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群众事无小事 ——金山镇土桥村“第一书记”罗森小记

德阳日报 2012-09-04 03:29 大字

初见罗森时,他正在为村民反应的问题同有关部门进行交涉,电话里罗森的声音有点高亢。放下电话,罗森不好意思地说:“村里无小事,老百姓能把事情反映到这里来就一定是‘大事\’,我要给他们一个交待。”

临危受命挑重担

2011年10月,土桥村的村支书“撂挑子”,主动提出了离职,同时2个组长也提出了辞职。

原来,2008年罗江在金山建立工业园区,土桥全村纳入工业园区整体规划,因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问题,导致该村矛盾十分尖锐,原村支部书记由于工作无法开展,提出辞职。

今年6月19日,根据罗江县委关于“选派第一书记”到三类村任职的安排,罗森被任命为金山镇土桥村第一书记。上任之初,罗森心中还是七上八下的。对于这个村的情况,罗森十分清楚:问题多,矛盾尖锐,村民对组织不信任……同时他也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既然组织信任我,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这个村的面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罗森任第一书记后,对全村40余户农户逐一走访,听取意见和建议。一个月下来,收集到意见建议3大类,近20条。

新官上任“三把火”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罗森也在土桥村烧起了“三把火”。

“一把火”,抓“三务”公开,建强班子。以前土桥村“两委”每决策实施一项较大事项,不管正确与否群众总有些微词,怀疑村干部会从中捞好处,特别是在征地拆迁中,怀疑变成质疑,最终造成了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

罗森意识到,这主要是因为村干部在决策时没有做到及时公开,逐渐造成群众的不信任,因此,他到任后把“三务”公开作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突破口。在公开日中,除村“两委”干部、组长,监委会成员和理财小组成员外,还邀请各组群众、党员代表参与,减少了矛盾。会后罗森要求村上将公开的结果除在广播上播出外,还印制出来进行张贴,并发放到未参加会议的农户手中,让群众对村上使用的每一分钱都了如指掌。同时,罗森坚持在重大事项上公开透明,如新增人口选择统建房,按照分房方案中的要求,对新出生、新婚迁的人口在全村进行公示,符合条件的按政策纳入,不符合条件的解释清楚原因及政策。现在村干部的干事激情重新点燃,村党支部的威信也重新树立起来。正如村主任杨刚所说,“现在党支部有威信,我们的工作是干得气顺、干得舒心、干得来劲。”

“二把火”,抓普法进农家,建设文明乡村。在任职之初的调研中,罗森就发现,土桥村的矛盾除了村“两委”自身的原因外,主要还是党员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为了树立乡村文明新风,针对村上拆迁任务重的实际,罗森积极奔走,与金山镇司法所、镇维稳群众工作中心、县经开区拆迁安置部等协作,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服务活动,把相关法律、法规编成短讯,通过农政通发到每位村民手机上,同时印发国土、社保、民政、残联等各类普法宣传资料1000余份,接受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近300人次,现场接受和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件,收到良好社会效果,确保了村居和谐稳定。

“三把火”,抓扶贫帮困,温暖民心。罗森始终把做好扶贫帮困工作作为重点,严格把关,确保帮扶慰问活动公开、透明,使各类慰问资金真正发挥“雪中送炭”作用,解决弱势群体生活上的困难。

村“两委”对全村低收入家庭进行摸底调查,村上召开评审评议会,进行集体评议,确定低收入困难家庭名单,按照低保家庭、残疾家庭分类登记造册,选准帮扶对象。在村“三务公开日”和公示栏对贫困家庭和帮扶对象姓名、家庭情况、联系电话进行公布公示,确保阳光操作、公开透明,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物资及时到位。罗森任职以来,全村慰问、帮扶低收入困难家庭5户,累计慰问金额6000元,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中。

面对未来,罗森满怀信心。“只要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就有干部的位置,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地努力下,土桥村一定能迈入先进村的行列。”

本报记者 杜晓鹏

新闻推荐

罗江跻身国家生猪调出大县 近300万元奖励资金注入现代畜牧业

(记者谢晓斌通讯员黄云杨兵)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四川省财政厅下达通知,罗江县成功申报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并获得生猪调出大县奖励中央资金286万元。近年来,罗江牢牢把握城乡统筹、扩权强县、整县推...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