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现实路径

德阳日报 2012-01-09 03:58 大字

2版

本报记者 谢晓斌 孔季虹 陈晓霞 孙祯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德阳经济社会发展有太多的成效值得记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大力实施“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全市灾后重建胜利完成,发展振兴步伐加快。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投资拉动明显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区域合作更加紧密。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主法制稳步推进,政府建设得到加强。

2012年,处于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跨越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德阳,如何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未来几年,德阳如何实现争当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宏伟蓝图,创造德阳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对话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部分市人大代表,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诸多启示。

话题:产业如何升级转型

[目标]

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声音]

魏陈(市人大代表、德阳市统计局副局长):《政府工作报告》用大量的数据,客观地反映了过去5年来德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很到位,确定的发展目标催人奋进。建议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既定的目标,细化任务,用具体的措施加以落实。我认为,德阳要充分把握好成渝经济区建设等大好机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业方面,德阳的装备制造、化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领域都要进一步拓展,政府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把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做大、品牌做优。同时,要结合国家的政策和德阳本地的实际,选准适合德阳发展的新兴产业加以打造。

[回应]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持走“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开放合作”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做强”双向驱动战略,狠抓一批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

——改造提升装备制造、化工、食品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新型化工基地建设。

——强化工业招商,促进聚集发展,建成一批千亿产业园区、百亿产业园区。

话题:现代农业如何打造

[目标] 

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

[声音]

缪培忠(市人大代表、四川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农艺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我认为必须要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这些都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就是向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方向发展,要向高效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建议德阳在土地流转上给予更多政策扶持,可借鉴成都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把土地流转和田园化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支持农业企业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此外,农产品要实现从田间到厨房的对接,以强有力措施保障老百姓食品安全。

[回应]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抓好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粮油生产核心区。

——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抓好现代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西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扶强扶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科技和金融支农力度,促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型、观光型和外汇型农业转型发展。

话题:现代服务业如何发展

[目标] 

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以上。

[声音]

李勇(市人大代表、什邡市工信局局长):德阳要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德阳需要以建设四川特色文化旅游区为目标,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努力打造和形成以三星堆为龙头,以蓥华山、九顶山为腹地,以三国文化、古蜀文化、儒德文化和绵竹年画、仓山大乐等特色文化资源为支撑的旅游产业品牌,把高端消费留在德阳,不仅能满足当地人的消费需求,而且能吸引周边的消费者来德阳消费,形成吃、住、行、游一体的消费模式,为德阳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建议政府对全市旅游业进行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将德阳的特色、亮点打造出来。还要进一步强化服务业的组织保障和工作机制,解决服务业走不出、引不进的“围城”现象。

[回应]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认真落实服务业扶持政策,强化要素配置、功能分区和项目带动,促进服务业规模扩大、层次提升。

——坚持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相促进,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工业设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抓好现代物流园区、中央商务区、城市综合体、商业综合体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建成一批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加快培育服务外包、健康服务产业等新兴服务业。

话题:中心城市如何建设

[目标]

到2015年,中心城市加快形成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特大城市框架。

[声音]

刘文广(市人大代表、中江职业中专学校校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加快实施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城乡发展新突破。作为德阳市,要建成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我认为对于未来的德阳整体建设很有必要。要加快中心城市的建设,我建议,一是要尽快开通城市一环路,加快二环路建设步伐,规划好城市三环路,形成大的城市框架。二是推进各县(市)中心城区建设,围绕德阳中心城市,有效地把各片区连接起来,形成组团城市群发展格局。三是把握产业转移新趋势,大招商、招大商,引进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用产业带动城市发展。四是加大道路交通建设力度,规划并建设各县(市)与中心城市的快速干线,把各县(市)与中心城市连成片,形成都市圈。

[回应]

狠抓中心城市建设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加快编制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坚持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突出重点、市区联动,健全管理体制、推进机制和协调机制,创新开发建设模式,强力推进中心城区和城市新区开发建设。

——旌东新区“起步区”实施城北、双东、寿丰、永兴四大组团建设,亭江新区着力抓好石亭江两岸生态整治、土地整理、道路建设和八角井集镇改造。

——大力推进5个县(市)中心城区建设,加快形成“一核领跑、多片崛起”组团城市群发展格局。

话题:文化如何发展繁荣

[目标]

到2015年,把文化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

[声音]

高波(市人大代表、四川心精诚律师事务所主任):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德阳面临的挑战很大,但也有着较好的基础。我建议,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政府一定要注重协调统筹。目前,旌阳区、绵竹市、罗江县等地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三国文化,但是怎样来进行打造,这就需要政府通盘考虑,进行整体规划,统一挖掘,集中打造。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不能停留在表面,需要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如在文化内涵发掘工作中,一方面要组织相关的专家,另一方面也要发动社会上的热心人士,广集智慧进行推进。

[回应]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东汽精神和感恩奋进文化,培育新时期德阳精神,加强“三基地一窗口”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抓好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繁荣艺术创作生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抓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孵化园区建设,引导、扶持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文化龙头企业。

新闻推荐

名篇佳赋脱口出 潺亭水城书香浓 ——罗江县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决赛侧记

名篇佳作琅琅上口。意气风发的“小书生”。罗江县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寓教于乐。文/图本报记者谢晓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3月30日下午,阵阵清脆的童声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