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罗江花生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授牌 从小花生到大产业

德阳晚报 2015-05-12 23:11 大字

制作罗江花生工艺流程——挑选环节。

日前,罗江花生成功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授牌。“鲜榨菜,自贡盐,天府花生粒粒满”,这句早些年间四川三宝的顺口溜所指的天府花生,就是以罗江花生为基础所生产出的花生。罗江花生,经历了从“鸡窝花生”到“天府花生”的蜕变,经历了从小作坊到规模化的成长。目前,罗江花生已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为罗江打造出了一张区域名片。

从鸡窝花生到天府花生系列

“鹰嘴、瘦身、肉细、颗粒均匀”是罗江花生独有的特点,“咸淡适中、酥脆可口、入口化渣、香味浓郁、不油不腻”是食客们对它最由衷的赞美。“三泡一焖三烘炕”是罗江花生的传统制作工艺……

罗江县种植花生的历史是从19世纪开始的。“每年花生收成后,农户将部分新鲜花生加盐煮熟后作为零食和茶坊酒肆的下酒菜,慢慢地,有的大户人家搭建专门的烘炕灶进行烘干,罗江花生的加工方式开始初露端倪。”20世纪60年代,在农科专家和科研院所的指导和帮助下,对原来的罗江鸡窝花生的品种进行改良,先后选育出了天府1号、2号、3号、5号“天府花生”品种,该品种的花生也成为今天罗江花生加工的重要原料。

1961年,四川省经贸委专为出口创汇而设立四川罗江外贸天府花生厂;1962年,罗江天府花生开始生产。最初的生产全靠一个仅有几人的小作坊,职工们利用旧炕、铁锅进行加工,把罗江本地人采用各种工艺制成的煮花生拿到市场请人品尝试吃,经过筛选逐渐形成了罗江煮花生的独特口味。天府花生厂也从小作坊发展成为占地6万多平方米的半手工规模形的加工企业。此后,罗江花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作为德阳市名优特产、特色旅游商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十多个国家,享誉国内外。

从传统制作到新工艺创新

相较于之前的简单工艺,罗江花生现在采用“三泡一焖三烘炕”加工工艺,通过原材料的3日浸泡、1日焖制、3日烘炕,历经7天的所有工序,最终罗江花生才得以出炉。

“浸泡的过程对环境温度和地下水质、温度的要求特别高,由于罗江花生原果花生外壳皮薄、质地细腻,水分穿过壳体需要12小时以上,因此为确保花生原果的水分含量达到新鲜花生水分含量,浸泡时间需要长达72小时,而为了使花生在长时间的浸泡过程中不易发生霉变,浸泡的水质还得采用50米以下的地下水,并每隔24小时换水一次……”记者了解到,这些细致的步骤都是为了保证罗江花生在煮制的过程中酱汤与水分自然均匀置换,更加确保花生口味。”

从小范围种植到产业园建立

2012, 罗江专门成立了“罗江花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2014年4月,罗江县向四川省质监局和国家质检总局分别递交了“对罗江花生给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请。同年12月,罗江花生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批。今年,罗江花生得到正式授牌,目前,生产罗江花生的企业正在进行申报,各项指标合格者可启用罗江花生地标产品标识。

随着罗江花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成功申请,其必将成为罗江县农副产品业的支柱产业。为进一步提高罗江花生的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做大、做强、做优地方特色产业,罗江县鄢家、新盛、略坪等乡镇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并在罗江县“省级工业园区”单独设立了“罗江花生产业园”,推动罗江花生的集中化、工业化发展,罗江花生的品质有了大幅度提高。

目前,罗江县有6个乡镇开始大面积种植花生,种植面积约9万亩,年产花生原果2.1万吨,现罗江花生有17家加工企业,年度产值近4.8亿,罗江花生的生产加工,解决了当地就业和农业用工3万多人,在罗江,花生基本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文/图 本报记者 肖芷悠

新闻推荐

参观书画图片展铭记抗战历史 刘哲等出席开幕式

本报讯(记者肖芷悠)8月29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书画展及侵华日军暴行图片展在罗江县白马关镇拉开序幕。市政协主席刘哲,市政协副主席陈晓慈,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