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精神病人撑起“保护伞”
目前四川省有超过67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病防治仍面临负担高、康复服务供需不平衡等困境——
我国首部精神卫生法5月1日正式实施。7月中旬,记者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四川省精神病防治工作仍面临疾病负担高、康复服务供需不平衡等困境,我们该拿什么撑起精神病人“保护伞”?
□本报记者 李丹
[现状]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超过67万人
“妈,下周我过生,你要来看我哦。”7月10日,在绵竹市精神病院,35岁的张均(化名)拉着母亲王天凤的手央求,直到得到肯定回答才满意松手。“不要看他现在清醒,以前只要不吃药就会犯病,经常打我。”王天凤说,儿子张均20岁就患上精神分裂症,因为经济困难只吃了两个月的药就没再继续治疗,只能每天把他关在柴房里。直到2010年,医生到绵竹市遵道镇巡诊,才将张均带回绵竹市精神病院住院治疗。“那时候,患者根本没有语言能力,背佝偻着,浑身散发着臭气。”绵竹市精神病院副院长李启祥说,患者长期不走动已致四肢萎缩,吃饭只会用手抓。
省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统计显示,目前四川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超过67万人。精神疾病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致残性高等特点,时常发生的精神病人肇事惹祸、毁物伤人事件,对社会危害极大。
[困境]
c精神病防治康复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四川省精神病防治仍然存在投入不足、疾病负担高、康复服务供需不平衡、免费服药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该负责人说,社区精神病患者免费维持服药机制尚未完善,精神病日间康复和中途托养场所缺少等原因,也是目前四川省精神病防治面临的困境。
四川省仍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精神病患者,因个人承担的住院、服药费用较高,而不能长期坚持及时服药,有数量较多的贫困精神病人发病后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导致精神病防治康复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对于这种情况,绵竹市精神病院院长冯波深有感触,精神病人必须长期服药,一旦停药就可能发病。但对于贫困精神病患者,用药支出很难坚持。从绵竹市对精神病防治与康复工作的管理情况看,到2012年,新农合对精神病人住院的报销比例已经提高到了90%,减轻了很多家庭的负担,而在这之前报销比例较低时,医院的空床率较高。
[对策]
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报销比例提高
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1个月后,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要保障精神卫生工作所需经费,将精神卫生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通知明确,到2017年,各市(州)和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可根据需要设置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县级及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要开设精神科门诊或者心理治疗门诊,力争全省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精神科编制床位由目前的21张增加到464张。
将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列为重点救助对象,作为重度残疾人全部资助其参保参合。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单次及多次住院,一年内累计需个人负担的符合有关规定的医疗费用在10000元以内的,按70%的比例予以救助,超过10000元的按80%的比例进行救助。
对于早就享受到报销比例提高惠民政策的王天凤来说,能够安心让儿子呆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主要是因为负担减轻了,“住院费用可以报销90%,加上儿子每月260元的五保金,住院基本不花钱了。”王天凤说,现在儿子张均恢复很好,农忙时节,她把儿子接出来帮干农活,跟生病前一样。
“精神病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公安、疾控等多个部门和家庭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奏效。”省残联有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11月28日,绵竹市玉泉镇的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火热施工中。近年来,为了使财政支农资金产生更大的效益,绵竹市统筹整合多个农业项目,统一规划、成片推进,提高整个区域的农业发展速度。与万亩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