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杂交水稻制种:已是“大块头”还需练“肌肉”
8月9日,省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工作推进座谈会在蓉举行,标志着四川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已在国家层面启动。
会上,相关人士表示,四川杂交水稻不仅要有“块头”,更要练出“肌肉”。
□本报记者 许静
看现状:
“国家级”制种基地当之无愧
四川是不是杂交水稻制种大省?答案是肯定的。
四川省杂交水稻无论是制种面积、单产、总产量,还是省际调剂量、出口总量,均稳坐全国第一把交椅。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评价:“四川在我国建设‘种业强国\’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着特殊作用。”
四川省杂交水稻发展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
以德阳市罗江县为例,这个传统的丘区农业小县,已发展成全省种业大县。去年,该县32679亩杂交水稻制种,平均亩产值3747元,全县杂交水稻制种亩平均增收1331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21元。到2020年,该县将建成年产值2.6亿元的国家级现代种业生产基地。
在现代农业机制体制创新上,四川杂交水稻基地建设走在前面:由政府、企业、农民签订三方协议,明确种子生产保护区的用地性质和三方义务;四分之一的制种面积均采取以土地流转为基础的新型组织模式;积极开展杂交水稻制种保险试点,打开农业政策性保险新空间……“无论是自然条件、产业基础还是发展潜力,四川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成为唯一的‘国家级\’基地都当之无愧。”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看差距:
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
四川是不是杂交水稻制种强省?答案莫衷一是。
这是在四川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中起“龙头”作用的成都市给出的一组数据——
行业集中度不高。成都市的82家种子企业中,进入全国50强的种业骨干企业仅2家。
种子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全市各类科研育种机构自主选育或参与选育、有品种权的企业约50家,培育出的品种也很多,但真正具有突破性的品种还缺乏。
种子生产缺乏计划性。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种子生产供大于求,严重时种子积压达到40%以上……“四川杂交水稻制种,当务之急是提高基地基础能力水平和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此,川内一知名制种企业负责人也深有同感。该企业目前正进行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改造,下一步将通过兼并重组,并购一批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中小种子企业。“四川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应做减法,改变散乱小的格局,不仅要做‘大块头\’,更要练出‘肌肉\’。”该负责人说。
这一观点得到农业部一相关负责人的高度认可。该负责人表示,从全国来看,目前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43%以上。种子是确保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但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估算我国种子市场价值有600多亿元,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众多跨国种业巨头抢占我国市场。
“狼已来了,如不想被吃掉,就必须迅速强大起来。”该负责人表示,没有现代种业就没有现代农业。未来几年将是我国现代种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四川应抓住机遇,做优品质、做强企业、做大产业,为我国牢牢把握杂交水稻的控制权和主动权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域西文/图3月18日,罗江县鄢家镇星光村,记者见到刘复东的时候,他正在果园里指导村民修剪枝丫。“谢大姐,这些枝丫都要剪掉,要不然会影响果树生长。”刘复东是鄢家镇星光村的种植大户,也是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