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芦山行(六) 灾区的“平凡”生活:想家与坚守
陈敏记得刚到芦山县清仁乡的第二天,就随着援建组迅速投入工作,一起前往清仁乡6个村12个集中安置点实地了解情况。
陈敏是罗江县援建组成员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一员。90后的他,去年刚参加工作就被派往芦山援建。在来芦山的这几个月中,他的生活简单到只剩下工作和睡觉——早上7点多起床,夜里11点多睡觉,其余时间几乎都在工作。“感觉像回到了大学生活,两点一线,特别简单。”
地震发生后,一心想要为灾区做点什么的陈敏当得知组织援建队伍,就立刻报名了。去年8月,德阳启动了对口支援芦山灾区重建工作,先后有94名援建干部和技术骨干奔赴芦山,陈敏也成为了其中一员,“就想为灾区尽份力。”
“我无意中听到当地的一位老大妈对另一个村民说:‘放心吧,有德阳的援建队在这里,房子一定修得好。\’”在一次现场监督查看时,这句话让陈敏心里顿时暖暖的,“这让我觉得真的为灾区做了点实实在在的事,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芦山县清仁乡的唐华国也有同感。“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感觉工作很有意义。”开展援建后,援建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分工,将全组分为内务和外业两个小组,“内务组主要做好灾后重建项目推进和后勤工作;外业组主要是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重点是监督重建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督促施工进度。”唐华国解释道。
“你看,在我们的办公点还设置了援建之窗展示窗口、芦山县清仁乡灾后重建项目规划示意图,对援建组人员组成、工作信息、每周工作重点等内容进行公示,不仅便于当地政府了解援建组人员情况,也便于当地群众监督。”记者看到,墙上整整齐齐地张贴着各式表格,里面详细记录了援建涉及的乡镇,重建项目的进展情况等信息。
“有时忙起来,周六周日都会加班;闲下来的时候就会想家。” 谈起家,陈敏不免有些羞涩。援建干部在芦山一待就是半年多,为了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健康的体魄,援建组制定了请休假制度,援建干部每个月有3天探亲假,平时结合有限的条件组织打羽毛球、下象棋等休闲健身活动。“我们所有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都不错。”唐华国说。
新年过后,面对新一轮繁忙的工作,援建组整装出发。他们继续加强对散户及安置点施工安全的监管,特别是安置点基础施工的监管巡查力度,克服各种困难,力促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同时,积极协助乡政府做好场镇规划、环境综合治理、灾后重建项目推进以及产业对接工作。
记者手记:
在参观援建干部的起居室时,记者注意到不少人的床头前都放着几本书,有的内容关于水利工程,有的关于建筑方面。“空的时候就看看,不仅能充实自己,对更好地开展援建工作也是有帮助的。”按照“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参谋不决策”的工作要求,本着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的原则,德阳援建者带着理念、技术和方法与芦山的干部群众携手共建美好新家园。
本报记者 孙祯
新闻推荐
近日,罗江县卫生局发动全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为村医生王成章捐款,短短几天便募集到善款27155元,并送到王成章手中。据了解,今年68岁的王成章于1969年开始在罗江县万安镇长虹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至今,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