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暴雨“洗礼”城市精神 ——德阳奋力抗洪救灾纪实

德阳晚报 2013-07-29 23:19 大字

施工抢险队伍加班加点在石亭江中抢险除危,修复被“7·9”洪灾冲毁的人民渠干渠穿石亭江涵洞的工程。

本报记者 程果 摄

进入7月以来,连续几场暴雨突袭德阳,部分地方达到大暴雨、特大暴雨。雨水席卷乡镇,淹没农田,冲刷河堤,给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暴雨检验德阳抗灾能力,也带来一次精神洗礼。在抗击暴雨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应急组织健全、现场指挥得力的德阳,一个相互紧密合作、干群团结一心的德阳,一个努力抗击灾害、邻里守望相助的德阳。

□本报记者 孔季虹 实习生 杨涛

暴雨肆虐——全市89个乡镇受灾,直接经济损失71.65亿元

7月3日夜至7月4日,德阳境内出现了一次雷雨天气过程,雨量普遍为暴雨到大暴雨。什邡市九里埂村17组村民王礼福说:“这是十几年没见过的大暴雨。”

7月8日,德阳再次普降暴雨,部分地方达到大暴雨、特大暴雨。7月9日傍晚,新一轮大雨再次降下。这轮暴雨来势猛,降雨强度大,从7月8日8时至7月11日18时,全市降雨量超700毫米的站点达9个,500-700毫米的站点达19个,250-500毫米的站点达19个,100-250毫米的站点达59个。其中,什邡市红白镇达844.8毫米,绵竹市清平镇达829.5毫米。

“这么大的石头,要是真的砸到房子,好危险嘛。”7月18日下午,在经受了暴雨袭击后,旌阳区双东镇金锣桥村8组的山体滑坡现场,两块约30吨重的巨石顺滑坡体下滑,若不是树木倒在屋后的排水沟上起到了阻挡缓冲作用,巨石就会撞上山下的两栋房屋。面对此景,已经被安全疏散的群众仍然心有余悸。

截至7月25日15时,此次洪灾共造成德阳市6县(市、区)89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达44.401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367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71.65亿元。境内多条河流水位猛涨,石亭江高景关洪峰流量达2710立方米/秒,超警戒流量1610立方米/秒,超过50年一遇;绵远河汉旺场洪峰流量达1560立方米/秒,超警戒流量460立方米/秒,超过10年一遇;罗江县城区段洪峰流量达1190立方米/秒,超警戒流量465立方米/秒。

面对灾情,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抗洪抢险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市委书记李向志第一时间赶赴指挥部,统筹部署全市抢险救灾工作,并深入绵竹汉旺、广汉三水等重灾区指挥抗洪抢险。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新有和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以及7个工作组分赴各重灾乡镇、村组、企业,指导抢险救援工作。

绵竹市清平镇多次遭受自然灾害,该镇群众的安危牵动着众人的心。所幸的是,在这次灾害中,清平并没有人员伤亡。就在暴雨突袭当晚,被转移到村委会应急避难场所的棋盘村1组村民付元波,和其他村民一起坐在村委会会议室里看电视。清平共1378名需要避险的村民,早已来到预先定好的应急避难安置点,等待大雨停歇。“经历过泥石流和去年的强降雨后,清平老百姓对撤离要求都很配合。”清平镇党委书记陈文刚说,天还没有黑,有安全隐患的住户就全部撤离,在撤离过程中,每个村民都收到了一张“明白卡”,上面画有应急逃生的路线及减灾避灾的做法。

受灾严重的广汉市也实现了暴雨洪灾的零伤亡,究其原因,得益于科学组织和指挥得力。该市各级各部门按照抗洪救灾总体预案,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气象、防洪、水利、民政等部门及时掌握雨情、水情、汛情、灾情,为指挥调度全市抢险工作提供可靠依据;驻地部队、武警、消防、公安、民兵预备役人员紧急动员,全力投入抗洪抢险;水利部门强化24小时巡堤护坝,千方百计确保水库、河堤安全;国土部门组织多名地质灾害监测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实时监测;交通部门立即组织抢险力量,做好抢通保通工作,同时紧急运送抢险物资和人员。

在广汉市三水镇三城村的一处院落,村民陈家云损失不小,200多只兔被淹死,3000多尾鱼越池而去,新置的家具泡变了形。“损失虽然很大,但只要人还在,以后会把损失挽回来的。”陈家云坚定地说。

抗洪救灾——干群齐心协力,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洪灾,德阳市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紧急动员全市干部群众,全力投入抗洪抢险战斗,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

持续多日的雨刚停,绵竹市东北镇谷王村的葡萄种植户们纷纷拿起锄头、铲子,对葡萄基地的排水沟进行疏掏。“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去抢救葡萄,还要及时把积水排出去,趁天气好转追加肥料,尽力保住葡萄苗。”谷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刚说。

