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雷锋 时代榜样 ——德阳市2016年第一批“争创‘岗位学雷锋先进集体\’、争当‘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先进事迹摘登
编者按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等关于开展“身边雷锋时代榜样——争创‘岗位学雷锋先进集体\’、争当‘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经广泛推荐、严格评审,拟推荐四川蓝星机械有限公司容器制造部金工镗刨班组、中国二重重机公司冶金工程部机械设计二室为“岗位学雷锋先进集体”;推荐罗江县生生鞋业加工厂厂长林丽、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夏小强、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轻金工分厂立车组组长范天林、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特缆车间主任黄开明为“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本报今日将他们的先进事迹予以刊登。
四川蓝星机械有限公司容器制造部金工镗刨班组:
有钻劲 有巧劲 有“创”劲
这个班9个人,90%都是大学生,在班长任长江、技术攻关组长李静的带领下,不断创新攻关,近几年就承担完成了公司上百台重、新、难的产品金加工任务。仅去年就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价值近500万元。
这个班,工作有钻劲。6年前他们从工程学院数控专业毕业,就来到这个班工作。当时正赶上公司添置新设备,公司信任他们,将最大、价值最高的600余万元的“200数控落地镗铣床”交给了这一批清一色的大学生青工操作。他们毫不畏惧,一边重温《机加工技术》、《机械制图》书本知识,一边从书店买回来数控方面的技术书学习。特别是李静为了弄清一个难题,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地尽情钻研,为此,他被工友们称为“拼命三郎”。经过大家的潜心钻研,他们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完全驾驭了这台大设备。
这个班,工作有巧劲。他们班的机床大多数都是数控机床,加工的工件都是大型的重要部件,成本高,精度要求更高。如果一不小心出错,少则损失上万,多达几十万。因此每一个环节、程序都必须严格把关,在“巧”字上下功夫。管理上,他们大力实施“6S”管理:做到物有其主,主有其责;物有其位,物必归位。工作中正确使用设备,做好维护保养,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节约生产成本。安全上,始终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通过大家的努力,他们班被授予市“青年安全示范岗”。
这个班,工作有“创”劲。“创新,再创新……”是他们的工作理念。为此他们编辑出了一套合理高效的加工程序,为企业赢得了利润。特别是在制作我国首台首套国产化煤化工项目WHG气化炉时,遇到大型锻造件弯管的加工难题,这个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交货。为了弯管的相贯线开孔,他们创新地利用UG软件完美的编制出加工程序,并在数控落地镗床上漂亮地完成了相贯线加工。打破了以前无法用机床加工,靠人工打磨的局面,为产品的后续制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林丽:回家乡创业 助妇女就业
20多年前,为了撑起整个家,解决家庭的经济问题,林丽不得不远离家乡,跟随丈夫南下打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打工的同时也学了一身技能,为了回报家乡,她和丈夫放弃了20多年的工作,回到家乡,一切从头开始。
林丽通过努力奋斗,创业开办了生生鞋业加工厂,解决了社区妇女就业难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林丽创办的鞋厂,雇佣的多为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其中,妇女人员占全部员工的90%。周边的妇女都属农转非人员,长期待业在家,自从林丽开办了鞋厂,她们都到鞋厂就业,平均每人每月可以挣到2000元,目前在她的厂里安置了300多人,吸收全县各乡镇近千名妇女在家灵活就业,增加收入,大大地解决了妇女的就业问题,提高妇女生活质量,带动了该县的经济发展。2015年,她又在金山镇金山社区建立了 “罗江县妇联居家灵活就业培训点”,长期为周边无业妇女进行技能操作培训。
林丽创办的鞋厂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现象。让愿意在本社区就业的人员,能在鞋厂工作,让他们能在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同时安心工作,对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贡献。
生活中,林丽经常帮助困难职工,主动和她们进行沟通,了解她们的困难,尽可能地帮助她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生产车间,员工们都称赞她是个好厂长。
