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拱星镇:工业老镇借力“两化”演绎传奇

德阳晚报 2012-11-30 23:23 大字

环保设备在这家化工厂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拱星镇:工业老镇借力“两化”演绎传奇

文/本报记者 刘成娟 邱洁  

图/德阳晚报记者  董焦

以前是绵远河畔7000余亩荒漠河滩,现在是产值可望突破五十亿元的工业园区;以前是建筑陈旧,车辆稀少,门面稀疏,只在赶集日子行人较多的偏远小镇,现在是店面焕然一新,格调时尚,生机盎然,商贸繁荣的新型小镇。绵竹市拱星镇,这个工业老镇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抓住机遇,重新出发,借力“两化”,使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一派蓬勃的发展态势。

工业主打环保牌

11月22日,拱星镇党委书记石磊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他将带领祥柳村部分村民代表参观工业园区。“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以化工和新型建材为主,涉及环保方面较多,环保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为了使企业和村民更好的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发展,镇上要求企业采取开放式生产,并组织村民进厂参观,实地察看。”石磊告诉记者,这样的参观活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要当地村民对企业存在一丝疑虑,我们就让老百姓以亲眼所见、所闻,了解企业生产运作情况,加强双方的沟通。“企业要发展老百姓的支持很重要。”

“目前入驻企业都已通过环评。我们园区企业厂内不设污水排放口,工业用水只进不出,环境监测也十分严密,使用的是在线监测,一旦出现超标现象系统就会自动报警。”石磊介绍到,由于园区定位的特殊性,环保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

兰绪斌是祥柳村村民,也是园区拆迁安置户,作为村民代表,他参观了四川绵竹华丰磷化工有限公司。“从原料收集、粉碎处理、烘干、进入生产车间,采用全封闭式、全机械化运作,每一个环节都在做环保。在这个化工企业,看不到粉尘、听不到噪音、流不出工业污水。不仅经济上去了,大家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保证,这样的企业我们支持多建。”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在环保方面他们共投入7600多万元,占总投资比重的1/4。

目前,已建成2平方公里,以发展精细化工和新型建材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已有7家企业入驻。“全面投产后,园区产值可望突破50亿元,是绵竹灾后产业振兴发展的重要孵化器,它的建设发展不仅是推进拱星实现‘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支撑,也是绵竹经济腾飞、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石磊说到。

让失地农民过上城镇生活

工业园区发展起来了,如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成为拱星镇党委、政府近两年致力解决的问题。

借力“两化”互动,在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步伐中,推进新型城镇化。两年的实践给出了答案。“征地拆迁后,我们把失地农民全部安置到镇上,在解决农民住宿问题的同时也让他们转变为城镇居民。”石磊告诉记者,因企业发展需要,2010年开始征用拱星镇祥柳村18组的土地。18组村民在统一安排规划下,住进了位于镇上的集中安置小区。该小区配备了垃圾池、公共活动场所、排水排污管道、道路硬化等相应配套设施。近两年来,为发展工业园区在祥柳村征地共2000余亩,解决失地农转非1207人。

转变身份是第一步,解决就业才是根本之道。土地征用后,有的村民在离安置小区不远的企业找工作,有的在镇上找工作,有的在园区企业上班。“针对这个特殊群体,我们积极采取可行措施,多管齐下,通过推荐就业、技术培训、政策鼓励等方式,目前已经使102人实现稳定就业。”

为了让更多的人实现再就业,拱星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形势,采取了五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坚持把推进工业化和带动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转变过去就地就近安置的思路,把一个组近一百户老百姓整体安置到场镇上,既远离了工业区,又壮大了场镇人口规模,繁荣了集镇商贸,增添了不少在场镇上的灵活就业途径,并让他们转变观念,适应场镇生活;二是坚持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消化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大力组建农业专合组织,发展跑山鸡、獭兔等小家禽畜养殖,生猪、肉牛规模养殖,香葱、芦笋等蔬菜规模种植,这些专合组织生产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季节性用工高峰,可以有效增加一部分失地农民的现金收入;三是增强培训实效性,通过搭建平台,组织社保部门工作人员联系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为失地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对失地农民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上进的就业竞争意识,提高他们适应城市就业和市场就业的能力;四是畅通就业信息渠道,通过每季度镇企联席例会加大党委、政府与各企业的沟通交流,要求各企业加大对本地失地农民用工力度,解决青壮年劳动力就业问题;五是扶持和鼓励自主创业,用好用活妇联小额贴息贷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等有关政策,实施小额贷款与自主创业相结合,为符合条件、有创业愿望的失地农民提供自主创业小额贷款,鼓励他们自谋职业,缓解就业压力。今年该镇已为有创业意愿的17户家庭无息贷款近百万,带动近60名失地农民成功就业。

“今后五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工业强镇战略,加快推进拱星工业园区建设,培育以运输业、物流业、旅游业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整体推进全镇新农村建设,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力争到2015年末,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财政收入超过4500万元,招商引资突破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0元,工业园区产值突破50亿元,全镇工业化水平成效显著,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跨入绵竹市经济强镇前五名,建设富裕拱星、文明拱星、生态拱星、和谐拱星。”石磊对拱星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新闻推荐

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各代表团召集人会议召开 刘守培主持并讲话

本报讯(记者肖盛雄)1月9日下午,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各代表团召集人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守培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绵竹市委书记陈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龙溪和秘书长成剑等出席会议。会议...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