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畅游”网络开启致富之门

德阳日报 2011-08-25 04:23 大字

3版

■远程教育学用标兵

吴俊:

把远程教育活动室当作自己的家

位于市区最北端的城北街道金牛村,大部分村民文化水平不高,思想比较保守,对外界的信息了解甚少,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程度较低,部分村民对先进科学技术持排斥态度。但自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开通以来,村民们将远程教育形象地称为“致富孵化器”,而管理员吴俊更是把远程教育活动室当成自己的家。

自从吴俊担任远教管理员后,日常维护、看管设备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提高网络利用率,他发明了远程教育节目预约制,广泛了解党员和村民的学习意愿,征求他们的需求信息,整理出贴近村民需要、适合农村发展的学习资料,并编制出远程教育节目名录,以预告的形式安排每月和每周重点学习内容。同时,还根据村里党员干部的特点和现实需要,精选一些符合当地特点的节目重点推荐,作为党员群众每月必看的内容。远程教育提高了农民群众素质,把文明之风吹向农村,把科学的种子撒播在农村大地,有力地推动了金牛村经济发展,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

张雪波: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越是难,就越要试试,没有攻克不了的堡垒,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退伍军人张雪波刚任什邡市皂角街道远教站点管理员时经常这样勉励自己。

为了尽快熟悉远教站点管理工作,他苦练“内功”,坚持“两手抓”,一面提高远教设备操作技能,一面加强远教工作理论学习。不懂操作,他就找来懂计算机的朋友,从信息接收到信号调试,从筛选下载到分类管理,从日常维护到故障排查,每个步骤,他都反复请教学习了不下20次。通过刻苦学习,张雪波对远教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更加得心应手。

只是把设备“玩转”还不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站点管理员,必须对远程教育工作要有全面深入的认识。为此,他除了认真学习上级发的文件资料,还主动到市委远教中心请教学习,登陆中央、省、市各级远程教育专题网站,学习政策法规,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2008年3月,第一批站点建成,张雪波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在办公室学习至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张雪波凭着这股勤奋好学、刻苦专研的劲头,不久便成为全市远教站点管理人员中的佼佼者,实现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转变。

周学明:

远教打开致富之门

现任罗江县慧觉镇三井村村委会主任,兼慧觉镇莲藕合作社社长的周学明,自2007年12月担任村委会主任以来,把开展远程教育作为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做大莲藕种植产业、打开致富门路的重要突破口,用产业引领全村人民走向幸福路。

自2008年1月三井村建立远程教育站点后,周学明隔三岔五地就到远程教育室自学,并从此迷上了莲藕种植,于是试着种植了20亩莲藕,没想到当年就见了成效,净赚6万余元。尝到了甜头,第二年他又采取“滚雪球”的办法,增加种植30余亩,达到种植面积50亩,实现总收入40余万元,纯收入达20万元。

周学明富了,却没有因此而满足,他想利用自己通过远程教育学到的知识,让群众都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他提出了大规模发展莲藕种植的想法,得到了全村95%以上群众的积极响应。2011年3月,1000亩莲藕种植基地顺利种上莲藕,预计今年可产莲藕120余万公斤,总收入达200余万元,全村人均增收2000元。

龙忠令:

远程教育助我脱贫致富

广汉市高坪镇双石村六组党员龙忠令,从事小家禽养殖多年,但其饲养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商品鸭出栏率始终不高,严重影响其收益和制约养殖规模的扩大。2010年下半年,龙忠令响应村上号召,参加了村远程教育站点“农村实用技术”的专题在线学习。每一次学习,龙忠令都认真归纳、总结、反思和请教专家,从中发现养殖水平不能提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场地环境管理不到位,二是预防保健程序不健全。

回到养殖场后,龙忠令学以致用,在养殖场的改建上下功夫。现在,龙忠令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摸索,已经建立起了“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一方面有了公司的技术支持,加上自己的所学,龙忠令所养殖的商品鸭病死率大大降低,质量也稳步提高,另一方面,因为和公司签订了订购合同,也解决了销路上的问题。今年春节以来,龙忠令所饲养的商品鸭出栏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龙忠令在谈到远程教育平台时,感慨万分:“远程教育办得好,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帮了我们农民的忙,是我们农民的宝啊!今后我还要继续借助这个平台,不断学习,增强本领,带动和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大力加强 校园食品安全建设

为提高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校园内食品经营户的交易行为,罗江县工商局金山工商所积极开展辖区内的校园食品安全建设。该所把校园商店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部位,加大巡查力度和密度,确保校园...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