林丽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每年春节期间还主动关心社区老人和残疾人,为社区8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送去了保暖鞋,热心地给需要帮助的人们送来温暖。
在家庭生活中,林丽与丈夫总是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孝敬老人、教育孩子。遇到难事都与丈夫一起商量,共同谋划生活,二人互敬互爱互商互谅,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她与丈夫二人多年来两人总是对双方父母十分尊敬和孝顺。除此,在两人的言传身教下,儿子礼貌懂事乖巧。林丽一家是在朝圣社区文明和睦家庭的榜样。
范天林:发扬雷锋精神 危难之际伸援手
范天林是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轻金工分厂立车组组长,技师,东电劳动模范、十大感动人物。
2012年4月19日,一对小夫妻来到东电科研综合大楼,在7楼的一间会议室里,见到了他们日夜想念的好人“范哥”。小伙子将一面锦旗送到“范哥”的面前,锦旗上面写着:“衷心感谢东电好人‘范哥\’,危难之际,无私援助;雷峰精神,发扬光大。”小伙子激动地拉着范哥的手,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今年30岁的资阳乐至县小伙子邓春雨,和妻子卢慧一起,来到德阳市八角的东汽二期建筑工地打工。3月22日晚上11点过,邓春雨下班回到家中,因为口渴难耐,误将用于工地上的倒在矿泉水瓶中的香蕉水喝了下去。感觉不对,小邓立即将香蕉水吐了出来。但是,不一会儿,邓春雨就昏迷过去。妻子见状,立即打车将邓春雨送到了德阳市医院急诊科洗胃,急救。由于走得匆忙,妻子忘记了带钱。丈夫没带电话,自己的电话又没电了,在德阳这个地方,他们举目无亲。怎么办,看着已经昏迷的丈夫,妻子卢慧焦急万分。
当天晚上,范天林15岁的儿子发烧,他急着带儿子来到市医院急诊科输液。夜里12点过,他坐在走廊上陪伴儿子。这时,他听见医生说,香蕉水怎么能喝呢?怎么还不去交费呢?范天林好奇地回过头,只见和他背靠背坐着的一个小伙子已经昏迷了,其妻尴尬地回答说没有带钱。知道情况后,范天林立刻对小伙子的妻子说:“走,跟我下去(交钱)。”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范天林也没有放在心上。第二天晚上下班后,范天林又带着儿子来输液,再次碰到了邓春雨夫妻俩。出于感激之情,妻子告诉小邓是范天林帮忙交的医药费。并坚持要了范天林的电话号码,但范天林还是不肯留下姓名,只说自己姓范。通过医院的治疗,邓春雨康复出院了。范天林的举动让邓春雨夫妻俩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和温暖。思来想去,夫妻俩决定送一面锦旗给恩人“范哥”,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二重重机公司冶金工程部机械设计二室:
创造多项第一 走在行业前端
中国二重重型机械设计研究院机械设计二室主要从事冶金产品领域中有色金属轧制设备、冷轧设备、精整设备、大型钢管热轧设备等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并围绕这些领域进行市场开拓及相关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近年来,该室共完成新产品开发12项,获权国家专利17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项)。荣获2013年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李斌式班组称号。
机械设计二室有着光荣的优良传统,先后设计了国内第一条1600mm板坯连铸、国内第一条Φ273mm新型迪塞尔钢管热轧机等项目。在近几年的专业技术发展中,该室一直紧跟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及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并根据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勇于创新。在有色金属行业内,先后完成国内第一条1850mm“1+3”铝板带热连轧机组、国内最大规格的4300mm宽厚铝板热轧机组、国内最宽的4000mm铝板带单机架双卷取热轧机组、国内最高技术水平集成的3300mm+2850mm“1+4”铝板带热连轧机组等国内自主品牌的设计工作,完成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交通运输用超大规格热连轧铝板带生产集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验收,在黑色冷轧精整行业内,完成了国内最宽的1700mm单机架可逆式冷轧机组、第一条1700mm不锈钢二辊平整机组、国内第一条高水平集成的1700mm酸洗机组、国内最高技术水平集成的1420mm酸洗冷轧机组等国内自主品牌的设计工作,在大型钢管热轧行业内,完成了国内最大规格的Φ630mm皮尔格周期轧管机组等国内自主品牌的设计工作。创造了多项第一,填补了国家在这些领域内的多项空白,走在了行业技术发展的前端,为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发展储备、市场开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国家在交通材料轻量化、提升黑色冶金高精产品附加值、生产大规格高性能钢管等领域作出重要的贡献。
