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农民的钱袋子再鼓些

德阳晚报 2013-01-30 23:22 大字

罗江县成片的山林鸡养殖。

文/图 本报记者 陈晓霞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在发展新农村建设中,在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了不少的农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据统计,全市已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30个,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848个,注册资本8.45亿元,入社(会)65.7万人,带动农户67.6万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基地112个,引导开展农产品加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个,协调5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实现产品销售57.14亿元,组织推销农产品129万吨。

如何规范、扶强合作社,以更加有效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去年,德阳市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多种经营模式,促进合作社健康、科学、快速发展。

措施一:

以示范社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广汉市西高镇蔡家碾侧耳根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省级合作示范社,带领640余户农户种植侧耳根,通过对农户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促进了该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仅6年时间,种植面积由最初100亩左右,发展到现在的3100多亩,加上对周边的辐射带动,种植面积已达4000多亩,并实现了规模种植和规模效益。2012年亩产值平均为1.5万余元,把不起眼的侧耳根发展成了大产业。当地的惠民农机作业专业社和连山锦花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更是在四川现代粮食(广汉)示范基地建设中起到了骨干作用。

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对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推行品牌化经营、增强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去年10月30日,四川省确定了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2012年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德阳市联隆农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等四家专业合作社榜上有名。至此,德阳市已有2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2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3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有效推动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措施二:

“支部+合作社”的新型产业模式

罗江县西蜀云峰水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于2012年5月正式成立后,以“支部+合作社”的新型产业经营模式,把党支部在组织领导的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经济上的优势“合二为一”,使当地柚子种植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群众增收致富效果明显,呈现出了党建和经济发展“双赢”的良好局面。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党支部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与合作社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发展、党员带动群众致富、合作社牵动农户增收的新局面,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目前,德阳市把党组织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已经达到18家。

措施三:

农产品产销对接的营销合作社

旌阳区作为“2012年度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试点县”之一,去年建成“农产品展示展销示范店”1个,农产品对接直销店20个。于去年成立的旌阳区联隆农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在基地、农户和市场之间搭成桥梁,利用各种平台,实行统一经营,向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发展。

去年,全市改造、新建了4个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 42个特色农产品直销店、便民店,将新鲜果蔬直接配送进社区,实现蔬果从田间直达餐桌,最大限度减少其“易手”环节。

今年德阳市将再建20个农产品直销店,不断扩大种养殖规模,通过农产品产销对接体制建设,可带动农户2000余户,户均年增收5000余元以上。

新闻推荐

强化要素保障 狠抓项目推进 罗江力争实现工业“开门红”

本报讯(记者叶书英)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德阳市全力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关键一年。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关键看开局能否实现“开门红”?罗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围...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