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空巢老人的幸福晚年 ——绵竹玉马社区探索新型社区养老化模式的成功实践

德阳晚报 2013-02-20 10:29 大字

核心提示:“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据统计: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为了让“空巢老人”空巢不空,独居不孤,幸福安享晚年,绵竹市剑南镇玉马社区积极探索新型的社区养老化模式,以创建养老示范社区为契机,在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完善中心“软硬件”配套设施,有效缓解了该社区老年人无人陪伴的孤独情绪,也为忙于工作、无暇照料老人的工薪族解决了后顾之忧,让生活在玉马社区里的“空巢老人”拥有了另一个温馨的家。

硬件设施配套齐全,让老人老有所依

记者近日来到玉马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在一楼,首先看到的是洗澡间及卫生间,另外一间面积较宽敞的是餐厅。不大的餐厅干净整洁,桌椅摆放整齐有序,四周墙面上挂着老年人膳食原则等装饰牌匾。靠近橱柜的墙上,一个小黑板静静悬挂着,莴笋炒肉、炒小白菜、萝卜棒骨汤……中午的食谱已整齐地书写在上面。“不想自己做饭的、身体不便的,每天总有十来位老人会在这里吃午饭。我们只收取成本费。”社区书记王光君介绍道。梁青贵老人就是餐厅的常客,由于子女长年在外打工,家里平时就他一人,自己不善厨艺,吃饭总是瞎凑合,自从社区建立起日间照料中心后,价廉物美的饭菜让梁青贵喜不胜喜。“伙食好还不贵,有荤有素才几块钱,我喜欢在这里吃。”

不止社区的服务“人性化”,卫生间和洗澡间的设计也充满“人性化”。在卫生间和洗澡间一个角落里,有着专门的残疾人士位置。洗澡间还兼顾了理发的功能,细心、贴心的服务让人舒心、开心。“虽然我们是日间照料中心,也要什么都考虑周全。”王光君说。

走上二楼,一路走过去是休息室、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健身房、爱心超市,里面空调、冰箱、电脑、电视等设备一应俱全,考虑到老年人身体状况,社区还专门聘请了专职保健医生,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满足社区老人多方面的需求。社区爱心超市还积极为困难老人提供基本生活用品。

玉马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有1万人以上,全是农转非居民,90%以上的家庭子女都在外打工,最近的也是在绵竹城里。据统计,该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2750人,占社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80岁以上有近300人。由于玉马社区的特殊性,绵竹市民政局把该社区列为社区养老服务重点,创建省级养老示范社区。“通过创建示范社区,在玉马社区建立了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广场、活动中心等一系列养老服务场所。现在,白天无人照顾的社区老人越来越喜欢来这里午餐、休息、娱乐、治病、锻炼身体,在这里他们充分享受日间照料服务。”绵竹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称。

精神文化需求不忘,让老人老有所乐

“独自在家是空巢老人,在中心就是快乐的老人。”70来岁的李进先老人十分健谈,一见记者要采访他,话匣子立马打开了。“社区养老,这主意想到我心坎里去了。以前在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一天过得又慢又难受,现在没事就来中心,既有专人照顾,又可以和其他的老年人做朋友,搭伴玩耍,一天很快就过去了,现在白天我基本是在这里度过的。”李进先的子女都忙于工作,他平日一人在家深感孤独,去年底社区建起了日间照料中心后,他几乎每天都在这里度过,在餐厅吃午饭,去休息室午睡,到多功能活动室看电影、下棋、聊天……日子过得格外充实。“现在每天至少有50多位老人来社区玩耍,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既增加了乐趣,更满足了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休息室,不少老人正聚精会神地看戏,社区工作人员找来各类戏剧让大家观看。在棋牌室,下象棋的、打麻将的……各种活动都受到老人欢迎。今年76岁的赵忠发老人和老伴跟儿子住在一起,儿子在绵竹城里打工,老伴有自己的爱好,一到下午,都是赵大爷一个人在家。“现在好了,我每天下午都来中心下棋、看书、看电视,日子过得可充实了。”

饮食健康有人照料,玩耍有人陪伴。在这里,老人们享受到的是关心、爱心、贴心,感受到的是一份热闹,是一份舒适,正如老人们所说,这里是他们的乐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   

本报记者 邱洁 通讯员 何菲

新闻推荐

一个企业家的中国梦 ——访重庆银鑫集团董事长唐鑫政

位于绵竹市沿山地区的土门镇天宝村、麓堂村的大马士革玫瑰种植基地,规模达7800亩,目前可采摘鲜花的玫瑰园面积达2100亩。该基地长期吸纳当地农户参与玫瑰园种植管理、采摘和加工。王平摄本报记者...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