夏小强:创新技术活动 重视人才培养
2012年,东汽提出了“弘扬精神育文化”的长远目标。在夏小强的力推下,东汽组织实施了为期三年的“弘扬东汽精神”推进工作,先后组织了“东汽精神”专题宣讲、“首届弘扬东汽精神典范人物评选表彰”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行化于品、品化于形”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增强了东汽精神的感召力和企业文化的软实力,为东汽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促进企业把握“新常态”。围绕企业转型发展,他组织开展涵盖新产品研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制造、旧机组升级改造等方面的多形式劳动竞赛,有力推进了火电、核电、燃机、风电等重大发电设备自主创新和国产化。目前,东汽发电设备累计产量突破3.5亿千瓦,为全国发电装备总量的四分之一。
他组织创建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搭建了职工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平台。5个工作室全部获得国家、省市级命名授牌,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省行业级、市级3个。两年来,工作室共完成攻关项目116项,论文40余篇,专利27项,已创造经济价值6699.28万元。
他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和结构优化,积极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大赛、评选“东汽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评聘“工人操作师”、评选“技术能手”等工作。近年来,选派参加省、市职工技能大赛的选手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展示了东汽职工良好素养。
他深化五型班组精益化建设,推行班组自主KPI管理,制定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班组创建、达标、考核、评价体系,完成了五型班组精益化建设体系在各类班组中的全覆盖。东汽荣获了四川省机电冶煤工会“班组建设示范单位”称号,共有47个班组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四川省工人先锋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等荣誉称号。
黄开明:扎根车间一线 厚积薄发铸精品
1998年,黄开明进入德缆公司,在生产机台的操作过程中,彰显出了超强的适应能力,在短短的两年里迅速成长为车间骨干员工。作为党员的他,在平时的工作中一直都冲锋在前,很好地起到了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2009年被评为集团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被评为德缆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集团“革新命名——科技之星”, 2012年获德缆公司三化提案一等奖并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获得集团“创效创效、革新命名”一等奖 ,2014年,所在车间获得德缆公司车间先进集体奖,2014、2015年度连续两次获得德缆公司安全环境先进单位。
黄开明利用车间有限资源,全力推行车间制定的“一人多开”、“一机多开”、“一模多开”,为公司产品调整提供了有力条件。“一人多开”以等级晋级奖励为手段,开展内训奖励活动,提高员工工作技能,培养一专多能的员工队伍,达到一人多岗多能,能够随生产流程调动,节约人工成本的目的。“一机多开”是指一台设备开多种材料和多种规格,这里融合柔性生产的理念,通过设备、工装改造以及技术创新,做到一种设备生产多种材料和多种规格,节约固定资产投入。“一模多开”就是一个模具能开多个规格的电缆,减少换型时间、减少材料浪费,车间根据多年的数据积累,对模具配比做了重要调整,特别是模芯和模套进行了大幅度改进,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标。
在生产实施的过程中,黄开明坚持深入一线和员工一起攻坚克难,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泡”在车间,了解员工生产过程中遇到各类问题,并和员工一起对产品工艺技术、生产设备等问题进行攻克,直到一起把问题解决;在工作之余,利用车间晨会、周末培训交流等方式对近期所遇到的典型问题、技术难点和关键控制点等心得进行总结和分享,带领车间员工不断学习、改进橡套和装备电缆产品的生产工艺、安全、设备精益项目,这样懂生产、懂技术、懂管理的人员极大地解决了大量高端装备电缆订单和生产技术技能不足的矛盾。