雨后,在广汉市西高镇马堰村,村民杨华述忙着扶正秧苗,清洗泥浆,清理垃圾。他说,村民们不等不靠抗灾自救,减少农作物损失,不少人手上冒出了奇痒难忍的小痘痘,仍然不放弃。“前两天喷了一次药,免得秧苗遭病菌后枯死。”杨华述说,幸好大家动手及时,已经抢救出部分秧苗。一眼望去,有的秧苗已经开始抽穗了。“人没得事,啥困难克服不了呢!”村民们纷纷说。

在暴雨的间隙,德阳市加强预测预警,并抢抓时间修筑堤防防灾减灾。绵竹境内,在一线巡查的400多名监测员不断把情况传给防汛、国土等相关部门,从发现到预警用时不到1分钟。集预警-监测-转移为一体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起来,全力强化监测和避险转移机制。

在雨后太阳的暴晒下,流经旌阳区黄许镇的绵远河段河堤上,由300余当地民兵和民工、5台装载机、2台挖掘机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加紧施工。“天气预报说接下来可能还有暴雨,我们的应急措施必须尽快完工。”站在河堤上,黄许镇党委副书记魏世光用对讲机喊话。

与此同时,流经旌阳区天元镇的石亭江河堤上,抢险队伍也趁着天晴密集施工。现场指挥的天元镇党委书记王全贵说,为了抓紧对损毁堤坝进行保质保量的维修加固,在现场施工的民工很多都有专业技术,400多人的队伍已连续作战24小时。

为尽快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生活,绵竹市农业局农技站、经作站工作人员来到九龙镇新龙村钢葱基地,协助当地干部群众开展农业生产自救工作。“对于部分积水不是很严重的田块,只要及时排水,合理追加肥料的话,还有一定的收成。但是有些泡水严重的田块,钢葱已经死亡,只能放弃,唯有等到以后再补种,增种一季时间短、见效快的叶菜类经济作物,以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该市农业局农技站站长付书明给当地农户传授农业生产自救的“技巧”。

全市各地、各部门科学应对、因地制宜采取的做法,都成为此次德阳市抗洪救灾的宝贵经验。

暴雨洗礼——经受灾害考验,夺取抗洪救灾全面胜利

在国家防总、国家减灾委的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下,德阳市成功经受住了暴雨洪灾的考验,在抗洪救灾各项实践中,掌握了方法,积累了经验。

7月8日,接气象部门重要天气预报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于当晚8时启动蓝色(Ⅳ级)防汛应急响应。随着降雨强度增加,于7月9日凌晨5时启动橙色(Ⅱ级)防汛应急响应,要求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立即到岗到位,确保信息畅通和迅速反应。同时,及时通过电视、手机短信、网络、应急视听平台等多种渠道,第一时间将重要天气消息和汛情信息向社会公布,引导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进入汛期以来,德阳市认真总结近年来抗洪救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了抗洪抢险总体预案和不同地域的工作预案,备足了防汛救灾物资,切实把防汛抗灾责任落实到县(市、区)、乡镇、村组、企业及每一个隐患点,及早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准备。

德阳市坚持把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公安民警、武警部队、消防部队、民兵预备役、矿山救援队的突击队作用,迅速赶赴重灾区和沿山、沿江、沿河地区,开展危险区域群众转移疏散工作。严格落实预防避让、主动避让的要求,充分利用广播、电话、鸣锣敲鼓、喊话吹哨等方式迅速传递预警信息,有效引导群众紧急避险,避免了群死群伤现象发生。对滑坡路段、桥梁全面实行交通管制,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向广汉市紧急调运冲锋舟、救生衣等物资,加大救援力度,迅速转移安置三水镇等地5000多名被困群众。得到什邡金河磷矿、绵竹清平磷矿部分人员被困的消息后,迅速组织抢险救援队及30余台大型专业设备,深入灾区,全力救援,及时将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转移过程中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德阳市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受灾群众、为了受灾群众一切”的思想,及时组织落实救灾物资并及时调运、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解决受灾群众的燃眉之急。对疏散转移的群众,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妥善安置。扎实做好临时安置点供水、供电、消防、治安、卫生、防疫等工作,千方百计保障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服穿、有地方住、有医疗保障,确保人心稳定、社会安定。

德阳市对抗洪救灾工作及早部署、充分准备,指挥系统科学决策、高效运转;各级各部门反应迅速,措施有力;驻军部队、公安民警、武警消防部队、民兵预备役、矿山救援队等各方救援力量紧急行动,充分发挥了突击队、主力军作用;全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靠前指挥,在抗洪救灾中经受住了考验,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各级基层组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力组织抢险自救,真正成为冲不垮的战斗堡垒。正是由于全市上下团结一心、顽强拼搏,最终夺取了抗洪救灾的阶段性胜利。

新闻推荐

市领导赴罗江调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时指出 挖掘文化特色 建设美丽新村

本报讯(记者叶书英)8月22日下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杨建明赴罗江,就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调研。罗江县万安镇综合文化站耗资80余万元,于2012年4月落成并交付使用,集文化、...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