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德孝旅游区”探索双镇互动
□本报记者 冉倩婷 文/图
10月17日,通过多次商谈与实地考察,孝泉镇与云南一家旅游开发公司的合作正式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双方正在就合作细节展开商谈。与此同时,孝德镇年画村新打造的20万盆菊花也在国庆节盛装亮相,迎接着八方来客。两个镇都在以积极的态度响应“四川德孝旅游区”概念的出炉。
孝德与孝泉这两个共同传承“孝”文化的德阳乡镇,正在谋动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在城镇化的发展大潮中,探索旅游经济增长点上双镇互动的城镇化新模式。
拓展旅游空间相邻乡镇急需打破界限
比邻而居的孝德镇与孝泉镇在历史上都以传统文化“孝”为底蕴,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姜诗孝亲,涌泉跃鲤”,以及广为流传的“安安送米”德孝故事,就发生在这片地域。“两个镇在文化上一脉相承,居民生活也一直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孝泉镇党委书记任伟说。
这两年,两个镇又有了一个共通点:都在加快打造各自的旅游业。孝德镇依托国家4A级景区年画村和苏州援建的苏州水街,投入打造了葵花基地、水上乐园等项目,主推乡村休闲旅游;孝泉镇则以三孝园、邻姑泉等实体孝文化景点为载体,进一步推出孝子洗礼园、德孝文化博览馆等子项目,打造孝文化旅游古镇。
孝德镇党委书记林霞树和任伟达成了共识:两镇联合打造一脉相承的“孝”文化,或将是双方在旅游经济上的共同突破口。
但一直以来,这个想法并没有实际行动上的进展,因为孝德、孝泉分属于绵竹市和旌阳区,在城市规划走向上也截然不同。
最明显的界限,莫过于在两镇交汇处那条长约500米的兴隆街。这条街道紧邻已经打造成规模明清风貌的孝泉古镇,另一边则是融合了苏州园林与川西民居风格的孝德新城。灾后重建完成以后,这条“交界街”显得有些“落后”——两侧成排老旧的低矮平房让这条街看起来与周边的新环境不搭调。
兴隆街的现状,正好折射出了两镇联手面临的实际问题。
这条稍显“破旧”的街道并不是孝德与孝泉不愿意改造,相反,双方对兴隆街一直都有改造计划。但由于历史原因,这条长500米的街道上交错着孝德与孝泉各自的公共资产,居民也呈杂居状态。两个乡镇的改造计划在县级行政区划壁垒面前显得有些尴尬。
双镇互动共同打造大九寨旅游环线“中转站”
今年8月中旬,德阳市市长陈新有带队,对孝德镇、孝泉镇进行重点考察,提出优化孝德孝泉的旅游空间,共同打造“四川德孝旅游区”,构建起德阳旅游新品牌,以增强德阳的旅游经济实力。
对此,两个乡镇都回应了积极的态度。
一直以来,以“孝”为主题的孝泉古镇存在着对游客吸引力不够的问题。“孝文化是一个精神概念,游客难以将此作为旅游目的,而孝文化本身落实到具体能够带来收益的旅游产品上比较困难。”任伟分析,孝泉古镇发展,必须转变此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方向。
“成为大九寨旅游环线上的‘中转站\’,比‘目的地\’更为科学和实际。”任伟介绍,经过多次考察和调研,孝泉镇确立了未来发展方向:充分利用锶温泉资源,打造一个九环线上以孝文化为底蕴的温泉古镇。
这恰好与孝德镇的目标一致。依托德阿公路的修建,绵竹此前就提出,要打造“九环线上的旅游中转站”,而孝德作为绵竹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参与其中。
目标的一致让这两个镇的领导者都很兴奋。现在,林霞树和任伟都希望两镇景点能够在未来连点成线,形成一条“泡温泉—了解孝文化—参观古建筑—赏年画—吃特色农家乐—看乡村景色”的特色旅游路线,让沿德阿公路前往九寨沟的游客能够停下来、甚至住下来,盘活两个镇的旅游经济。
在《四川德孝旅游区总体策划暨总体规划》第一阶段成果稿中,德阳也提出:要“打造‘四川德孝旅游区\’为文化旅游驿站,积极融入大九寨旅游环线”。
在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潮中,这两个在文化上一脉传承的相邻乡镇,正在通过市级层面积极引导,联手互动探索一条旅游经济上的“双镇互动”新模式。
新闻推荐
□冉倩婷本届西博会,绵竹签约145亿,共计16个项目。今年以来,绵竹市工业经济实现新提升,项目加快建设,园区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承载力不断增强。前三季度,绵竹经济开发区投产企业达90家,全市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