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征程:全面创新改革先行先试
□本报记者 朱雪黎
2015年,德阳再次以创新改革者形象引起关注。
9月,中央把四川列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四川将依托成德绵地区开展先行先试。日前,《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正式出台,吹响全面创新改革冲锋号。这是近十年来,四川省首次将全面创新改革上升为全会决定。置身其中,德阳迎来最大机遇。
(一)
眺望前方,目标明确:三年试验突破、五年基本转型,“四川制造”向“四川智造”转变取得重要进展。
审视自身,路径清晰:在推进成德绵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重点推进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着力推进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深化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摸清家底,才能积极谋变。
手握“高端装备制造”这张王牌,德阳着力推进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今年1-9月,德阳全市高新技术产值达到703亿元,增长17.3%。新的发展动力正在形成。
作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德阳创新驱动尤为强化人才资源配置。今年以来,德阳大力引进“长江学者”“大国工匠”“技能大师”等高层次领军人才。11月25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将德阳设立为全国首个“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并签署双方“战略合作协议书”,为培育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保驾护航。
德阳涌现出大批改革典型和好的经验做法,其中“村规民约”经验做法、罗江县村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经验、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试点等德阳经验得到了中央、省级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加快创新开放合作步伐,德阳剑指高端、先进,把转型发展摆在突出位置。11月30日,投资20亿元的中国(西部)微创国际医学中心正式签约落户德阳。建成后,其将成为国内最大、水平一流的微创医学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大型项目。
积极利用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科博会、西部进口展等平台,今年以来,德阳签约项目金额612.9亿元,引进了一批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智能制造等较为高端的产业项目。
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德阳改革红利得到进一步释放。1-9月,德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服务业增长9.8%,财政收入增长8.4%,4项主要指标均高于全省。
这一年,不断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深化改革,为实现德阳发展新突破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
面向未来,德阳“十三五”画卷将如何展开?
全面贯彻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根本指引,以“五个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德阳将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成德同城化等系列重大机遇视作未来抓手。
与成都同城化,德阳条件最好,辐射作用最大。
德阳,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距省会成都47公里。京昆高速公路贯穿境内,将成德绵连成一线,境内还有成德南高速公路、遂德阿高速公路、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公路、成绵高速公路复线和国道108线贯穿,天星大道、旌江大道等成德快速通道建设将加快推进成德同城化;宝成铁路纵贯市域南北,成绵乐城际铁路设有德阳站、广汉北站和罗江东站,将德阳纳入成都城市群半小时圈。
“南有天府新区,北有德阳新城。”今年,德阳市委创新提出“将德阳建成以成都主城区为核心的北部新城”的战略定位,未来将重点围绕“五个协同”,深化成德合作。
用好最大战略机遇,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德阳把转型发展摆在突出位置。
如何创新驱动,迈向转型发展快车道?编制“十三五”规划,德阳将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互联网+”,在重大装备、通用航空、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方面实现突破。同时,德阳还将结合实际,关注中央供给侧改革,积极有效推进通过转型把传统产业做强做优,推动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
未来五年,发力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建设,德阳还将在已有的6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加快构建重大创新平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德阳期待更大突破。
加强民生投入,回应群众新需求,德阳也有新思考。加大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投入,抓好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县城建设、百万安居工程和小城镇建设;推动绿色、时尚、品质消费,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电商企业;大力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在引进重大旅游项目上实现新突破等。
有机遇、有基础、有潜力……面向未来,德阳昂首阔步。
10版11版12版
本报制图/卢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