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德阳大发展共谱和谐新乐章
政协委员为群众义诊。
政协委员送文艺下乡。
3版
这是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努力助推灾后重建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
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人民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
这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的五年;
……
五年来,在中共德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六届市政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把握群众切身利益,积极倾听基层真实呼声,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努力为促进德阳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助推德阳经济社会协调、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工作解读——
面对灾难,政协上下牢固树立民生为本的意识,坚持把灾区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主动作为,组织和动员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参加单位、政协机关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救援抢险、灾民安置、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安抚维稳、后勤保障等工作。在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职工中开展我为灾区群众献爱心活动,累计捐款3400万元。
在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市政协根据形势变化和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及时调整履行职能的内容和形式,把例会协商作为助推灾后重建和促进民生工作的重要平台,在委员全体会议上,以“加快恢复重建,切实关注民生”为主线,安排部署大会发言、小组讨论、专题讨论内容。整体协商全市恢复重建工作,共提出意见建议165条,内容涉及灾民安置、永久性住房建设、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多方面;常委会议重点协商推进“两个加快”、抓住重建机遇、搞好城乡统筹工作;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了地震灾区卫生防疫、恢复重建规划制定、恢复重建金融支持、灾后重建税收政策落实、工业企业恢复重建、邮政灾后服务“三农”、农村电网恢复重建、重点项目灾后重建、教育卫生恢复重建等工作,努力为助推灾后恢复重建出谋划策,协力破解重建难题。
关键词:建言发展
工作解读——
五年来,市政协把协助党委、政府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就市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十大惠民行动”的落实情况、“十二五”规划纲要进行协商;围绕“富民惠民、关注民生”这一主线,就农村饮水、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农村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村交通建设情况、农村水利建设、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卫生机构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旅游业恢复与开发、灾后城市供水情况、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情况、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民医疗保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等20余个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特殊教育发展情况、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情况、人民调解工作情况、市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幼儿教育、社区工作、农村沼气恢复重建、农村人畜饮水、环境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灾后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等涉及民生的工作进行重点视察,所提意见和建议均被相关部门吸收采纳,推动了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问题的解决。
坚持公民旁听政协全委会、常委会议制度,积极为基层群众搭建表达诉求的平台,听取基层民众意见。五年来,共有301名公民旁听了政协全委会和常委会,提出意见和建议200余条。
关键词:民主监督
工作解读——
五年来,市政协积极探索民主监督的新途径、新方法,把民主监督寓于提案、反映社情民意、民主评议之中,把民主监督作为帮助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
六届政协以来的五年中,共征集提案1066件,审查立案999件,立案率93.7%;办结率100%;委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99.8%。1066件政协提案中,不少提案对促进民生工作很有前瞻性和全局性,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关于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意见与建议》对当前农业综合开发如何合理利用有效资源、科学规划、规范实施提出了很好的参考意见;《关于统筹项目规划,加快构建德阳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从全市新农村建设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综合协调、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落实配套、吸引投资等一系列意见;针对《关于加大对市区学前教育投入力度的建议》,有关部门编制了《德阳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规划(2011-2013)》,全市将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3所。同时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提升农村幼儿园办学水平;《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的建议》受到广泛关注,团市委、市关工委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为民排忧解难的民心工程,全市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全面展开,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机制已初步建立,成功经验得到省相关部门的肯定;针对《关于加快德阳市老年公寓建设的建议》、《关于启动社区化养老体系研究的建议》,相关部门认真研究,通过政府补贴、财政投入等方式,加大对养老工作的支持力度,推进养老社会化、产业化的进程,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服务体系。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是推进城市医疗改革的关键》、《困难病人的救治值得关注》、《关于社区卫生建设的建议》等提案,相关部门结合“富民惠民,改善民生”工作,认真予以落实。
群众身边无小事。六届市政协以来,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始终坚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主旨,把百姓的“鸡毛蒜皮”当作最大的事情来对待,积极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解决。五年来,市政协共收到社情民意信息500余篇,市政协采用130篇,继2007年反映的《建议火车到站旅客下车后再打扫车内卫生》信息被《人民政协报》“民意周刊”采用,2010年报送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亟待破解的四大难题》被全国政协采用。130期社情民意信息,都涉及民生问题,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有45篇信息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使许多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促进全市搞好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市政协2010年组织30余名政协委员,对市环保局等12个涉环单位的工作开展了民主评议。采取市县联动的形式,深入被评单位查阅资料,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明查暗访,在历时3个多月的时间里,基本摸清了德阳市环保工作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德阳市环保工作的措施和办法。评议形成的《关于对德阳市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民主评议的情况报告》,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达到了“激活管理部门的内在动力,增强服务意识,推动全市工作,促进环境保护工作健康发展”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关键词:扶贫助困
工作解读——
扶贫帮困工作是一项泽被贫困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为广大困难群众排难解忧的有效载体。
市政协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扶贫帮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始终把它作为市政协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和落实“市领导联系、部门帮村、党员帮户”、“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做好对地震灾区特困户帮扶工作”等扶贫助困工作。
为增强扶贫帮困工作的效果,提高帮扶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市政协主席会议十分注重扶贫帮扶工作机制的健全和完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帮扶措施,狠抓项目的落实。始终坚持以项目带动为手段,以提高扶贫村自身发展能力为目的开展帮扶工作,逐步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投入、各方给力、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的扶贫帮困工作格局。五年来,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向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帮助扶贫村引资金、上项目、修公路、治水渠、调产业,努力寻求脱贫致富之路,先后开展了对全市近40个村(社)的扶贫帮扶工作,筹集、协调和争取发展资金近4000万元,极大改善了被帮扶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使被帮扶村(社)的面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职工共募集送温暖资金近80万元,惠及近千户困难群众。
市政协坚持把开展“百名政协委员‘三下乡\’”活动,作为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第一届“百名政协委员‘三下乡\’”活动开始,至今已连续开展八届。
特别是近五年来,市政协在开展“百名政协委员‘三下乡\’”活动中,紧密结合当年全市农村工作部署、农业生产特点以及广大农民群众需求,年年出新招,次次有新意。把最初单一的送科技、文化、卫生服务活动,延伸丰富为新农村建设理念、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普及等方面;从最初的固定形式发展到注重农村群众的动态需求,层次进一步提高,内容进一步丰富,影响进一步扩大。
在五年的时间里,“百名政协委员‘三下乡\’”活动分别在绵竹市广济镇,罗江县调元镇、金山镇,广汉市兴隆镇,绵竹孝德镇举行。据不完全统计,六届市政协在“三下乡”活动中,共有专家委员500余人次参加了服务活动。先后开展农业科技、法律知识、科普知识咨询服务7万多人次,发放各类科技宣传资料30余万份,捐赠各类图书近万册,农作物种子2万余袋;开展义诊义检4000余人次,免费为30名白内障患者施行手术;发放价值50余万元的常用药品和计划生育用品;为地震灾区群众赠送20部轮椅;演出文艺节目5场,超过20万群众观看了演出。
五年春华秋实,五年硕果飘香。
回顾过去,成绩辉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新一届市政协将紧紧围绕“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雄厚的优势,不断开拓进取,时刻关注民生,努力促进德阳发展新跨越,为把德阳建设成为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陈育勇 李平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臧东建记者张进才)6月7日,市委常委、副市长左正率市经信委干部职工深入到“挂帮包”联系村罗江县新盛镇老君村,详细了解该村的党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及今后的发展规划,走访慰问帮扶的困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