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让更多的下岗失业姐妹再就业
林丽(右)在厂里指导工人生产、检查产品质量。
在罗江县城有一个鞋业加工厂,厂里的工人全是“4050”人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妇女同胞。而这个鞋厂的老板也是一位中年妇女,身材瘦弱,吃苦耐劳的她透露出精明能干。她从一个打工妹成长为一个女老板,又帮助很多无职无业的女同胞再就业,在当地传为佳话。近日,记者在采访她时,她却坦然地回答说:“我帮了她们,其实也是她们在帮我。”
南下打工 一去20余年
1992年,为了解决家庭的经济困难问题,家住罗江县万安镇、时年22岁的林丽跟随丈夫南下深圳及广州打工,她的梦想就是在高楼大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打拼出一片天地。然而,没有高学历和技术的她只能跟随同去的姐妹们进入一家制鞋厂做流水线工作。
不到半年,与林丽同去的姐妹大多承受不了辛苦而又机械的工作状态,相继离开了工厂回到家乡。可是,林丽却坚持留了下来。“只要有技术,工资就会高,而且有了技术,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让自己吃上饭。”怀着这个信念,林丽主动申请轮换工作岗位,跟着制鞋师傅从第一道工序开始学起。夫妻俩在工作中互相扶持,经过不停琢磨研究,两人的制鞋技术和效率得到很快提升。这时,林丽夫妻二人跳槽到了另一家制鞋厂,从事样品开发工作,开始有了自己的作品,工资也比以前增涨了不少。
返乡创业 一路满是艰辛
2011年春节回家探亲,林丽发现家乡很多姐妹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家待业,从而导致家里的经济收入一直上不去,而周围的乡邻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妇女照顾老人和儿童,种种情景触发了林丽在家乡建厂创业的想法。
2012年5月,林丽姐妹三人投资26万元成立了生生鞋业加工厂。属于自己的厂终于开张了,随之而来的却不是当老板的风光,而是不可想象的压力。高昂的店租、诸多的税费、每月的水电费、必需的广告费,货物周转金以及工人的工资,让林丽深深体会到了“开门就要钱”的滋味。
林丽说,在这最艰难的创业初期,她办厂的想法得到了原公司老板的支持才得以渡过难关。到目前,生生鞋厂的主要订单还是来自于原公司,产品加工好之后交回公司,然后由公司出口到美国。这对于林丽的鞋厂来说,就属于一个加工厂,因此获得利润并不高。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林丽到成都自己买材料加工,然后自己找订单,自己销售,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不过收效甚微。去年,工厂利润比前几年都好些,但也只有20多万元。她一度曾想结束自己的鞋厂,但一想到因鞋厂关掉而失业的姐妹们,林丽又于心不忍。
由于生意没有太大起色,林丽四处借贷,四处碰壁,那时的她只感觉到“生活很累、未来黯淡”。在罗江妇联的帮助下,林丽很快获得了妇女创业小额贷款,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品牌创立 工厂渐渐步入正轨
生生专业健康家居鞋,品牌自2012年成立以来,共有鞋子品种42个,产品主要销售省内并出口欧美国家,一年的定单销售量达200万元以上。
生生鞋业工厂开业以来,凭借两年多制鞋和管理经验,发展势头良好。由刚开业的40来人增加到现在的260多人,场地由当初的400平方米扩建至现在的800平方米,生生鞋厂已是成为罗江县居家灵活就业示范点,今年年产值可达四五百万元。工厂员工均来自本县各乡镇及附近的失业、无业人员,其中,大多数是“4050”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妇女人员占全部员工的90%,工厂周边约有200多户居家妇女也可在家加工的方式参与鞋厂的生产。这些妇女大多属于农转非人员,无职业,以前长期无事闲耍打麻将,自从林丽开办了鞋厂,她们都到鞋厂就业,增加自己的收入。
来自罗江县调元镇花龙村的工人向地兰大姐这样夸赞她的老板:“她对我们大家都非常好,我们刚来厂里上班时,什么都不懂,林老板硬是手把手地教我们,从不摆架子,轻言细语的!”
