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又是一番新景象
本报记者 陈德 摄
3版
勇于竞争
敢于胜利
争创一流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实施“一三五八”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争当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坚持“一个统领”,推进“一个战略”,实现“一个目标”。
坚持“一个统领”,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要牢牢把握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的新目标新任务,更加注重统筹推进“两化”互动发展;要牢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内涵新标准,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牢牢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机遇新动力,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牢牢把握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更加注重民生福祉与社会和谐。
推进“一个战略”,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一城”,就是要把中心城区加快建成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大城市;“三区”,就是要加快建设四川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四川特色文化旅游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五基地”,就是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内一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西部新型化工基地、西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四川现代服务业基地;“八大突破”,就是要在做强产业、做大城市、做牢基础、做富县域、做美农村、做活开放、做优科教、做实民生上实现新突破。
实现“一个目标”,就是要争当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坚持“巩固扩大优势、领先四川发展、走在西部前列”的努力方向,显著提升德阳在四川乃至西部的产业聚集力、要素转化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全面提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高起点谋划 高标准工作 高水平推进
坚持走“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开放合作”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充分发挥工业主导作用,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实施“调整、转型、创新、升级”战略,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按照加强研发、分工协作、促进集聚、提升水平的原则,依托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突出优势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把德阳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以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为抓手,提升工艺设备水平,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传统化工产业向清洁化、精细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着力打造西部新型化工基地。以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为重点,不断提高食品工业市场竞争力,着力打造西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为重点,突破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产业,加快建设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推进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德阳工业中的比重,努力把德阳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园区规划,明确产业定位,推进同业聚集,支持扩区扩园、升级升位、做大做强,提高园区发展水平。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的投资吸引力、项目承载力和产业竞争力,着力把园区打造成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到2015年,全市建成千亿产业园区2个、百亿产业园区5个。
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走创新驱动的工业化路子,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瞄准国际高端技术和高端产业,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引领”战略,突破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不断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努力实现由“德阳制造”向“德阳创造”迈进。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按照“一中心多片区”组团城市群发展思路,积极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加快建设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大城市。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不断修订完善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形成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大城市框架。加强市政工程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东一环路、国道108城区段改线、成绵高速公路城区段外迁等重点工程,不断增强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和人居环境,着力将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四川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的山水田园城市。
规划建设城市新区。中心城区要按照“一主两区三片、三轴三带”的空间布局结构,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分区,打造城市新亮点。要遵循集约发展、内涵发展、绿色发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调研论证,广泛听取意见,抓紧规划建设亭江新区和旌东新区。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水平建设,努力把亭江新区、旌东新区建设成为产城一体、两化互动、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化新城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做好科学规划,适时启动城市新区建设。
加快中小城市和重点镇建设。按照强化产业支撑、突出地方特色、提高管理水平的思路,大力推进广汉、什邡、绵竹、中江4个中等城市和罗江县城建设步伐。强化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之间的规划协调和基础设施对接,促进市域内同城化进程,加快形成更加紧密的组团城市群。进一步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加大对区域重点镇的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工矿型、旅游型、农贸型、综合型城镇,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聚。
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关联产业向农村拓展,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坚持总体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县、示范片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集中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着力打造规划科学、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服务齐备、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农村新型社区。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成兰铁路、成绵乐城际铁路和成什绵、遂德阿、成德南、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等过境段建设,抓紧实施旌江、天星、中(江)金(堂)等快速干线工程,大力推进市域交通干线和通乡通村公路的升级改造,着力构建成德绵组合型交通枢纽。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全域灌溉试点县建设,加快实施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和华强沟水库等重点骨干工程,继续实施沱江干流防洪工程和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加速启动全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不断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加强电力、供气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新型能源,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构建稳定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完善通讯、信息网络体系,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提升全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确保农产品供给安全。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确保粮食安全为目标,以科技增粮为主线,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抓好“菜篮子”、“米袋子”和“放心食品”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推动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带。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的扶持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的经济实力和带动能力。加强农业品牌化、标准化、市场化建设,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培育更多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知名品牌。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积极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节水灌溉、旱作农业,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土,大幅度提升高产稳产农田比重,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积极推广“专家大院”、“专家+协会+农户”等模式,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不断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依法惩治坑农害农行为。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拉动作用,促进“三化”互动融合,加快建设四川重要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基地。
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依托交通枢纽和交通网络节点,加快建设一批综合性、专业性的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进一步壮大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物流产业集群,努力把德阳建设成为成都经济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企业到德阳设立分支机构,做大做强地方性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农村新型金融,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保险业,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发展科技和信息服务业,大力支持会展、广告、法律服务、资产评估、工程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发展。
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积极发展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仓储超市和物流配送为重点的新型商贸流通业态,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核心商务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加快商贸批发和零售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万村千乡”、“农超对接”等商贸流通工程,建立完善城乡商贸服务网络。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有序扩大住房供给。积极发展就业、社区医疗、社区安保、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等社区服务业,大力推进全国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工作。积极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网络电视、远程医疗等服务业新兴业态。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突出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两条主线,深入挖掘古蜀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依托三星堆、白马关、地震遗址等重点景区,着力打造知名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特色商品开发和旅游要素配套,着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旅游营销,开拓旅游市场,不断提高德阳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加快建设四川特色文化旅游区。
坚持“两化”互动,促进“三化”联动,推动经济跨越,是德阳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一定能够谱写出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快又好发展的宏伟篇章。
新闻推荐
问诊配方促变革 ——旌阳区柏隆镇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本报记者孔季虹通讯员杨云柏隆镇地处旌阳区西北部,距市区约18公里,与绵竹市、罗江县及绵阳市安县交界,成绵高速复线、古什路、柏袁路、罗绵路、孝柏路途经镇内,全镇幅员面积39.64平方公里。作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