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产业“造血”:拔“穷根”摘“穷帽”——东兴区杨家镇十五个村连片打造万亩山桐子产业园

内江日报 2016-01-30 23:07 大字

经历了一场难得一遇的大雪之后,天气有些寒气逼人。

1月25日,记者走进距离城区约50公里的东兴区杨家镇观音村,看见村民在村道旁、荒山坡上、撂荒地里忙碌,尽情地挥洒着锄头,开荒、平地、放线、定位、刨坑,栽下一棵棵山桐子树苗。

“大家要细心一点,要严格按要求留够窝距……”因为村里是第一次发展山桐子产业,很多村民以前也没见过山桐子,村主任刘贤冲有些不放心,现场当起了技术指导人员,在地里来回走动巡查。

◇本报记者 韦小梅 文/图

观音村与安岳县元坝镇交界,地理位置十分偏远,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没有能带动村民致富的产业,是典型的贫困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村里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土地撂荒现象较为普遍。

这种现象在观音村1组尤为突出。据村主任刘贤冲透露,1组人口有120余人,其中长期留在村里的只有30多人,而且基本上是老人和小孩,缺乏劳动力,撂荒土地高达30%以上。

如何精准脱贫?如何确保在2020年与全市、全区一样同步实现小康?观音村的做法是:积极响应政府统一规划,走产业脱贫之路,连片发展山桐子。

据了解,山桐子俗称水冬瓜、油葡萄等,系木本油料作物,产量高、出油多,市场前景广阔。但在当地村民看来,“没有见到过,也不了解,要成片发展,顾虑很多,关键是山桐子种出来了,卖不卖得出去?挣不挣得到钱?”

为此,市、区农业部门以及镇、村干部曾多次到绵阳绵竹市考察,从气候、土壤、产量、市场前景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证;组织村民代表一起到山桐子种植基地进一步了解;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产业培育规划;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听取村民种植意愿。

“第一次面向全镇各村统计种植意愿时,就有4000多户农民‘站出来\’表示同意,预计种植面积高达8000多亩。”杨家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蒋忠富回忆说,面对村民如此高的种植积极性,他当时也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让广大群众失望,一定要把山桐子产业发展起来!

如今,全镇已发展山桐子7500亩,覆盖辖区内白杨路(白合至杨家)和杨和路(杨家至安岳县和平乡)沿线共15公里,以及辖区内观音村、石盘村、金银村、二龙村、柏梨村、斗笠村、长山村、铁炉村等8个村,涉及种植户2000余户。

据杨家镇镇长李世宏透露,按照产业培育发展规划,到2016年末,山桐子种植面积将达12000亩,形成万亩山桐子产业园,覆盖全镇15个行政村。

■ 利用空闲地

发展“边角”经济

进村路上,成片成片的山桐子十分醒目。道路沿线有,村民房前屋后有,撂荒地里有,甚至一些好几十年都没种地的柴山地、荒山坡也被开垦出来种上了山桐子。

“是土地(耕地)不够吗?”记者的随口一问,问出了杨家镇发展山桐子的关键之举——以道路沿线、房前屋后的空闲地以及柴山地、撂荒地、自留地为主,耕地为辅,发展“边角”经济。

就拿观音村1组来说,目前已栽种的500余亩山桐子中,其中有300多亩都是利用的柴山地、闲置地、撂荒地。

杨家镇镇长李世宏解释说,山桐子耐高温、抗低寒,40℃以下零下14℃以上,均可以正常生长;耐酸碱,PH值6.15~7.15均可正常生长;范围广,适应海拔300~2400米的区域;而且耐贫瘠,哪怕在贫瘠的山坡上也能茁壮成长。

这些种植优势恰好与观音、石盘等村大量低劣的柴山地、闲置地、撂荒地不谋而合:不但确保了有限的耕地资源不受损,又将闲置的土地变废为宝。而且待山桐子长成、开花、结果后,还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激活农村经济,吸引城里人前来观光休闲旅游,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 农民土地入股

