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化一主”新机制 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罗江县慧觉镇积极构建产业扶贫新模式 文/图 本报记者 曾征

德阳日报 2016-12-05 00:00 大字

慧觉镇贫困户在产业园务工。

“自从有了这个产业园,我们贫困户也有盼头了!”今年岁的吴朝军是罗江县慧觉镇龙王村4组村民,“我每天在产业园里帮忙管理,活儿不累,除了工资不说,每年还有分红呢!”吴朝军笑着说。

近年来,罗江县慧觉镇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基础上,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创新“三化一主”新机制,建立龙王村、明月村、二龙村3个扶贫产业园,园区面积余亩,受益贫困户户、人,引领村民走上了一条产业脱贫之路。

扶贫产业园区化

变“输血帮扶”为“造血扶持”

“我们把精准脱贫与农业产业发展一起谋划,以推动扶贫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发动贫困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靠辛勤劳动摘掉‘穷帽子\’。”慧觉镇党委书记黄波表示,坚持农业产业化、产业发展园区化和适度规模、集中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流转一定规模的土地,慧觉镇在龙王村、明月村、二龙村3个扶贫产业园发展贵妃枣、春见等特色产业,同时套种辣椒、茄子等蔬菜,长短结合,即期见效,着力打造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园。

扶贫资金也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慧觉镇整合上级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采用封闭管理和专款专用的原则,由产业园所在村“三委”和专业合作社理事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进行统一规划、统一使用,只用于生产发展,原则上不发放给贫困户,确保资金安全有效高效使用。同时园区实行集中管理。园区从建设初期的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种植、人员使用都由扶贫专合社统一调度、统筹安排、综合协调,解决了贫困户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

园区管理专合化

变“分散扶贫”为“抱团取暖”

按照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思路,慧觉镇还在3个扶贫产业园成立扶贫专合社,作为园区管理主体,着力解决贫困户分散栽植面积小,不愿管、管不好和缺劳、缺技术、缺销售等问题。

黄波介绍,明月、龙王、二龙3个市级贫困村全部成立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社员的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利益联接紧密型市场经济主体,负责园区管理、参与市场竞争。同时采取股份制管理机制,由贫困户选举专合社董事会、监事会,全权负责园区事务的管理、决策、监督。“由于贫困户暂时无管理技术、市场营销、理财监督等能力,董事会董事长原则由村两委负责人兼任,董事由5至7名贫困户代表组成;监事长原则由村监委会主任兼任,监事由2至3名有管理、理财能力的贫困户组成。”黄波说。

该镇还充分利用联系市县领导、市县部门、第一书记的资源优势,积极向上争取各种项目资金,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龙王村在市政协主席的帮助下,落实了国土整理项目,改善了园区基础设施;采取“结对联建”的方式与县内的国家级专业合作社略坪蔬菜专合社、水果专业村蟠龙镇宝峰村签订合作协议,从种苗、技术、产品销售上进行订单式合作。通过购买服务,与省农科院专家和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等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对发展的产业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收益分配股权化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家住明月村7组的米文富也是产业扶贫的受益者之一。米文富一家有5口人,属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家以贫困户的身份入股,再加上自身劳力付出,我们能直接作为股东参与产业园分红,今年我在产业园务工,工资有多元,产业园分红能有元。”米文富说。

记者了解到,按照扶贫资金要精准到户的原则,慧觉镇把扶贫投入的资金,通过折股的方式,量化到户,园区营利实行按股分红,着力解决扶贫资金“撒花椒面”和“大水漫灌”的问题。一是股权设置精准。按照总体均衡原则,杜绝“一刀切”,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贫困程度,采取“”模式确定贫困户股权系数,即贫困程度较重的按每人1.5股、贫困程度较轻的按每人1.0股权重进行计算,量化到每一个贫困户,并发放股权证,股权不得转让、买卖、继承、折现。二是收益分配精准。在园区经营赢利时,在扣除生产成本后,按“”比例进行分红,即%用与产业园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股权进行分红;%作为风险基金;%由村“两委”用于本村内没有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其他需要临时扶持的贫困户。三是贫困对象认定精准。该镇制定了《贫困户动态进出管理办法》,明确核减的6类硬性标准和不得作为新增人员的类标准,其中每年底村“三委”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按照调查、评议、审定、公示程序,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户及时退出,应该扶持对象及时纳入,做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年年精准。

坚持群众主体

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在黄波看来,脱贫攻坚是党的大政方针,是惠及万民的政策,乡镇党委、政府责无旁贷,村支部义不容辞,贫困户更要自力更生,着力解决贫困户等靠要和事不关己的看客心理。

“我们牢牢把握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制定产业园管理‘四议两公开\’,即党支部动员提议、村‘两委\’讨论商议、股东代表审议、股东大会决议、过程结果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对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先由村党支部提出初步方案1至2个,然后提交专合社议事、监督机构决策,确保产业园发展方向正确。”黄波告诉记者,产业园坚持贫困户作主,实行重大事项票决制,对产业园区建设、扶贫对象确认、扶贫项目选择、财政资金使用、产业园管理模式、产品营销、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坚持贫困户全过程参与决策、监督、管理,并进行投票表决,确保贫困户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该镇还充分调动贫困户在园区建设过程中的内生动力,要求贫困户把园区作为自己的产业,主动融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年需要在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中义务投工个,待脱贫摘帽时按出工当年工价给予补助。同时,在园区用工时,优先使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创造条件让其获取除股份分红以外的务工补助,多渠道增加收入。

class="mcePageBreak">

慧觉镇贫困户在产业园务工。

“自从有了这个产业园,我们贫困户也有盼头了!”今年岁的吴朝军是罗江县慧觉镇龙王村4组村民,“我每天在产业园里帮忙管理,活儿不累,除了工资不说,每年还有分红呢!”吴朝军笑着说。

