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政府得民心 百姓得实惠 罗江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见成效

德阳日报 2013-09-05 02:26 大字

(记者 孔季虹) 作为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首批试点县,罗江县于2010年3月启动以来,始终坚持利民惠民导向,紧紧围绕五项重点任务,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各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改革成效日渐凸显,基本实现“政府得民心,百姓得实惠,医卫队伍受鼓舞”的医改初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日趋提高。罗江县从2006年开始实施新农合以来,通过广泛宣传,不断提高补偿标准,简化补偿程序等措施,使得新农合参合率和保障水平日趋提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参合率逐年上升,由2006年的80.59%上升为2013年的98.35%,走在了全市前列。补偿比例不断提高,由2006年的50%上升为2013年的65%,最高支付限额由最初的6万元上升为10万元。同时,启动了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终末期肾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实际补偿比达70%。2006年至2013年6月,新农合累计补偿203.9758万人,补偿金额1.67亿元。共有619名参合患者享受了重大疾病保障,补偿金额295.96万元。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顺利推进。作为全省首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县,罗江于2010年3月正式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2011年6月30日起,全县10个镇(中心)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9个村卫生站全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提升。自2009年罗江县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以来,通过理顺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能力等措施,切实为百姓身体健康服好务。截至2013年6月底,全县已经建立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204511份,建档率96.38%,全部实行了动态管理。项目工作群众知晓率和社会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罗江县充分发挥县人民医院区域综合医疗中心骨干作用,不断完善以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依托灾后重建项目,新建了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医技楼,县中医院康复楼、医技楼,进行了中医院住院楼修复加固工程,新建10个镇卫生院和107个村卫生站。目前,全县5个镇(中心)卫生院达甲等卫生院,1个镇卫生院达乙等镇卫生院,34个村卫生站达甲等村卫生站,有力地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推进。2012年3月,县人民医院被四川省卫生厅、德阳市政府确定为德阳市取消“以药补医”改革唯一试点医院。市卫生局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调研,出台了《罗江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暂行方案》、《罗江县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调整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于2012年10月15日零时在县人民医院准时启动了取消“以药补医”改革试点工作。改革9个多月来,医院因启动取消“以药补医”改革试点工作减少药品加价收入408万元,通过新农合、医保和增加财政投入解决,使老百姓就医总体费用逐渐下降,让群众直接感受到了新医改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改革两年来,罗江全县医改工作整体平稳运行。一方面,新农合的持续实施打造了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医保,农民参合率较制度实施之初提高了17.76个百分点,农村就医难得到切实缓解。另一方面,基药制度极大地为群众就医实现了减负,据统计,实施基药零差价后,全县基层医疗机构累计减少药品加成收入达1022.18万元,真正实现了让利于民。

新闻推荐

罗江县略坪镇患慢性病人和行动不便的病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日前,罗江县略坪镇3000余名患慢性病人和行动不便的病人在全市率先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在罗江县人民医院试行的“驻村家庭医生”医疗服务活动中,医院与略坪镇卫生院、村级卫生站建立起县、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