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区以两项改革为契机,着力打造元宝山乡愁记忆现代农业公园,把“小柑橘”做成了“大产业”,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金元宝” 两项改革出“橙果” 昔日荒山变“宝山”

德阳日报 2021-12-07 09:06 大字

收获的喜悦。

又到柑橘成熟时。初冬时节,记者走进罗江区元宝山乡愁记忆现代农业公园,果香扑鼻而来,如小灯笼般的柑橘垂坠枝头,果农穿梭林间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自启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以来,罗江区委区政府统筹资源禀赋、经济关系、社会联系等因素,开发荒山荒坡,顺向做好片区划分,由新盛镇、鄢家镇、金山镇联合开发面积近25平方公里的元宝山乡愁记忆(晚熟柑橘)现代农业公园,种植春见、大雅柑、明日见、爱媛等多个优质柑橘品种。目前形成了连片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近10万株果树的元宝山晚熟柑橘产业带,已带动周边5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告别贫困实现小康。

文/图实习记者付帅本报记者王三春

盘活“三不管”荒山变“宝山”

元宝山片区位于龙泉山中部丘陵地区,地理位置特别。站在元宝山上最高处远眺,左边属于新盛镇金铃村,右边属于鄢家镇璧山村,下山后又是金山镇二龙村。

“我第一次来这里时,杂草比我人都高。这一片山上没有一个人,所有的地都荒着。”罗江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种植技术的专业人员廖强介绍。2016年之前,这里还是荒山野岭,杂草丛生,“曾经我们组织三地多次讨论过这里怎么开荒,三地都持不同意见,当地老百姓也不支持,导致这里‘三不管’好多年。”廖强说。

如何解决元宝山的“三不管”问题?如何带领三个村的老百姓脱贫致富?成为摆在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题”。

多年来,“罗江产”水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贵妃枣、金花梨、西蜀柚等都是罗江的“金字招牌”。种植出这些特色水果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充分利用好了浅丘带坝的土地资源,结合耕地成片发展特色产业。要发展“三不管”的元宝山,必须打破行政边界,实现“有人管”“大家管”。2019年,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推开,为元宝山发展带来了转机。

按照整合集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的改革要求,区委区政府高站位谋划,利用S419罗中路、S211罗江段、子汉路等交通优势,探索发展生态农业产业聚集区,把元宝山片区确立为柑橘示范片,打破行政边界,由区委区政府统筹协调。经过数年努力,元宝山已遍栽郁郁葱葱的柑橘,发展出大大小小的果园上百个。望着自己全程参与栽培的果林,廖强感慨:那个昔日杂草丛生的元宝山,如今真的长出了“金元宝”。

解决“卡脖子”吃下“定心丸”

自开展“两项改革”以来,村镇数量在做“减法”,产业园区在做“加法”,群众收入在做“乘法”。以元宝山的发展为例,发展晚熟柑橘产业具有经济价值高、挂果结果时间长、冷链运输方便等特点,非常适合元宝山地区。

“以元宝山为中心的三个村都尝到了甜头,群众的收入也涨了一大截。然而在发展之初,还是遇到了不少阻力。”新盛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谭永建说。

“那时候村镇之间联系少,你种金花梨我种贵妃枣,面积都不大,产品又过剩,成不了气候,一旦失败老百姓就对产业没了信心。”谭永建告诉记者。之前各村镇想法多,在元宝山引入蔬菜种植等产业,多次失败。现在推广晚橘种植,老百姓普遍没有信心,甚至有抵触情绪。

“过去元宝山没有路,又缺水,更没有技术,当时很多人站出来反对。”金铃村的村主任李维福说。元宝山基础设施跟不上,曾经发展的产业一一夭折,要想发展大产业,解决这些“硬伤”刻不容缓。

为此,区、镇、村的干部挨家挨户去宣传讲解,还带着大家外出学习经验。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在元宝山地区修建6米宽的水泥路近30公里,园区周边5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整体脱贫。四通八达的柏油路、水管纵横密布的浇灌设施、承包户一家一个蓄水池、合作社技术专家“手把手”教……元宝山的一点一滴变化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这也让大家吃下了“定心丸”。“改革就是要不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下一步我们计划引入智能化灌溉设备,还要尝试种植新品种。”谭永建说。

鼓了“钱袋子”迎来好日子

进入元宝山晚熟柑橘产业园时,可以看到这样一句响亮的口号:山上挣票子,山下饱肚子。这也是如今元宝山晚橘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现在多好,路修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以后就在家门口发展,比在成都打工划算多了。”来自新盛镇老君村的返乡创业人员赖家伟说,自己承包了200多亩晚橘园,现在已经是第三年了,今年肯定是一个丰收年。

“我在这里干了快3年了,每天帮着打理一下果园,一年下来,我的收入要多1万元。”73岁的金铃村4组村民杨贵太说,现在自家土地流转后有租金,家人的晚橘园有收入,自己出来帮帮忙,一大家子的收入很可观。

像杨贵太这样就近就业的村民,仅在金铃村一个果园就有20多户,大家伙都尝到了种果子的甜头,于是这里“家家皆橘农”。据介绍,晚橘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挂果时间长,临近春节时是最佳成熟期,将进入“供不应求的销售旺季”。

“这会成熟的果子是爱媛38号,特点就是皮薄多汁,口感特别好。按照市场价来算,一个果子的成本价大约是5元,你算算,这一棵树苗是不是‘摇钱树’?”区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刘祥华笑着说。“有了这么好的产业,下一步要以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契机,规划元宝山家庭农场,发展农旅结合产业,让老百姓日子更好,真正实现‘山上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目标。”刘祥华表示。

>>>采访手记

“两项改革”是近年来四川省涉及最广泛、群众最关注、影响最深远的重大基础性改革之一。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四川省乡村多而弱,产业发展小而散,长期制约着乡村发展的问题已经初步解决。元宝山的晚橘产业就是很好的例子,不仅绿了青山,美了环境,还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当前,要以更高站位和更实举措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因地制宜,让乡村发展从“输血”转向“造血”,进一步激发乡村特色产业的内生动力。伴随着晚橘的陆续挂果、采摘、上市,我们深信,元宝山的未来可期,村民们的好日子可期。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有驻村干部的大力帮扶,有一个个“金元宝”在手,村民们信心满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新闻推荐

罗江硬核推进“基层减负” 负担减在“纸上” 工作落在“地上”

“自从区上推行基层减负,现在我们在办公室填报表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这样就更加有利于解决一线问题了。”近日,站在田坎上为村...

罗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罗江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