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一书记在行动 村里来了“贴心书记”

德阳晚报 2015-11-16 23:09 大字

图为赵杨(左一)在对农户的耕地土壤进行测试。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陈晓霞 通讯员 张娟

“三泉村是绵竹市绵远镇的‘软弱涣散\’村,有20个村民小组,村民1613户、3785人,村里主要以发展农业和旅游业为主,群众对村‘两委\’信任度不高,各种矛盾突出……”这是“第一书记”赵杨今年7月28日到三泉村走马上任时,在“民情日记”本上记录下的第一篇日记。

赵杨是绵竹市农业局农技化发展股股长,今年被选派为三泉村“第一书记”后,他深知肩上的重担,“如何加强村党组织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是他想得最多的问题。

从城市到农村,从“坐机关”到“走田坎”,从“指挥员”到“战斗员”,为了尽快适应“第一书记”的角色,到村的第二天,赵杨就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进行调研。“要摸清村子的基本情况,了解村里的产业发展现状,知晓群众的诉求所在,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赵杨说,他这趟不能白来,一定要做出成绩,重拾群众对村“两委”的信心,找到全村产业发展、助农增收的新路子。

三泉村地处周家山一带,近年来,农业灌溉一直是困扰村民的心头大事。由于地处山坡,村民常年多以种植玉米为主,收入微薄。“一定要加快解决周家山2000多亩的农田灌溉问题。”翻看日记本,赵杨将这个问题写在醒目位置,时刻提醒自己尽快落实。几经努力,赵杨从省上争取到40万元资金用于提灌站建设。如今,经过项目申报、资金拨付、现场勘测、设备采购,3座提灌站已于本月初动工实施。“提灌站建好后,我们就可以改种水稻和小麦了,真是多亏了赵书记。”村民们纷纷为赵杨的实干精神点赞。

“要想重拾村民对村‘两委\’班子的信心,光靠嘴皮子不行,要真正干出点实事来。”为此,赵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上墙、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与村“两委”班子交心谈心等,切实转变村干部工作作风,对党风廉政建设、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等方面提出了更严要求。

打造荷塘月色、兴建农家乐、建设油菜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小农水和节水型工程建设,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做好低保工作,关心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发展致富带头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桩桩惠民实事,拉近了村“两委”与群众的距离,村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得到很大改善,致富奔小康的劲头也更足了。

“有了‘第一书记\’,村里的环境改善了很多,村‘两委\’班子也更团结了,村里产业发展的思路也更清晰了。”村主任张伟说,从这个充满朝气的小伙子身上,他看到了真诚和热情。他相信赵杨这位“贴心书记”来了后,三泉村的发展将会大提速。

新闻推荐

郑翔平安产险启动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唐韵记者

郑翔平安产险启动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本报讯(唐韵记者郑翔)近日,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复同意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试点公司,包括四川在内的十九个省级行政区开展业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