编者按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等关于开展“身边雷锋时代榜样——争创‘岗位学雷锋先进集体\’、争当‘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经广泛推荐、严格评审,拟推荐四川蓝星机械有限公司容器制造部金工镗刨班组、中国二重重机公司冶金工程部机械设计二室为“岗位学雷锋先进集体”;推荐罗江县生生鞋业加工厂厂长林丽、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夏小强、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轻金工分厂立车组组长范天林、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特缆车间主任黄开明为“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本报今日将他们的先进事迹予以刊登。
四川蓝星机械有限公司容器制造部金工镗刨班组:
有钻劲 有巧劲 有“创”劲
这个班9个人,90%都是大学生,在班长任长江、技术攻关组长李静的带领下,不断创新攻关,近几年就承担完成了公司上百台重、新、难的产品金加工任务。仅去年就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价值近500万元。
这个班,工作有钻劲。6年前他们从工程学院数控专业毕业,就来到这个班工作。当时正赶上公司添置新设备,公司信任他们,将最大、价值最高的600余万元的“200数控落地镗铣床”交给了这一批清一色的大学生青工操作。他们毫不畏惧,一边重温《机加工技术》、《机械制图》书本知识,一边从书店买回来数控方面的技术书学习。特别是李静为了弄清一个难题,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地尽情钻研,为此,他被工友们称为“拼命三郎”。经过大家的潜心钻研,他们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完全驾驭了这台大设备。
这个班,工作有巧劲。他们班的机床大多数都是数控机床,加工的工件都是大型的重要部件,成本高,精度要求更高。如果一不小心出错,少则损失上万,多达几十万。因此每一个环节、程序都必须严格把关,在“巧”字上下功夫。管理上,他们大力实施“6S”管理:做到物有其主,主有其责;物有其位,物必归位。工作中正确使用设备,做好维护保养,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节约生产成本。安全上,始终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通过大家的努力,他们班被授予市“青年安全示范岗”。
这个班,工作有“创”劲。“创新,再创新……”是他们的工作理念。为此他们编辑出了一套合理高效的加工程序,为企业赢得了利润。特别是在制作我国首台首套国产化煤化工项目WHG气化炉时,遇到大型锻造件弯管的加工难题,这个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交货。为了弯管的相贯线开孔,他们创新地利用UG软件完美的编制出加工程序,并在数控落地镗床上漂亮地完成了相贯线加工。打破了以前无法用机床加工,靠人工打磨的局面,为产品的后续制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林丽:回家乡创业 助妇女就业
20多年前,为了撑起整个家,解决家庭的经济问题,林丽不得不远离家乡,跟随丈夫南下打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打工的同时也学了一身技能,为了回报家乡,她和丈夫放弃了20多年的工作,回到家乡,一切从头开始。
林丽通过努力奋斗,创业开办了生生鞋业加工厂,解决了社区妇女就业难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林丽创办的鞋厂,雇佣的多为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其中,妇女人员占全部员工的90%。周边的妇女都属农转非人员,长期待业在家,自从林丽开办了鞋厂,她们都到鞋厂就业,平均每人每月可以挣到2000元,目前在她的厂里安置了300多人,吸收全县各乡镇近千名妇女在家灵活就业,增加收入,大大地解决了妇女的就业问题,提高妇女生活质量,带动了该县的经济发展。2015年,她又在金山镇金山社区建立了 “罗江县妇联居家灵活就业培训点”,长期为周边无业妇女进行技能操作培训。
林丽创办的鞋厂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现象。让愿意在本社区就业的人员,能在鞋厂工作,让他们能在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同时安心工作,对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贡献。
生活中,林丽经常帮助困难职工,主动和她们进行沟通,了解她们的困难,尽可能地帮助她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生产车间,员工们都称赞她是个好厂长。
林丽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每年春节期间还主动关心社区老人和残疾人,为社区8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送去了保暖鞋,热心地给需要帮助的人们送来温暖。