利润按比例分成

正在观音村1组荒山坡上栽种山桐子树苗的,是村里的贫困户付大义,举手投足之间精神十足,一点也不像年过七旬的老人。

他告诉记者,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就他和身患残疾的老伴儿。他家光是土地就有5亩多,基本上是种一半荒一半。去年,听村干部宣传,组里在搞试点,农民可以用土地作为资本入股合作社,发展山桐子产业,他索性把这5亩多地全部都入了股。

入股后,合作社统一出资负责开荒、平整土地、修建生产便道、提供种苗等,村民则根据个人意愿到合作社务工。等到山桐子挂果产生经济效益后,除去成本合作社则按照7:3的比例与入股农民共享利润。

“虽然种植山桐子周期长,前面这两年没有啥收入,但是挂果之后就有30%的分红。而且盛产期长达50年以上,可以说是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现在,我们还可以优先到合作社打工,每天有60~80元的工资。”付大义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公司+合作社+农户”

然而,除观音村1组以外的大多数村组,以前曾发展过少量的枇杷、蚕桑、中药材,但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为了突破原有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在探索发展山桐子过程中,农户、合作社、公司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利益联结。

即“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一方面,鼓励农户免费领取山桐子树苗,并由内江市优达山桐子种业有限公司统一提供管理技术,统一负责收购,所得产值按照1:3:6的比例分别为专合社、公司、农户所共享;另一方面,为确保种植农户利益不受损,合作社还与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按当年的市场价格且不低于2.4元/公斤的保护价收购。

仅山桐子鲜果销售一项,种植农户的利润空间到底有多大?据介绍,一般情况下,一亩的产量至少有1000~3000公斤/年。如果一亩产1250公斤,以保护价2.4元/公斤计算,一亩的产值至少有3000元/年。也就是说,种植农户可以从中获得1800元,为最大受益者。

而且,村里栽种的这些山桐子最早也要2017年或2018年才开始挂果,为了有效弥补挂果前的空档期,镇村干部还鼓励村民在种植山桐子的地方间作矮秆作物,等山桐子长成后发展林下养殖,多渠道增加收入。

如今,走进石盘、金银、柏梨等村,记者发现已有不少村民在栽有山桐子的地里间作油菜、蒜苗等。在村民周树仲看来,可谓“两不耽误!”等到春天,他还打算间种玉米。

■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探索三次产业融合互动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未来,将在杨家镇看到三次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的格局。

据了解,山桐子又称“树上油库”,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树干可做建筑、家具、器具等的用材;果子油中可提炼工业用油、食用油,特别是含有很高比例的亚油酸、亚麻酸、棕榈等,广泛用于医药保健品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而且,山桐子3月中旬开花,花色先白后黄,花期有一个月;5月果实开始成型,10月果实由青色变为红色,11月收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为此,区、镇、村都在积极努力,希望依托正在茁壮成长的万亩山桐子产业的农业资源优势,培育或引进一批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广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目前,已有企业有意愿在村里选址修建厂房,并计划引进相关机器设备,对山桐子果实进行深加工。

“打造万亩山桐子产业园不是最终目标。”记者从杨家镇政府了解到,该镇将在打造万亩山桐子产业园的基础上,依托东乡农民运动遗址修复工程,充分利用自身天然绿色植被丰收,森林覆盖率达40%,拥有倒坐佛、天华沟、华藏寺、关帝庙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色生态旅游产业,使乡村旅游产业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新亮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通过三大产业一起“造血”,最终实现“到2020年以前全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与全市、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

新闻推荐

绵竹:大力提升森林防火能力见成效

(唐文记者钟正有)绵竹市是省重点林业县、一级森林火险县。全市沿山区9个乡镇,2个林区单位,1个国营林场,1个茶园坪林场,森林面积达98.59万亩。随着森林资源的迅速增加,以防火为重点的森林管护形势日趋...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