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他一把点亮希望

德阳晚报 2013-02-21 23:22 大字

残疾人认真学习竹编技艺。

汪平正在工作。

文/图 本报记者 杜晓鹏

◆承诺——扶持农村贫困人口4.5336万人;新建社区慈善爱心超市10个;为受援人群提供法律援助1.7万人次;帮助27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为符合条件的建档困难职工每人每年提供300-1000元生活和医疗救助;救助贫困家庭脑瘫儿童250人。

◆践诺——扶贫解困既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实施新村扶贫,为困难职工送温暖,帮助残疾人救业等措施,将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爱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让他们感受温暖,更看到希望。

>>>民生数字

扶持全市农村贫困人口5.060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1.6%;城乡困难群众人均医疗救助全年215元,完成目标的134.4%。农村年人均医疗救助全年完成252元,完成目标的157.5%;新建社区慈善爱心超市10个,完成目标的100%;为受援人群提供法律援助2.4907万人次,完成目标的146.5%;给予82992名符合条件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父母每人每年720元奖扶金,完成目标的100%;帮助7268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完成目标的269.2%;为符合条件的建档困难职工每人每年提供300-1000元生活和医疗救助共计25225人次,完成率100%;救助贫困家庭脑瘫儿童260人,完成目标的104%。

民生镜头  巧手“裁”出幸福来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绵竹盛世鑫丰制衣厂老总汪平指着身上的衣服告诉记者,别人过年喜欢买新衣,而他更喜欢自己做新衣,身上穿的从里到外都是他自己设计和裁作的,既合体又大方。

汪平,出生于1970年,绵竹市富新镇人。两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在农村,残疾就意味着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如何养活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汪平越发感觉到生活的艰辛。“去学门手艺吧。”一天父亲对他说。

1987年,初中毕业的汪平开始学习缝纫技术。学习裁剪是一件既辛苦又枯燥的事情,每天先是对着纸不停地裁,然后是在布上画出裁剪的线条。“上天是公平的,当他拿走你一样东西时,总会给予另一样进行补偿。”汪平说,他发现自己真的有当裁缝的天份,别人看似枯燥的事情在他眼里却是妙不可言。由于表现出色,当学徒3年后,汪平被师傅带到成都一家制衣厂工作。在这里,他不但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开阔了眼界,办厂的梦想也油然而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94年,他与人合伙开办的服装厂正式成立,但随着经营理念的冲突,1996年服装厂宣告关闭。汪平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他破釜沉舟,外出到沿海一带学习服装技术和管理经验,经过几年的磨练,2004年回到绵竹开了服装门市,开展定制加工业务,他设计的服装和缝纫技术得到很多客户的认可,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客户也逐年增多。

2008年“5·12”大地震后,看到因地震致残的不少人无法找到工作,汪平深深体会到他们的艰难,于是向绵竹市残联提出免费培训残疾人缝纫技术,得到残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于2009年8月成立“绵竹市残疾人缝纫技术培训基地”,并开辟外接加工业务满足残疾人就业需求。

几年的打拼让汪平有了一定的积蓄,办厂的念头再次燃起,2011年他注册了绵竹盛世鑫丰制衣厂。汪平说,办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底,厂里加工的羽绒服因天气原因销售困难,资金一度十分紧张,这时,德阳、绵竹两级残联部门向他伸出援手,4万元“四川省残疾人创业扶持基金”及时送到了他的手上,手捧这“救命”钱,汪平感慨颇多,“作为一名农村残疾人,只有把企业越做越好才能不辜负党和政府对自己的关爱。”如今,汪平厂里的40余名员工中,残疾人就有12名,培训中的残疾人员20多名。心中只要有梦想,巧手一定会裁出幸福花。

民生亮点  构建扶贫解困立体网络

2012年,德阳市各级农工办、民政局、司法局、残联、总工会、人口委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打造自上而下的立体化帮扶网络,取得了巨大成效,让困难群众得实惠。

市委农工办积极开展扶贫新村建设,集中投入,狠抓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支柱产业,重点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产业园区、标准化示范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深入开展“挂、包、帮”工作。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核心,对农村贫困劳动力特别是农村青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拓宽致富渠道;开展增强创业经营管理能力及后续发展能力培训,逐步使农村贫困劳动力由数量型向素质型、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变。

民政部门实行民生工程一把手负责制和绩效管理“三级目标”制度,明确各项任务的主管领导、牵头部门、落实单位和责任人员,做到总体目标明确、各项任务专人负责、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市司法行政和法律援助机构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民生工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的社会知晓度。通过开展“警民亲”活动,建设法律援助1小时服务圈,打造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各级残联大力实行为残疾人服务的“量体裁衣”制度,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帮扶措施。有效整合资源,多渠道争取各方资金帮助残疾人解决民生问题,切实帮助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市工会组织通过大力开展“送温暖”、职业技能培训、资助家庭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等,切实为困难职工解决具体问题。

市人口委健全完善各种利益导向政策,建立涵盖奖励、扶助、保险等多方面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做好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扎实推进全市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水平;扎实做好人口文化宣传工作,不断丰富“幸福家庭·健康发展”德阳人口计生品牌;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加大违法生育处理力度,严格再生育审批流程。

新闻推荐

一个企业家的中国梦 ——访重庆银鑫集团董事长唐鑫政

位于绵竹市沿山地区的土门镇天宝村、麓堂村的大马士革玫瑰种植基地,规模达7800亩,目前可采摘鲜花的玫瑰园面积达2100亩。该基地长期吸纳当地农户参与玫瑰园种植管理、采摘和加工。王平摄本报记者...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