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农户家庭农场 罗江亮出“真金白银”政策支持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8-01 05:50 大字

□本报记者 刘佳

盛夏,德阳市罗江区慧觉镇,树上已经挂满饱满的贵妃枣。7月28日,罗江区慧渔成家庭农场负责人闫巧萍起了个大早,她和丈夫忙着对鱼进行抽检,“这两天,我们要把33万斤鲈鱼和青鱼送到成都去。”闫巧萍现年32岁,她不仅是慧渔成家庭农场负责人,也是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代表之一。

近年来,罗江区对以农户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大力培育,通过强化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举措,该区将力争到2022年培育农户家庭农场1000户。

适度规模经营出效益

慧渔成家庭农场位于罗江区慧觉镇富荣村2组,农场占地 200 亩,不仅有淡水鱼塘,还配备了实验室、检测室、温室大棚等。

毕业于川农大产品质量检测与监管专业的闫巧萍负责农场的财务工作,有着一技之长的她选择回乡发展,很大程度是受其父亲闫天成的影响。

闫天成,现年65岁,是罗江区远近闻名的“土专家”,他有着30多年的养鱼经验,是慧觉镇渔业协会的理事长,他不仅自己养鱼数十年,还带动家人和乡里乡亲共同养鱼。

慧渔成家庭农场主要由闫家的五人共同经营,农场主闫巧萍负责财务,她的丈夫负责鱼的上市检验,闫巧萍的长兄负责鱼病防治,二哥负责农场的规划设计和市场营销,闫天成则负责养鱼的技术支持。如今,一家人经营的这个农场不仅年产淡水鱼近70万斤,纯利润50余万元,还每年为周边养鱼户进行5-8次培训,培训人次达500人次/年,辐射带动了罗江及周边区县逾千户水产养殖户。

而在距离慧渔成家庭农场不远的白马关镇广济村,三个年轻人创办的“捌零后”家庭农场发展得也不错。

“引入新理念、新渠道、新技术,农业才能有效益。”农场主之一的张印森告诉记者,农场创办于2015年,占地200余亩,主要种植胭脂脆桃、草莓等时令水果,作为年轻的创业者,他们注重科学种植,并创新营销模式,今年胭脂脆桃共上市了4万公斤,通过电商和现场采摘等渠道,实现了销售收入60余万元,纯利润20万元。

积极培育农户家庭农场

罗江区地处川西坝区浅丘地带,农业人口达16.37万人,近年来,该区将家庭农场培育作为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工程。

“我们制定了4年期的现代农户家庭农场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计划。”该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邹远骏表示,按照计划今年该区将培育150户家庭农场。

为顺利达成这一目标,罗江区将今年103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全部纳入家庭农场主培训计划,成立了“罗江区田间大学”,根据全区7大农业产业布局,设置7个分院,建立了30个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1 + 7 + 30”培训体系;同时,建立了以农业系统内农技员、“土专家”“田秀才”为主力的72人家庭农场辅导员队伍,对纳入培育范围的农户家庭农场实行一对一辅导服务。

在政策支撑上,罗江区也亮出了“真金白银”。

“我们将家庭农场列为财政资金补助项目的实施对象,给予优先支持。近两年共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家庭农场发展。”邹远骏告诉记者,除此外,罗江区还设立了1000万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贷款风险基金,以“政银担”运作模式对获评区级以上的示范性家庭农场给予200万元以内的贷款评级授信。同时,建立了家庭农场信贷融资贴息制度,按照贷款基准利率50%给予不超过3年的贷款贴息。目前,已对 4 家家庭农场开展“政银担”贷款达340万元。另外,还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规划的7大产业特色农业保险给予50%保费补助。

与此同时,罗江区还对培育成功的家庭农场主,纳入职业农民认定范围,给予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对成功领办、创办家庭农场的新型职业农民,区财政每年给予3200-6000 元的城镇职工社保保费补助。“今年,我们已对2018年认定的110名新型职业农民兑现了39万元社保补助资金。”邹远骏说。

新闻推荐

到2022年培育家庭农场5000家以上

到2022年培育家庭农场5000家以上四川省启动现代农户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本报记者胡斌“捌零后家庭农场”是由3家“80后”...

罗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罗江,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