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小农水”成了致富活水
新建的灌溉渠从辉山镇杏林村的一片李子林穿过■柳成波 文/图
近日,笔者走进五通桥区实施“小农水”项目乡村,但见一条条水渠载着清水穿越山间稻田、果园,一口口堰塘、蓄水池镶嵌于林地、茶场之间。建茶场、种李子、栽花木,搞养殖……村民借力“小农水”,各显神通,驶进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据了解,今年是该区实施全国第五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第二年,目前,2014年度“小农水”项目已经如期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实施“小农水”项目乡村,一大批水渠、堰塘、蓄水池的建成投用逐渐补齐水利设施短板,为农民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我的花木销售收入有10多万元,黄花卖了20多万元,这要归功于去年修的水渠和蓄水池。”说到收入,金山镇石燕子村二组村民毛华东笑得合不拢嘴。
毛华东所在的村地势偏高,附近没有水源,灌溉用水成了当地村民的最大难题。每到灌溉用水季节,就只有人工挑,或者用几千米的管子去磨池河取水,很不方便,缺水严重制约着全村经济的发展。去年,通过竞争立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落户石燕子村,项目建成投用后,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产条件,曾经饱受缺水之苦的村民不再望土兴叹,纷纷开动脑筋,在这片得到滋润的土地上做起了文章。而毛华东依靠着新建的蓄水池和排灌沟渠,大力发展花木、黄花等特色种植,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他介绍,在去年的基础上,他今年扩大了花木和黄花种植面积,增加了川砂仁、桂花、广玉兰、天竺葵、红豆杉等花木品种,黄花的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了一倍。
其实,在该区实施了“小农水”项目的乡村,像毛华东一样会用“水”的还有很多。
笔者在五通桥区辉山镇杏林村一组看到了喜人的一幕:满山遍野一片葱茏,一条新建的灌溉渠从李子林穿过,半紫半绿的李子挂满枝头待人采摘。
“过去遇到天干,这里完全不能耕种,更不要说增收致富。现在有了这些沟渠、水塘、蓄水池,大家都在想着法子搞点种植、养殖,增加收入。这片李子树就是在修了沟渠后发展的,马上就要通过网络卖出去了。”杏林村党支部书记杜秀珍向笔者说道。
在杏林村何家山山坳,一组村民彭英指着一口新建的大塘对笔者说:“这口大塘修在我们组的中心位置,提灌站保障供水,能满足300多亩田地的灌溉。”据她介绍,她家原来有10亩茶场,200多棵李子树,现在不缺水了,她打算扩大茶场规模,增加果树种植,还要搞点水产养殖。
“杏花村、先家村、争鸣村等6个村新增茶场15个共2000多亩,增加水产养殖10万斤,花木种植新增1000多亩,将实现人均增收800多元。”辉山镇副镇长肖德富兴奋地向笔者说道。据他介绍,“小农水”项目对于纯粹是丘陵地形又相对缺水的乡镇作用十分明显,该镇“小农水”陆续建成投用,9个项目村的农民心思活泛了,纷纷发展多种经营。“小农水”已让这个山区丘陵小镇焕发生机,踏上了美好“钱”途。
据了解,针对“小农水”项目工程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的实际情况,该区选派人员专门负责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从项目村选择、施工单位产生、材料设备采购到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审计监督,确保项目建设程序阳光透明,合法合规。在工程完工后,还要开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灌区地表水环境、改善恢复灌溉面积、提高农田排涝和抗旱标准情况、年可增产粮食情况、、新增农业产值等多个方面的评估,确保农民真正受益。
据统计,两年来五通桥区“小农水”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000多万元,新建和整治渠道共241公里,整治山坪塘75口,新建和整治石河堰共49处,新建和改造泵站共45处,新建蓄水池366口,实现新增灌溉面积1万余亩,惠及该区43个行政村共6万余人。“小农水”项目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村民们各出妙招,发展特色产业,齐奔“钱”途,“小农水”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活水。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欧玲记者钟正有)记者日前从罗江县国土资源局了解到,为增强局机关业务部门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强化保密知识,掌握保密技能,杜绝失泄密事件的发生,8月7日下午,该局特邀请德阳市保密局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