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的产业之路
工人们正在对装包好的原料进行码放。
文/图 本报记者 陈晓霞
“现如今,要发展农业产业,必须在科技上下功夫,从而提高产业效益。”绵竹市汉旺镇新开村顺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德富对发展农业产业化一语中的。由该合作社为基础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改变传统种植方式,以废弃的猕猴桃杆代替棉籽壳为原料种植姬菇,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茹量,并减少因焚烧猕猴桃杆这一农作物废料而导致的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循环再利用。该合作社采用的这项科技成果被列为德阳市第二十批“金桥工程”项目之一。
废弃猕猴桃杆种植姬茹
在位于绵竹市汉旺镇新开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在菇棚下对姬菇原料进行装包、接种,装包好的原料一层一层的码在出茹室里,等待出菇。“你看,这个原料面上的就是猕猴桃杆。”曾德富指着一堆还没装包的原料对记者说道。“我们将猕猴桃杆经粉碎机充分磨碎后与稻草、玉米芯等其它原材料按一定比例加适量水充分混合后按常规流程装包、接种、出茹。”曾德富称,以前传统姬菇种植的原材料主要是棉籽壳、稻草、玉米芯等。因本地没有种植棉花,所以棉籽壳全靠从新疆等地买回,代价较大,增加了生产成本。现如今,采用猕猴桃废弃物种植姬茹新技术是在原来以棉籽壳为主要原料种植姬茹技术上的改造,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用废弃的猕猴桃杆代替棉籽壳为原料种植姬茹。
说起这一技术,曾德富感谢省农科院的专家们。由于绵竹市现有猕猴桃种植基地1000余亩,每年都要修剪下大量的枝杆,为了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这些枝杆,绵竹市汉旺镇食用菌协会在绵竹市汉旺镇科协的搭桥下,经四川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专家的指导,研究出以农户修剪下的废弃猕猴桃杆代替传统的棉籽壳种植姬茹,这种方式在食用菌种植行业内属首创。此项技术不仅能大大降低姬菇生产成本,同时也能提高姬菇的出菇率,从而提高农户的收入。
曾德富称,利用猕猴桃废弃物种植姬菇较以往用棉籽壳时投资额减少约6%,同时使用猕猴桃杆枝做原料能增加约5%的出菇率,大大的提高效益。
姬菇下脚料还田作肥
“前段时间大春生产,许多农户想到我这来收购姬菇下脚料,许多种茶、种蔬菜、种水果的大户和公司也跑到我这来收购。”曾德富称自己食用菌种植后的姬菇下脚料还可以卖钱。
曾德富的姬菇种植回收了农户废弃的猕猴桃杆,避免了因焚烧而造成的空气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姬菇的下脚料可改变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提高肥力,次年可减少用肥量,促进农业持续增产。为此许多农户和种植大户都争相抢购他的下脚料。“正所谓,用之于田还之于田地。通过这种农业循环再利用,长此以往,可调整绵竹农业产业结构,并对农民增收致富起到积极作用。”绵竹市科协的人员说道。
循环再利用提产增效
曾德富的合作社姬菇生产所需原材料从每年4月份开始从本地农户手中购买稻草、玉米,买回后分别经粉碎机充分粉碎后待用。6月份经中间商买回从新疆拉回的棉籽壳。待所有原料准备齐全后从8月份开始生产。曾德富称,“目前,绵竹种植猕猴桃基地只有1000余亩,废弃的猕猴桃杆还满足不了食用菌的生产所需,每年6月份我还得从中间商买回从新疆拉回的棉籽壳。不过,听说,绵竹今后的猕猴桃基地将达到上万亩,如果那样,我以后的棉籽壳将完全替代猕猴桃杆,不用再从新疆长途买回来增加成本了。
在他的种植基地里,一种名叫大球盖菇的食用菌,其菇色鲜红、菌盖半球形,朵形大。由于大球盖菇嫩滑柄脆,味道鲜美,维生素B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及烟酸含量十分丰富,国内市场鲜品每公斤6-12元,国际市场鲜品每公斤5美元至7美元,干品每公斤40-60美元,是国际菇类市场畅销的十大菌类之一,也是国内商品生产性栽培的珍稀食用菌。由于该菇产量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可观,据小面积栽培测定,其生物转化率高达100%-200%。即每100公斤干稻草可收100-200公斤鲜菇,以鲜菇现市场价每公斤4元计,而100公斤干稻草可获产植400-800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赵白鸽一行近日在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新有的陪同下来到绵竹,就红十字会援助绵竹灾后重建项目情况进行考察。赵白鸽一行首先来到由江苏红十字会全资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