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阳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3月14日在德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德阳市财政局局长 刘龙春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德阳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关于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预算变动及执行总体情况
1、一般预算
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报告的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初预算(代编,下同)为359,000万元,汇总经各县(市、区)人大批准的年初预算为367,455万元,执行中未发生变动。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7,976万元,为预算的124.63%,同比增长43.8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55,566万元,为预算的120.83%,增长46.88%;非税收入完成102,410万元,为预算的139.91%,增长34.28%。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545,875万元,为计划的103.62%,增长33.34%。全市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0.16%。
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报告的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631,732万元,汇总经各县(市、区)人大批准的年初预算为608,545万元,加上上级财政增加德阳市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及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共1,364,580万元(其中: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2,355万元,税收返还性转移支付补助9,370万元,公安转移支付9,224万元,农林水转移支付2,238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5,572万元,重灾区过渡期财力补助资金17,460万元,教育转移支付17,673万元,专项转移支付及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共1,296,867万元),以及各级安排当年部分超收收入、动用上年净结余、上年结转结余及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调入资金等427,213万元。共计调增支出预算1,791,793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相应变动为2,400,338万元。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244,206万元,为预算的93.50%,增长15.65%。
2、基金预算
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报告的全市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为398,640万元,汇总经各县(市、区)人大批准的年初预算为418,519万元,执行中未发生变动。2010年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10,785万元,为预算的145.94%,同比增长84.47%。基金支出完成688,009万元,为预算的84.12%,增长87.45%。基金预算结余129,885万元。
(二)市级预算变动及执行总体情况
1、一般预算
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初预算为117,624万元,因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调入区级统计,调减年初预算31,507万元 ,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年初预算变更为86,117万元。2010年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878万元,为预算的122.95%,同比增长33.0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3,657万元,为预算的111.32%,增长36.31%;非税收入完成32,221万元,为预算的161.52%,增长26.21%。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55,936万元,为计划的119.50%,增长88.74%。市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7.85%。
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172,254万元,因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调入区级统计,调减年初预算23,875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年初预算变更为148,379万元,加上上级财政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及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共144,755万元,以及安排当年部分超收收入、上年结转结余、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市级留用、调入资金等50,948万元,减去增加对旌阳区、开发区专项转移支付及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共9,558万元。加减相抵后共调增支出预算186,145万元,市级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相应变动为334,524万元。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99,876万元,为预算的 89.64%,剔除灾后重建因素和养老保险省统筹等因素后,增长25.20%。
市级法定支出投入情况。2010年,市级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的投入增幅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其中:农林水事务投入8,437万元,增长48.54%;教育投入13,649万元,增长32.76%;科学技术方面投入2,795万元,增长30.42%。
市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的3,500万元预备费主要用于:云南红河特大干旱灾害、青海玉树地震捐赠资金400万元; 对口支援开县110万元;反恐防暴装备、政法网络平台建设172万元; 市直属学校安全防范45万元; 一次性补助旌阳区教育经费1,000万元;提高环卫园林等一线职工工资390万元;国有企业教师绩效工资、东电工托管及退休人员经费632万元; 企业离休干部生活补助标准变动后经费补差59万元;卫片执法检查49万元; 川西就业培训基地建设210万元;艺术宫灾后重建200万元;人力资源大厦建设工程款150万元。
市级预算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2010年市级财政动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收增加支出预算13,449万元:重点项目建设13,000万元,排污费、教育费附加等非税收入按规定对口安排支出449万元。
市级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使用情况。市级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使用17,000万元,其中:汾河路、恒山路廉租房工程3,381万元,岷山路延长线、黄山路建设项目3,500万元,宝成线德阳车站站房灾后重建工程4,300万元,长江西路延长线一环路西半环工程5,819万元。
2、基金预算
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市级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为126,443万元,因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调入区级统计,调减年初预算40,000万元 ,市级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变更为86,443万元,执行中未发生变动。2010年市级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77,357万元,为预算的205.17%,同比增长121.47%。
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市级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127,673万元,因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调入区级统计,调减年初预算40,250万元,市级基金预算支出年初预算变更为87,423万元,执行中发生七项变动:一是省财政增加专款补助11,180万元;二是超收相应增加支出预算90,914万元;三是上年结转项目结余27,545万元并入当年预算;四是收回单位结余增加支出预算1,170万元;五是增加对旌阳区、开发区专款补助2,873万元,市对扩权县补助上解省1,582万元(由省转补扩权县);六是因城建税短收相应调减划转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预算5万元;七是调出资金134万元。以上七项品迭后共调增支出预算126,215万元,市级地方财政基金支出预算相应变动为213,638万元。2010年市级地方财政基金支出完成150,488万元,为预算的70.44%,增长93.36%。基金预算结余63,150万元。
(三)一般预算平衡情况
1、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平衡情况。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7,976万元,加上上级各项补助、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等1,681,186万元,以及上年结余、调入资金等224,277万元,全年总收入为2,363,439万元。总收入减去当年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调出资金等2,257,193万元后,年终滚存结余为106,246万元。其中,按政策规定应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项目结余156,132万元,累计赤字49,886万元,当年消化赤字21,264万元。
