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德阳职业教育 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四川日报 2016-04-25 00:08 大字

唐海轩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 (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作为一名在高职院校就读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成为学习的重点之一。这学期的课程中他和他的同学就要完成东方汽轮机厂在学院定制的一种零件,如果检验合格的话,这个零件将会作为产品进入市场。

将装备制造业技术研究中心建在高职院校,在位于德阳市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不是个案。把专业设置和招生、地方需求、产业发展实际结合起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每一步都紧扣地方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保证国家装备制造业在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作为重装之都,德阳聚集了中国二重、东电、东汽三大重装巨头以及上千家配套企业。2015年,德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5亿元,总量列全省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0亿元,总量列全省第2位。

作为四川唯一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德阳市辖区内目前共拥有各类职业院校26所,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所高职学院建成或正在建设,每年向社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4万余名、培训企业职工10万人次,基本满足了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德阳,职业教育与城市的发展互融共生,同频共振。

□杨帆

与产业互动

办面向产业需求的职业教育

产业结构调整到哪,学校办学就跟进到哪。

在中国二重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项目申报阶段,当时没有开设模锻专业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跟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该院及时恢复了这个专业,订单培养45名模锻专业学生。项目建成投用后,该批学生全部成为试运行的首批操作员,并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

产教深度融合在德阳职业教育中不是一句空话,各职业院校结合专业实际和区域产业实际,在总结订单式、工学交替、“2+1”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模式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各个职业学院通过“校中厂”的模式,把企业引进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同时又通过“厂中校”的模式,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个对接”,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实现了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依托职业学校开展招商引资,罗江县仅有24万人口,职业院校在校生就有近2万人,是普通高中的4倍,发达的职业教育方便了企业用工,吸引了一批台资企业,带动了罗江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四川省信息通信学校成为邮政系统物流、银行从业人员培训中心,德阳安装技师学院成为国机集团和区域工业安装、建筑安装企业的培训中心,年培训均在3000人次以上……与企业生产、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鲜活案例在德阳的职业院校内不胜枚举。

目前,区域内所有高职学院、中职学校主干专业均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部分实训基地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标杆,在实现高质量培养人才的同时,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中科院合作,在产学研园建成重装产业育成中心;与中航工业合作,建成西南地区首家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中心,积极开展检验检测和从业人员培训。近3年,该院与重装企业共同开发了核电容器焊接工艺、五轴数控加工等28个培训项目,为企业培训员工达8000多人。

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德阳职教不仅面向工业也面向农业,不仅面向大中型企业更面向社会大众。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德阳把建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步调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全面启动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普及,切实提升农民实用技术技能,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四川省商贸学校重点发展会计和电子商务专业,建成四川省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所,培养了2000余名电子商务适用型人才,孵化了农村电子商务企业40余家。

与国际互动

办面向国际需求的职业教育

当“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4月13日,“创新德阳”——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大会在德阳举行,一场关于未来工业发展的对话上,职业教育成为当日的主角。

诚如德阳市委书记蒲波说,“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与德阳智能制造,都是工业文明的发展创新,有着相同的战略使命和核心理念,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潜力。两地相关领域的机构和企业开展务实合作与交流,搭建了平台,并且必将深化德阳本土机构和企业与国际先进生产力的对接,促进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与国际先进生产力对接,德阳的职业教育以开放合作的心态,与国际互动,拥抱全球顶尖的技术,把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的眼光放到全球,办面向国际需求的职业教育。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库卡(Kuka)机器人公司合作建设库卡机器人学院,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和做法,如“双元制”教学模式,也给德阳的职业院校以启发。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建设,借鉴先进经验,建立多种机制,吸引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注重教学实践,做到教学、研究、运用相结合。德阳庆玲机械电子工业学校也借鉴“双元制”,学校主要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庆玲实业的各企业主要负责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

把国外先进的职教经验引进来,在学习消化的基础上,德阳市支持职业院校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教育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标准、教材体系和各类教学资源,促进专业、课程、人才培养及评价与国际接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引进美国、欧洲核电焊工标准,对学生进行培训考核,发放相应技能证书,许多优秀毕业生已进入核电、风电生产的重要岗位。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与德国柏林职教集团合作建设中德汽车学院,引进德国汽车教学、维修、检测设备以及相关职业技术标准,按德方标准对学生和汽车生产、检测、维修、营销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发给培训证书。积极邀请美国、德国、瑞士、新加坡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职教专家赴德阳考察交流职教理念。

把国内优秀教师送出去学习先进经验,积极选送职业院校校长和骨干教师赴德国、新加坡培训,学习借鉴国际先进职教办学理念,近3年仅专业骨干教师和学校管理干部出国培训就达80余人。“走出去”“请进来”,与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的互动,为德阳的职业教育安上“国际芯”。

与未来互动

办面向未来需求的职业教育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四川“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中力量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与燃机、高效发电和核技术应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设备、油气钻采与海洋工程装备等先进制造业。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重点产品,培育优势企业,抢占产业发展竞争制高点,形成产业发展新引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强省。

反观德阳实际,2015年,机械行业依然保持龙头地位,但占德阳市工业比重由鼎盛时期的半壁江山,下降为35%。传统优势行业发展动力不足、转型升级压力巨大,但新兴和高端成长型产业不断发展,工业新的增长动力逐步孕育,发展步伐加快。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德阳的职业教育未来该如何发展,才能源源不断为地方经济提供发展动力?

面对挑战,理念先行,提前布局,与未来互动。德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谈到,将优化专业服务产业布局,重点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和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对接“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加大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及专业、职业培训机构布局,目前以加工制造类专业为重点的骨干专业占比达到40%以上,推动职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在德阳市市长赵辉看来,德阳将依托成德绵地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和推进“成都德阳同城化”为契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建设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努力把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打造成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名片。同时,作为西部职业教育基地的德阳,也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新机制,创新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新机制,努力把培育以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打造成引领西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名片,努力建设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示范市。

新闻推荐

全省秧歌赛在罗江开赛

本报讯(记者袁婧)6月16日上午,2016年四川省第七届健身秧歌比赛在德阳罗江县罗江中学体育馆开幕。来自全省的15支代表队、180名队员在罗江展开精彩角逐。本次比赛设中年组和青年组,比赛项目有四川省...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