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调元镇: 6000亩花椒林撬动产业发展
顺河村村民采摘花椒后称重。
阳光灿烂的七月,罗江县调元镇顺河村迎来了丰收季。6000亩绿油油的花椒林在曾经的荒山上连成片,村民们背着箩筐,戴着草帽穿梭在林间,忙着采摘刚刚挂上枝头的青花椒。
看着山坡上一片翠绿,杨洪军的脸上满是笑容,他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如今在他的带动下,荒山成了金疙瘩,一粒粒小小的花椒正在帮助顺河村村民增收致富,也给顺河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返乡创业
再扛锄头种花椒
罗江县调元镇顺河村是典型的丘陵地貌,村里耕地少,环耕地一圈尽是荒山荒坡,村民们靠着种粮卖粮,年均仅有不到5000元的收入。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早年,杨洪军便是其中一员。
2005年,杨洪军离开了家,虽然每月能有四五千块的收入,但家里的老人小孩却时时牵挂着他的心,“每年农忙时,我都只好辞工回家帮忙,打工也一直断断续续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工友向杨洪君提起“打伙做生意”,“我问他做什么生意,他说可以包几百亩地来种青花椒,我们调查了市场,发现四川和重庆地区对花椒的需求量不小,种花椒应该是有赚头的。”2012年初,杨洪军决定返乡创业。
杨洪军把想法和规划告诉镇、村领导,立刻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快,在镇村两级的协调下,杨洪军从同村邻居们的手中承包了1500亩山坡地,开辟了第一块花椒林。2012年10月,1500亩的青花椒树苗全部摘种下去。那之后,村头的山坡就成了杨洪军的根据地。不管天晴下雨,山坡上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共同致富
花椒林绿了荒山
通常情况下,青花椒树从种下到初挂果需要三年时间,这就意味着杨洪军2010年在青花椒树上的投入至少要到2015年才会有成果。但令人惊喜的是,由于管理到位,杨洪军的青花椒树在去年就提早就进入了试挂果阶段。到去年年底,1500亩青花椒总产量达20万斤,那一年杨洪军年收入近百万元。
杨洪军种青花椒尝到了甜头,村民们的热情也被点燃。2014—2015年,在杨洪军的带领下,调元镇顺河村280余户村民种上了花椒,全村的青花椒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受家乡青花椒的“召唤”,顺河村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陈明和就是其中一员,“谁不想守在自己门前赚钱,还可以照顾家人。”去年底,陈明和辞去了城里的工作,返回家乡加入青花椒种植户大队。
平时,杨洪军会请村里的青壮年对青花椒树进行管护,等到采摘时,全村人都可以加入采摘行列,杨洪军按照两元一斤的手工费付给村民,“天气凉快时,手快点的一天至少要挣七八十元。”
自从顺河村种植的青花椒投产后,顺河村村民的人均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从原来的5000元增长为11000元。
荒山变金山
打造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
“现在我在联系厂家帮我进行青花椒的深加工,制作成花椒油,看能不能把北方市场打开。”谈到未来,杨洪军有着自己打算,从种植到粗加工,再到深加工最后到观光旅游,杨洪军相信梦想总有实现的一天。
“青花椒作为初级农产品今年每斤市场售价可达13元,贴牌初加工后售价可达20元一斤,深加工后附加值更高。”调元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团主席谭海林表示,根据目前调元镇的花椒发展情况,未来,调元镇将打造一个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
谭海林介绍,现在顺河村的万亩青花椒园已完善了浇灌管网、排水沟渠、提灌站、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并建成30公里旅游环线,实现基地道路全面贯通,成立了“三麻子”专合社。接下来,调元镇还将启动生态观光农业基建配套工程,规划建设冻库、体验式采摘园、星级农家乐、骑游环线等,预计2018年前全部完成。谭海林希望,依托调元镇现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最终将园区打造成“产、供、销、深加工、观光旅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荒山变金山”的跨越式发展。
文/图 本报记者 肖芷悠
新闻推荐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出炉 德阳市27所中小学校 获“国”字号
本报讯(记者杜晓鹏)教育部日前公布了《2015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名单》,全国共有8627所中小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8个县(区)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