建立居家培训点 帮助更多妇女就业
2015年10月,生生鞋厂又在金山镇金山社区建立了“罗江县妇联居家灵活就业培训点”,由金山镇周边居民为生生鞋业进行原材料加工,生生鞋厂负责技术培训和质量检测,并且长期为周边无业妇女进行技能操作培训,辐射金山镇、鄢家镇、御营镇等上千名农村妇女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的愿望。每人每月最少增收几百元,多的达3000余元。
林丽成就了自己的最初梦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女老板,招收的工人,都是附近周边没有工作的妇女或贫困家庭的妇女。自己富裕了,林丽却不忘本,她说,她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更多的下岗失业姐妹再就业,让她们生活得更幸福。
林丽(右)在厂里指导工人生产、检查产品质量。
在罗江县城有一个鞋业加工厂,厂里的工人全是“4050”人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妇女同胞。而这个鞋厂的老板也是一位中年妇女,身材瘦弱,吃苦耐劳的她透露出精明能干。她从一个打工妹成长为一个女老板,又帮助很多无职无业的女同胞再就业,在当地传为佳话。近日,记者在采访她时,她却坦然地回答说:“我帮了她们,其实也是她们在帮我。”
南下打工 一去20余年
1992年,为了解决家庭的经济困难问题,家住罗江县万安镇、时年22岁的林丽跟随丈夫南下深圳及广州打工,她的梦想就是在高楼大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打拼出一片天地。然而,没有高学历和技术的她只能跟随同去的姐妹们进入一家制鞋厂做流水线工作。
不到半年,与林丽同去的姐妹大多承受不了辛苦而又机械的工作状态,相继离开了工厂回到家乡。可是,林丽却坚持留了下来。“只要有技术,工资就会高,而且有了技术,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让自己吃上饭。”怀着这个信念,林丽主动申请轮换工作岗位,跟着制鞋师傅从第一道工序开始学起。夫妻俩在工作中互相扶持,经过不停琢磨研究,两人的制鞋技术和效率得到很快提升。这时,林丽夫妻二人跳槽到了另一家制鞋厂,从事样品开发工作,开始有了自己的作品,工资也比以前增涨了不少。
返乡创业 一路满是艰辛
2011年春节回家探亲,林丽发现家乡很多姐妹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家待业,从而导致家里的经济收入一直上不去,而周围的乡邻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妇女照顾老人和儿童,种种情景触发了林丽在家乡建厂创业的想法。
2012年5月,林丽姐妹三人投资26万元成立了生生鞋业加工厂。属于自己的厂终于开张了,随之而来的却不是当老板的风光,而是不可想象的压力。高昂的店租、诸多的税费、每月的水电费、必需的广告费,货物周转金以及工人的工资,让林丽深深体会到了“开门就要钱”的滋味。
林丽说,在这最艰难的创业初期,她办厂的想法得到了原公司老板的支持才得以渡过难关。到目前,生生鞋厂的主要订单还是来自于原公司,产品加工好之后交回公司,然后由公司出口到美国。这对于林丽的鞋厂来说,就属于一个加工厂,因此获得利润并不高。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林丽到成都自己买材料加工,然后自己找订单,自己销售,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不过收效甚微。去年,工厂利润比前几年都好些,但也只有20多万元。她一度曾想结束自己的鞋厂,但一想到因鞋厂关掉而失业的姐妹们,林丽又于心不忍。
由于生意没有太大起色,林丽四处借贷,四处碰壁,那时的她只感觉到“生活很累、未来黯淡”。在罗江妇联的帮助下,林丽很快获得了妇女创业小额贷款,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品牌创立 工厂渐渐步入正轨
生生专业健康家居鞋,品牌自2012年成立以来,共有鞋子品种42个,产品主要销售省内并出口欧美国家,一年的定单销售量达200万元以上。
生生鞋业工厂开业以来,凭借两年多制鞋和管理经验,发展势头良好。由刚开业的40来人增加到现在的260多人,场地由当初的400平方米扩建至现在的800平方米,生生鞋厂已是成为罗江县居家灵活就业示范点,今年年产值可达四五百万元。工厂员工均来自本县各乡镇及附近的失业、无业人员,其中,大多数是“4050”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妇女人员占全部员工的90%,工厂周边约有200多户居家妇女也可在家加工的方式参与鞋厂的生产。这些妇女大多属于农转非人员,无职业,以前长期无事闲耍打麻将,自从林丽开办了鞋厂,她们都到鞋厂就业,增加自己的收入。
来自罗江县调元镇花龙村的工人向地兰大姐这样夸赞她的老板:“她对我们大家都非常好,我们刚来厂里上班时,什么都不懂,林老板硬是手把手地教我们,从不摆架子,轻言细语的!”
建立居家培训点 帮助更多妇女就业
2015年10月,生生鞋厂又在金山镇金山社区建立了“罗江县妇联居家灵活就业培训点”,由金山镇周边居民为生生鞋业进行原材料加工,生生鞋厂负责技术培训和质量检测,并且长期为周边无业妇女进行技能操作培训,辐射金山镇、鄢家镇、御营镇等上千名农村妇女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的愿望。每人每月最少增收几百元,多的达3000余元。
林丽成就了自己的最初梦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女老板,招收的工人,都是附近周边没有工作的妇女或贫困家庭的妇女。自己富裕了,林丽却不忘本,她说,她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更多的下岗失业姐妹再就业,让她们生活得更幸福。
新闻推荐
(记者肖盛雄)7月14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前往罗江县视察城市提档升级工作情况。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守培率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玉华、蒋国华、王学军、胡宗林,副主任兼秘书长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