在家庭生活中,林丽与丈夫总是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孝敬老人、教育孩子。遇到难事都与丈夫一起商量,共同谋划生活,二人互敬互爱互商互谅,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她与丈夫二人多年来两人总是对双方父母十分尊敬和孝顺。除此,在两人的言传身教下,儿子礼貌懂事乖巧。林丽一家是在朝圣社区文明和睦家庭的榜样。
范天林:发扬雷锋精神 危难之际伸援手
范天林是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轻金工分厂立车组组长,技师,东电劳动模范、十大感动人物。
2012年4月19日,一对小夫妻来到东电科研综合大楼,在7楼的一间会议室里,见到了他们日夜想念的好人“范哥”。小伙子将一面锦旗送到“范哥”的面前,锦旗上面写着:“衷心感谢东电好人‘范哥\’,危难之际,无私援助;雷峰精神,发扬光大。”小伙子激动地拉着范哥的手,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今年30岁的资阳乐至县小伙子邓春雨,和妻子卢慧一起,来到德阳市八角的东汽二期建筑工地打工。3月22日晚上11点过,邓春雨下班回到家中,因为口渴难耐,误将用于工地上的倒在矿泉水瓶中的香蕉水喝了下去。感觉不对,小邓立即将香蕉水吐了出来。但是,不一会儿,邓春雨就昏迷过去。妻子见状,立即打车将邓春雨送到了德阳市医院急诊科洗胃,急救。由于走得匆忙,妻子忘记了带钱。丈夫没带电话,自己的电话又没电了,在德阳这个地方,他们举目无亲。怎么办,看着已经昏迷的丈夫,妻子卢慧焦急万分。
当天晚上,范天林15岁的儿子发烧,他急着带儿子来到市医院急诊科输液。夜里12点过,他坐在走廊上陪伴儿子。这时,他听见医生说,香蕉水怎么能喝呢?怎么还不去交费呢?范天林好奇地回过头,只见和他背靠背坐着的一个小伙子已经昏迷了,其妻尴尬地回答说没有带钱。知道情况后,范天林立刻对小伙子的妻子说:“走,跟我下去(交钱)。”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范天林也没有放在心上。第二天晚上下班后,范天林又带着儿子来输液,再次碰到了邓春雨夫妻俩。出于感激之情,妻子告诉小邓是范天林帮忙交的医药费。并坚持要了范天林的电话号码,但范天林还是不肯留下姓名,只说自己姓范。通过医院的治疗,邓春雨康复出院了。范天林的举动让邓春雨夫妻俩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和温暖。思来想去,夫妻俩决定送一面锦旗给恩人“范哥”,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二重重机公司冶金工程部机械设计二室:
创造多项第一 走在行业前端
中国二重重型机械设计研究院机械设计二室主要从事冶金产品领域中有色金属轧制设备、冷轧设备、精整设备、大型钢管热轧设备等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并围绕这些领域进行市场开拓及相关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近年来,该室共完成新产品开发12项,获权国家专利17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项)。荣获2013年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李斌式班组称号。
机械设计二室有着光荣的优良传统,先后设计了国内第一条1600mm板坯连铸、国内第一条Φ273mm新型迪塞尔钢管热轧机等项目。在近几年的专业技术发展中,该室一直紧跟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及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并根据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勇于创新。在有色金属行业内,先后完成国内第一条1850mm“1+3”铝板带热连轧机组、国内最大规格的4300mm宽厚铝板热轧机组、国内最宽的4000mm铝板带单机架双卷取热轧机组、国内最高技术水平集成的3300mm+2850mm“1+4”铝板带热连轧机组等国内自主品牌的设计工作,完成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交通运输用超大规格热连轧铝板带生产集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验收,在黑色冷轧精整行业内,完成了国内最宽的1700mm单机架可逆式冷轧机组、第一条1700mm不锈钢二辊平整机组、国内第一条高水平集成的1700mm酸洗机组、国内最高技术水平集成的1420mm酸洗冷轧机组等国内自主品牌的设计工作,在大型钢管热轧行业内,完成了国内最大规格的Φ630mm皮尔格周期轧管机组等国内自主品牌的设计工作。创造了多项第一,填补了国家在这些领域内的多项空白,走在了行业技术发展的前端,为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发展储备、市场开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国家在交通材料轻量化、提升黑色冶金高精产品附加值、生产大规格高性能钢管等领域作出重要的贡献。
夏小强:创新技术活动 重视人才培养
