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民自建打破“一包到底” 罗江走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新路子

德阳晚报 2015-04-10 23:11 大字

村民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稻项目施工现场干得热火朝天。

本报讯(文/图 记者 肖芷悠)4月9日上午,罗江县鄢家镇新安堂村村民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稻项目施工现场干得热火朝天,铺村道、码堡坎、建沟渠……据了解,该项目投资1000多万元,涉及鄢家镇的新安堂、灯盏、万安、和平及长堰5村,包括50公里田间道路修整和34公里排灌渠系整治。项目于去年底开工,将在本月底竣工投入使用。与往日不同的是,这个项目并未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而是以“村民自建”的方式展开,从立项到设计、施工再到监督,都是由五个村作为主体,组织村民自主实施、自主监督、自主维护。记者了解到,“村民自建”这一全新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去年底在罗江初落地就取得成效,今年已在全县铺开。

这一天,鄢家镇新安堂村村民邬明奎一大早就开始工作。他家距施工现场仅5分钟路程,在这里,他负责码堡坎,一天的工资在130元左右。邬明奎原本是成都一处工地的砌砖工人,工资200元/天。去年底,听说家乡搞村民自建村道和沟渠,他立刻辞工回乡。“能够建设自己的家乡,还能在家门口挣钱,我当然愿意回来。”邬明奎说,以往村里修路或者挖水渠,都是通过招投标来聘请施工队,在建设过程中村民完全帮不上忙。而“村民自建”的展开,让政府部门从项目中退了出来,村民掌握了建设主动权。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赵辉前往罗江督查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要求 加大帮扶力度 实现果增产民增收

本报讯(记者文潇)4月30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赵辉率队前往罗江县鄢家镇星光村,实地督查调研当地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典型的深丘农业村,可用耕地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收入低下等因素曾长期制约着星光...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