2、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平衡情况。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5,878万元,加上上级各项补助、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等253,937万元,以及上年结余、调入资金等16,192万元,下级上解收入7,988万元后,全年总收入为383,995万元。总收入减去当年支出、上解支出、补助县(市、区)支出、调出资金等348,989万元后,年终滚存结余为35,006万元。其中,按政策规定应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项目结余34,648万元,累计净结余358万元,当年收支平衡并消化全部赤字4,307万元。
全市和市级财政收支及平衡情况,在完成决算审查汇总并与省级财政办理结算后将会有一些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关于2010年的财政工作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保障各项重点支出,大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努力保持政府投资力度,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德阳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认真按照“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做好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筹集、使用监管工作,认真审核、及时拨付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努力节约投资,确保资金安全。顺利完成重建基金中期调整,明确重建项目财政财务管理办法和结余资金及利息收入开支范围等有关政策,建立重建项目资金平衡统计分析制度。及时做好国外优惠紧急贷款灾后重建项目的各项启动工作,加快项目实施和提款进度。开展对重建竣工项目的决算审查批复,圆满完成全市灾后农房重建资金决算工作,为全市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大力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全市投资较快增长。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及时核拨补贴资金,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增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 “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重大举措,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增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发展能力。切实抓好节能减排,落实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政策,加大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紧紧围绕“321”战略,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三)努力加大民生资金投入
努力筹措安排民生工程资金,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就业局势稳定。及时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政策,不断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努力增加居民收入。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保政策,切实保障各项民生需要。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加投入,支持卫生事业发展。加大对教育、科技、计生的投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中小学和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建立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生助学制度,落实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政策。
(四)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不断深化财政改革,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内容,提高年初预算编报的完整性。着力推进预算编审程序改革,初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预算决策机制。推行零基预算,优化支出结构。建立预算执行进度通报制度,开展预算执行情况中期评估工作,初步建立起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启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和公务卡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政府非税收入征管办法。全面推进金财工程“大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会计制度,抓好会计队伍建设。
(五)继续强化财政监督管理
强化财政投资评审的技术支撑作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认真开展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深入开展家电下乡补贴、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检查和“小金库”专项治理等专项工作,不断夯实财政基础管理。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采购监管机制。健全完善财政、监察、审计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整合监管力量,提升监管合力,协同开展重点专项资金检查。
各位代表,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过去的五年中,各级财政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一五”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是收支规模快速扩大,结构质量更趋优化。2009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2010年迈上45亿元台阶,较2005年18.69亿元增长145.03%。全市基金收入由2005年的3.29亿元增至2010年的61.08亿元。2010年,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65.31%提高到77.64%,收入质量稳步提升;一般预算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11.67%提高到13.52%,收入增长基础更加牢固。财政支出规模快速扩大。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由2005年的36.76亿元增至2010年的224.42亿元,基金预算支出由2005年的3.18亿元增至2010年68.80亿元。财政支出结构更加优化,确保了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增长需要。2010年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支出占比达到81.55%。
二是财力水平大幅提升,县乡困难有所缓解。2010年全市可用财力达到103.6亿元(不含灾后重建专款),较2005年37.71亿元增长1.7倍。全市按财政供养人员计算的人均财力由2005年的4.56万元增至2010年的11.39万元。县级人均财力从2005年的3.65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0.56万元,基层财政困难状况有所改善,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财政运行更加稳健,消赤化债取得成效。2008年受特大地震灾害影响,全市财政收支平衡状态被打破,当年赤字6.14亿元。2010年全市赤字规模有所减少,其中市本级、广汉市、罗江县已全面消赤。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债务化解工作,2005年锁定的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1.55亿元全部化解完毕;2010年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其他债务和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村级公益事业债务化解工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德阳市财政改革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是:财政收入增幅回落趋势明显,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的动力不足;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资金使用绩效有待提高;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财政稳健运行面临挑战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代表的意见建议,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关于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按照“积极稳妥,收支平衡;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原则妥善安排。收入预算与全市经济发展相协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
(一)全市财政预算草案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结合德阳市2011年经济发展目标,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安排为521,835万元,同口径增长19.02%。其中,税收收入400,289万元,增长18.97%;非税收入121,546万元,增长19.20%。全市财政经常性收入同比增长9.65%。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521,835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预计303,327万元,扣除上解省支出54,047万元后,全市当年地方可用财力总额为771,115万元。根据《预算法》有关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规定,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相应安排为771,115万元,较上年预算基数增长22.56%。加上中央、省提前通知下达的2011年专项转移支付补助92,836万元,2011年年初全市一般预算支出总额将达到863,951万元。