2012年,东汽提出了“弘扬精神育文化”的长远目标。在夏小强的力推下,东汽组织实施了为期三年的“弘扬东汽精神”推进工作,先后组织了“东汽精神”专题宣讲、“首届弘扬东汽精神典范人物评选表彰”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行化于品、品化于形”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增强了东汽精神的感召力和企业文化的软实力,为东汽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促进企业把握“新常态”。围绕企业转型发展,他组织开展涵盖新产品研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制造、旧机组升级改造等方面的多形式劳动竞赛,有力推进了火电、核电、燃机、风电等重大发电设备自主创新和国产化。目前,东汽发电设备累计产量突破3.5亿千瓦,为全国发电装备总量的四分之一。
他组织创建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搭建了职工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平台。5个工作室全部获得国家、省市级命名授牌,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省行业级、市级3个。两年来,工作室共完成攻关项目116项,论文40余篇,专利27项,已创造经济价值6699.28万元。
他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和结构优化,积极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大赛、评选“东汽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评聘“工人操作师”、评选“技术能手”等工作。近年来,选派参加省、市职工技能大赛的选手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展示了东汽职工良好素养。
他深化五型班组精益化建设,推行班组自主KPI管理,制定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班组创建、达标、考核、评价体系,完成了五型班组精益化建设体系在各类班组中的全覆盖。东汽荣获了四川省机电冶煤工会“班组建设示范单位”称号,共有47个班组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四川省工人先锋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等荣誉称号。
黄开明:扎根车间一线 厚积薄发铸精品
1998年,黄开明进入德缆公司,在生产机台的操作过程中,彰显出了超强的适应能力,在短短的两年里迅速成长为车间骨干员工。作为党员的他,在平时的工作中一直都冲锋在前,很好地起到了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2009年被评为集团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被评为德缆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集团“革新命名——科技之星”, 2012年获德缆公司三化提案一等奖并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获得集团“创效创效、革新命名”一等奖 ,2014年,所在车间获得德缆公司车间先进集体奖,2014、2015年度连续两次获得德缆公司安全环境先进单位。
黄开明利用车间有限资源,全力推行车间制定的“一人多开”、“一机多开”、“一模多开”,为公司产品调整提供了有力条件。“一人多开”以等级晋级奖励为手段,开展内训奖励活动,提高员工工作技能,培养一专多能的员工队伍,达到一人多岗多能,能够随生产流程调动,节约人工成本的目的。“一机多开”是指一台设备开多种材料和多种规格,这里融合柔性生产的理念,通过设备、工装改造以及技术创新,做到一种设备生产多种材料和多种规格,节约固定资产投入。“一模多开”就是一个模具能开多个规格的电缆,减少换型时间、减少材料浪费,车间根据多年的数据积累,对模具配比做了重要调整,特别是模芯和模套进行了大幅度改进,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标。
在生产实施的过程中,黄开明坚持深入一线和员工一起攻坚克难,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泡”在车间,了解员工生产过程中遇到各类问题,并和员工一起对产品工艺技术、生产设备等问题进行攻克,直到一起把问题解决;在工作之余,利用车间晨会、周末培训交流等方式对近期所遇到的典型问题、技术难点和关键控制点等心得进行总结和分享,带领车间员工不断学习、改进橡套和装备电缆产品的生产工艺、安全、设备精益项目,这样懂生产、懂技术、懂管理的人员极大地解决了大量高端装备电缆订单和生产技术技能不足的矛盾。
新闻推荐
蓝莓园吸引周边游客前来游玩品尝。5月18日,上千名游客来到罗江县金山镇中发村参加当地举行的蓝莓采摘节,在400余亩陆续成熟的蓝莓园中游玩品尝,亲身感受“金山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成果。在发展现代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