近年来,罗江县慧觉镇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基础上,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创新“三化一主”新机制,建立龙王村、明月村、二龙村3个扶贫产业园,园区面积余亩,受益贫困户户、人,引领村民走上了一条产业脱贫之路。

扶贫产业园区化

变“输血帮扶”为“造血扶持”

“我们把精准脱贫与农业产业发展一起谋划,以推动扶贫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发动贫困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靠辛勤劳动摘掉‘穷帽子\’。”慧觉镇党委书记黄波表示,坚持农业产业化、产业发展园区化和适度规模、集中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流转一定规模的土地,慧觉镇在龙王村、明月村、二龙村3个扶贫产业园发展贵妃枣、春见等特色产业,同时套种辣椒、茄子等蔬菜,长短结合,即期见效,着力打造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园。

扶贫资金也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慧觉镇整合上级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采用封闭管理和专款专用的原则,由产业园所在村“三委”和专业合作社理事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进行统一规划、统一使用,只用于生产发展,原则上不发放给贫困户,确保资金安全有效高效使用。同时园区实行集中管理。园区从建设初期的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种植、人员使用都由扶贫专合社统一调度、统筹安排、综合协调,解决了贫困户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

园区管理专合化

变“分散扶贫”为“抱团取暖”

按照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思路,慧觉镇还在3个扶贫产业园成立扶贫专合社,作为园区管理主体,着力解决贫困户分散栽植面积小,不愿管、管不好和缺劳、缺技术、缺销售等问题。

黄波介绍,明月、龙王、二龙3个市级贫困村全部成立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社员的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利益联接紧密型市场经济主体,负责园区管理、参与市场竞争。同时采取股份制管理机制,由贫困户选举专合社董事会、监事会,全权负责园区事务的管理、决策、监督。“由于贫困户暂时无管理技术、市场营销、理财监督等能力,董事会董事长原则由村两委负责人兼任,董事由5至7名贫困户代表组成;监事长原则由村监委会主任兼任,监事由2至3名有管理、理财能力的贫困户组成。”黄波说。

该镇还充分利用联系市县领导、市县部门、第一书记的资源优势,积极向上争取各种项目资金,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龙王村在市政协主席的帮助下,落实了国土整理项目,改善了园区基础设施;采取“结对联建”的方式与县内的国家级专业合作社略坪蔬菜专合社、水果专业村蟠龙镇宝峰村签订合作协议,从种苗、技术、产品销售上进行订单式合作。通过购买服务,与省农科院专家和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等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对发展的产业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收益分配股权化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家住明月村7组的米文富也是产业扶贫的受益者之一。米文富一家有5口人,属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家以贫困户的身份入股,再加上自身劳力付出,我们能直接作为股东参与产业园分红,今年我在产业园务工,工资有多元,产业园分红能有元。”米文富说。

记者了解到,按照扶贫资金要精准到户的原则,慧觉镇把扶贫投入的资金,通过折股的方式,量化到户,园区营利实行按股分红,着力解决扶贫资金“撒花椒面”和“大水漫灌”的问题。一是股权设置精准。按照总体均衡原则,杜绝“一刀切”,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贫困程度,采取“”模式确定贫困户股权系数,即贫困程度较重的按每人1.5股、贫困程度较轻的按每人1.0股权重进行计算,量化到每一个贫困户,并发放股权证,股权不得转让、买卖、继承、折现。二是收益分配精准。在园区经营赢利时,在扣除生产成本后,按“”比例进行分红,即%用与产业园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股权进行分红;%作为风险基金;%由村“两委”用于本村内没有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其他需要临时扶持的贫困户。三是贫困对象认定精准。该镇制定了《贫困户动态进出管理办法》,明确核减的6类硬性标准和不得作为新增人员的类标准,其中每年底村“三委”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按照调查、评议、审定、公示程序,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户及时退出,应该扶持对象及时纳入,做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年年精准。

坚持群众主体

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在黄波看来,脱贫攻坚是党的大政方针,是惠及万民的政策,乡镇党委、政府责无旁贷,村支部义不容辞,贫困户更要自力更生,着力解决贫困户等靠要和事不关己的看客心理。

“我们牢牢把握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制定产业园管理‘四议两公开\’,即党支部动员提议、村‘两委\’讨论商议、股东代表审议、股东大会决议、过程结果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对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先由村党支部提出初步方案1至2个,然后提交专合社议事、监督机构决策,确保产业园发展方向正确。”黄波告诉记者,产业园坚持贫困户作主,实行重大事项票决制,对产业园区建设、扶贫对象确认、扶贫项目选择、财政资金使用、产业园管理模式、产品营销、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坚持贫困户全过程参与决策、监督、管理,并进行投票表决,确保贫困户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该镇还充分调动贫困户在园区建设过程中的内生动力,要求贫困户把园区作为自己的产业,主动融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年需要在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中义务投工个,待脱贫摘帽时按出工当年工价给予补助。同时,在园区用工时,优先使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创造条件让其获取除股份分红以外的务工补助,多渠道增加收入。

新闻推荐

href="https://m.yybnet.net/deyang/luojiang/201609/5763616.html">精准发力

助贫困村摘“穷帽”

——来自罗江县慧觉镇两村的脱贫蹲点报告

本报记者

曾征

日前,记者随市政协主席刘哲所率的脱贫攻坚蹲点督导组一行,前往罗江县慧觉镇明月村、龙王村,通过与当地镇村干部座谈,深入贫困户走访,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脱贫情况和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当地发生的新变化。...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