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白马关镇的枣子产业开始攻技术高级农艺师现场讲解修枝

德阳日报 2011-11-27 22:30 大字

白马关镇的枣子产业开始攻“技术”。

高级农艺师现场讲解修枝的要领。

11月23日,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小雪”,较之以前,空气中的寒意更重了。已是花甲之年的张隆顺起了一个大早,简单地吃过早饭后,老人家就兴冲冲地往附近的枣子市场赶。“今天,我们要成立枣子技术协会。这可是一件大事哦。我一定要早点到现场。”张隆顺笑呵呵地说。

文/图 本报记者 谢晓斌

枣树林里专家讲技术

张隆顺是罗江县白马关镇万佛村人,23日,像张隆顺一样,万佛村的数十名群众都早早赶到枣子市场,参加白马关镇大霍山枣子技术协会的成立仪式。上午10时许,这个筹备了5个月的协会在喜庆的鞭炮声中正式亮相,张隆顺和现场的乡亲们有说有笑,谈论得最多的就是“枣子”和“技术”。

多年前,张隆顺和家人就开始种植贵妃枣。“我们这里的人都在种枣子,总共算起来,我们家也就是五六亩地的枣树。”在张隆顺看来,枣子确实是让人喜爱的东西,只要技术过关,种枣树、管理枣树并不是很累人的活,而到了收成的季节,一颗颗小小的枣子却很是受欢迎,四面八方的人都赶到枣子地旁边来购买。“每年就是枣子熟了的时候有点忙,有点累人。不过到这个时候,我的女儿、女婿都会来帮忙。”张隆顺在心里算了一算,今年,自家的枣子卖了有八九万元钱,除了成本,纯收入有七八万元。“女儿、女婿大部分时间都在成都打工挣钱,家里主要还是我和老伴管理枣子树,技术方面,主要是我在操心,现在主要是修枝这些事嘛。”老人家笑着说。

大霍山枣子技术协会成立仪式举行的同时,陈志兴正手持专用的剪子和小锯子在枣子市场一侧的坡地里忙着为枣树修枝。陈志兴家也种了五六亩的枣树,一边为枣树修枝,他也一边在注意听成立仪式上农业局和科协的专家的现场培训。当听到专家在讲如何应对“枣红病”时,这位汉子当即对记者说,以前他种枣树时,就遇到过“枣红病”:“这种病厉害得很,对枣树结果果的影响很大,传染得很快,就像专家讲的那样,发现了就要马上处理,把枣树挖了。”

除了讲理论,专家还现场为农户示范如何修枝。“不要怕剪,这个产量是剪不掉的。”走进枣子市场旁边的枣林,罗江县农业局的高级农艺师陈德顺一边为群众讲解,一边为枣树修枝。“再到我们那边的地里去修剪一下嘛。”现场示范结束后,村民们意犹未尽地吆喝起来。

“从传统的概念上讲,现在已进入冬闲时节,但我们就是要让村民打破以往的猫冬的习惯,农事仍不能懈怠,利用冬闲时间大搞农副业生产,为来年的增收致富打好基础。”白马关镇副镇长刘胜说。“这些天就是要提醒他们为果树修枝,刷白、消毒。”陈德顺三句话不离本行。

枣子产业进军标准化

贵妃枣是罗江种植业中的重头戏之一,历来备受重视,在蟠龙、白马关等乡镇利用坡地成片发展,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渠道。据罗江县供销社相关统计,今年该县种植贵妃枣5700亩,总产量58万斤,实现收入约1000万元。

为确保枣农增产又增收,除了拓展销售渠道,如何确保并不断提升枣子品质受到充分的重视,“实施标准化生产,向绿色食品迈进”正是当前的一项主要工作。

“2011年是大霍山枣子专合社全体会员值得深刻铭记的一年,也是特别值得高兴的一年。”大霍山枣子专合社理事长米运达深有感触地说,一年来,面对异常多变的环境气候,在白马关镇党委、政府和罗江县供销社的关心指导下,专合社以科学技术先行,以枣子产业为依托,以种枣为主体,农业增效,社员增收为目标,团结一致,勤奋实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社枣子收入达200多万元,户均收入3.8万元,入社农人均收入1.3万元。

不过,还是有让人担心的事情。部分社员认识不到位,不按罗江贵妃枣生产规范流程种植、管理枣树,这尤其让人头疼。要按规范流程生产,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强化技术,加强这方面的普及培训——为此,成立枣子技术协会一事从今年5月底就开始进入筹备阶段。成立这个技术协会,就是要促进贵妃枣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销售的市场化、管理企业化、品牌统一化、增效科学化。作为枣子技术协会的理事长,米运达认为,枣农增收技术就要领先。

事实上,重视技术的提高,专合社一直在努力。仅在今年,大霍山枣子专合社就已举办各类培训班和技术讲座,以会带训共8次,参加人员达800余人次。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贵妃枣产业要得到更好的发展,技术还要进一步加强。“不断扩大贵妃枣标准化种植面积的同时,创新新型农业技术服务模式,积极带动群众参与”正是罗江县已着手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这个协会就是要组织枣农进行相关的新技术学习,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技术交流,推行科学化管理,帮助大家降低成本,提高枣子的品质,实现增产又增收,让大家的生活过得像贵妃枣一样甜。”米运达的话显得很实在。

新闻推荐

市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动态群众满意度长效机制

3版本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尽一份绵薄之力,努力使医疗卫生服务更加贴近群众,不断满足农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的目的,日前,由市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东汽医院及市眼科医院30...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