空白。

园区内的四川得阳特种新材企业,也成为德阳经开区技术创新的一个典范。作为园区内新材料的龙头企业,得阳特种新材料企业通过灾后重建,年产2.8万吨PPS(聚苯硫醚)的生产线迅速恢复,并承接了国家“863”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项目,已在德阳经开区内建成国内首条年产5万吨级聚苯硫醚生产线,成为该行业亚洲最大的上游成品生产及供应商。2012年,总投资达43亿元的二期项目又动工建设,四川得阳特种新材料公司正迈向国内最大,世界领先的PPS复合材料行业龙头企业。

在德阳经开区,像二重和特种新材料公司这样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做大、做强的企业不在少数。创新,成为深入入驻园区企业骨髓的共同点。

除了企业创新,德阳经开区还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进行着积极探索。2011年10月20日,德阳市与四川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意在把高校的人文底蕴、创新研究等融入到德阳的重装装备制造业中。德阳经开区与四川大学展开合作,建立了德阳产业研究院,并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建设政产学研商高度协同的创新与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园区开放合作水平。

创新,无疑成为德阳经开区发展实践的一张“王牌”。在创新带来的内生动力的驱动下,德阳经开区的“千亿产业”梦想变得触手可及。

新闻推荐

“千亿梦想”助力“次级突破”

高枝术产业化示范基地2012年底,四川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多点多极”支撑战略,要求“做大、做强市州梯队”,着力实现“次级突破”。作为国家工信部授予的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联...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