2011年全市地方财力主要支出安排是:
1、一般公共服务类预算106,119万元,增长8.20%;
2、国防类预算1,690万元,增长17.93%;
3、公共安全类预算54,243万元,增长11.92%;
4、教育类预算146,922万元,增长13.76%;
5、科学技术类预算8,239万元,增长10.50%;
6、文化体育与传媒类预算8,405万元,增长28.75%;
7、社会保障和就业类预算119,920万元,增长8.77%;
8、医疗卫生类预算42,121万元,增长31.78%;
9、节能环保类预算3,953万元,增长20.67%;
10、城乡社区事务类预算59,525万元,增长96.50%;
11、农林水事务类预算48,890万元,增长18.18%;
12、交通运输类预算13,139万元,增长13.46%;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预算20,708万元,增长9.54%;
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预算2,613万元,增长29.81%;
15、金融监管等事务预算27万元,增长28.57%;
16、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类预算6,698万元, 增长24.57%;
17、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预算3,255万元,增长9.19%;
18、住房保障支出预算31,598万元,增长77.09%;
19、粮食物资储备管理事务预算2, 321万元,增长26.90%;
20、预备费预算18,650万元,增长52.44%;
21、国债还本付息类预算3,929万元,增长134.43%;
22、其他支出类预算68,150万元,增长46.65%。
全市地方财政基金预算的安排情况是:基金收入预算694,643万元,全市相应安排基金支出预算694,643万元。
以上全市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是根据2010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收支政策代编的。待各县(市、区)预算编制完成并经同级人代会批准后,再将汇总情况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市级财政预算草案
2011年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118,122万元,同比增长19.17%。其中:税收收入90,263万元,增长22.44%;非税收入27,859万元,增长9.68%。市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0.93%。
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118,122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84,345万元,下级上解收入6,865万元,扣除上解省支出15,934万元、补助县(市、区)支出4,404万元后,市级可用财力总额为188,994万元。按照收支平衡的规定,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相应安排为188,994万元,增长25.65%。加上中央、省提前通知下达的2011年专项转移支付补助3,633万元,2011年年初市级一般预算支出总额为192,627万元。
2011年市级地方财力主要支出安排是:
1、一般公共服务类预算26,186万元,增长26.99%;
2、国防类预算为790万元,与上年持平;
3、公共安全类预算18,434万元,增长14.04%;
4、教育类预算17,015万元,增长21.31%;
5、科学技术类预算2,134万元,增长11.32%;
6、文化体育与传媒类预算3,076万元,增长37.57%;
7、社会保障和就业类预算28,034万元,增长13.99%;
8、医疗卫生类预算7,781万元,增长20.69%;
9、节能环保类预算1,244万元,增长42.82%;
10、城乡社区事务类预算15,935万元,增长41.88%;
11、农林水事务类预算6,406万元,增长16.47%;
12、交通运输类预算3,447万元,增长12.13%;
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预算7,421万元,下降7.32%;
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预算1,535万元,增长37.42%;
15、金融监管等事务预算12万元,增长100.00%;
16、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类预算1,498万元,增长8.79%;
17、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预算1,236万元,增长13.19%;
18、住房保障支出预算5,442万元,增长38.61%;
19、粮食物资储备管理事务预算731万元,增长29.84%;
20、预备费预算3,500万元,与上年持平;
21、国债还本付息类预算380万元;增长280.00%;
22、其他支出类预算36,757万元,增长58.01%。
市级地方财政基金预算的安排情况是:基金收入预算为198,349万元,减去补助开发区支出250万元,市级相应安排基金支出预算198,099万元。
四、关于2011年的财政工作
2011年的财政工作,要继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灾后重建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以促进发展为重点,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积极争取中央政府公共投资,认真落实地方政府筹资责任,保持政府投资力度不减。统筹安排各类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投资整体效益。着力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等领域,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收入,扩大消费。统筹安排,加快资金拨付,确保重建任务全面完成。
(二)以转型升级为契机,有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加大企业技术改造与研发投入,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工业发展资金重点向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倾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专项资金规模,支持中小企业和物流、旅游、文化、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建设,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落实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政策,加大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资金扶持,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以城乡统筹为目标,更加注重“三农”投入
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进支农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实施以奖代补和风险补助政策,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支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的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和城乡统筹区域重点镇建设,搭建农业和农村加快发展的平台。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建设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基地。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促进水利设施建设。
(四)以保障民生为根本,确保惠民政策落实
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增加学前教育与高中教育投入,加快发展市区学前教育,支持高中教育课程改革。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建立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就业促进政策,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促进就业增长。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农村公共文化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落实农村家庭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相关计生政策,支持计划生育事业发展。
(五)以提高绩效为核心,突出创新体制机制
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全面编制政府性基金预算,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强化部门预算管理,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建立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衔接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推进支出绩效评价,促进预算编制与资产管理相结合,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积极推进国库现金管理。深入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试点,将市本级所有一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试点。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完善采购预算管理。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职能,充分发挥基层财政就近监管优势,切实保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探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防控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完成2011年预算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新闻推荐
一、拍卖标的:位于罗江县御营镇太平寺一组房地产一处包括废旧机器设备一批。土地使用面积2398.92;建筑面积为1110.73。(土地性质及用途:出让工业用地)二、标的展示时间、地点:公告日起至拍卖日前在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