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绵竹市探索打破党小组设置旧有模式 寻找优势抱个团 党员全部动起来

德阳晚报 2015-04-14 00:32 大字

本报记者 王三春

4月5日晚上,风在房外呼啸怪叫,汪继明老汉有些睡不着觉了,这是一场当地少见的大风,还不晓得要把树叶垃圾吹成啥样,明天要赶紧组织人清扫!

自从担任“环境综合整治党小组”组长,汪老汉和党小组的10多名成员就跟环境脏乱差较上了劲。村支书罗俊元说,这就对了,就是要让他们给村里操到心。

在绵竹市齐天镇双坪村,从去年开始,原有的党小组设置被打破,81名党员按各自所长,被重新组合成了5个党小组,汪老汉带领的“环境综合整治党小组”便是其中之一。党小组活动从虚变实、静变动、散变聚,来自一个村的探索,成为绵竹市组织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三难”没有难到村支书

双坪村原来有11个党小组,按村民小组划分——这也是当下农村的普遍做法。成员多则10多个,少的只有两个人。“好些人外出打工去了,有的组连组长都出去了,开展活动很困难。”齐天镇党委副书记汪继权说。

同时,党小组要开展些什么活动,怎么做,大家心里没有多少想法。因此,用“形同虚设”来形容党小组当时的状况,并不过分。

2011年底,40出头的个体经营户罗俊元经过公推直选,高票当上了双坪村村支书,次年初他领头成立了双坪村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从数百亩逐步达到千余亩,推行“支部+协会”模式,百余户村民入社成为股东。经济在良性发展,但罗俊元感觉,村民对党组织并不满意,甚至还有人抱怨“有些党员连我们的素质都不如”。但站在党员自身的角度来说,他们想尽力,却又不知从何做起。

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三难”——活动组织难、队伍管理难、作用发挥难,“双坪村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其实带有一定普遍性。”绵竹市委组织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去年3月,罗俊元参加了一次村支部书记集中培训,这次“走出去”的经历让他开了眼界,各种想法似乎都在“蠢蠢欲动”。随后不久,德阳市委常委、绵竹市委书记陈彬前来调研,谈到“党组织可以建立在产业上”,一句话让罗俊元脑中的想法清晰起来:围绕以党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个目标,打破以村民小组划分党小组的区域限制,按党员特长和所从事的产业,重新组建服务型党组织。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赵辉在旌阳绵竹调研时强调 铆足干劲 推动县域经济长足发展

本报讯(记者叶书英)4月20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赵辉先后前往旌阳区、绵竹市,深入企业、农村,调研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铆足干劲,积极适应新常态,推动县域经济长足发展,为德阳加快建设中国西部...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