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航工匠助力“桂林之翼”翱翔天际

桂林日报 2019-09-25 15:09 大字

□本报记者陈静

红黄色为主,再加上桂林山水景观喷绘的机身,桂林航空作为中国首家以知名旅游目的地为主运营基地、以地级市城市命名的航空公司,从成立之初便有着浓郁的桂林文化特色,而崇尚和践行工匠精神也已成为这家年轻航空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记》有云:“物勒工名,以考其诚”,意为在产品上刻下工匠或工场的名字以利于追溯质量。2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就拥有这样的工匠精神;而作为一家在各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的航空公司,桂航人在各条战线以爱岗敬业、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桂航工匠”精神助推“桂林之翼”砥砺前行。

2016年6月25日,桂林航空正式开航,截至目前已安全平稳运营3年。3年间,作为中国民航的新生力量,桂林航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服务至上”的运营宗旨,累计安全飞行逾7万小时,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运行纪录。截至2019年8月,桂林航空机队规模从最初的3架扩充至11架,累计开通89条航线,通航56座城市,运输旅客420余万人次,建成以桂林为主运营基地,辐射国内众多旅游城市的航线网络布局。

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桂林航空始终把跟党走作为自身发展的正确选择和方向,紧密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民航强国”发展战略,不断夯实安全运行基础,提升客舱服务品质,完善航线网络布局,加快国际化步伐,致力于在为旅客带来舒适、安全、温馨的乘机体验的同时,也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不断助力。

此次桂林航空开展评选“桂航工匠”活动,旨在通过挖掘桂林航空开航以来的先进人物事迹,在广大干部职工、技术骨干中选出8名“桂航工匠”代表,通过他们诠释桂林航空爱岗敬业、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桂航工匠”精神。这种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也是公司优秀企业文化理念的实践成果。

★恪尽职守,用心诠释工匠精神

人物档案:

姓名:廖俊凯

职务:飞行员、飞行标准与训练中心经理,C类教员、局方委任代表

入职桂林航空时间:2015年

从业时间:17年

安全飞行时间:13000余小时

人物故事:

“飞行成为我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是我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接受的训练使我不能容忍任何低于职业最高标准的事情。”萨伦伯格机长在《最高职责》中说的这段话是廖俊凯的座右铭。

与大多数飞行员一样,2002年廖俊凯怀揣着梦想踏出航校迈向工作岗位,开始了自己的飞行生涯。从学员到副驾驶再到2009年正式成为机长,无数个不一样的日夜,他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学习、训练、飞行、再学习。他执着进取的精神使自己的飞行技术得到快速提升,复杂天气、特殊情况,不同的执飞经历,使他练就了较强的综合处置能力。

他说:“飞行是个重复性非常高的工作,每次执行航班都需要全神贯注,严谨细心。作为机长,更是要100%的投入,因为我知道自己肩负着飞行安全的使命和责任。”回想起在一次执飞航班过程中,飞机在上升高度阶段,他跟往常一样认真地操控飞机,突然雷达发出TCAS-RA警告(因管制错误导致另一架飞机危险接近)。作为当班机长,多年飞行积累下来的专业素养使得他临危不乱,敏锐的判断、果断的决策、及时的处置,避免了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了公司和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2015年,得知桂林要筹建航空公司,“因为年轻,想闯一闯”,廖俊凯主动申请加入桂林航空,并参与了公司的整个筹建过程。筹建初期,公司缺乏具有审定经验的飞行干部,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廖俊凯不畏困难,主动牵头组织开展公司各项重要运行审定迎审工作。配合民航体系各级审定组完成对公司的文件审查与演示验证工作。他经常是执行完航班任务后立即奔赴审定现场参与审定。最终,公司顺利通过所有项目的审定。他更是凭借着对工作的执着与热爱以及高效执行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与高度赞扬。

走下飞机,回到办公室,廖俊凯在飞行标准与训练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不断更新调整飞行标准手册,结合不同航季、不同机场的运行特点,拟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课程,还将自己在飞行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分析、研讨形成标准化流程,传授给年轻的飞行员们。2018年,他的模拟机授课达113小时,为公司飞行安全保障、飞行梯队搭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廖俊凯,恪尽职守,用心诠释工匠精神。

★从飞行员到飞行教员,他用匠心铸就飞行典范

人物档案:

姓名:肖先春

职务:飞行员、飞行技术检查主任,B类教员

入职桂林航空时间:2016年

从业时间:18年

安全飞行时间:14000余小时

人物故事:

2001年,怀着年轻人的憧憬和激情,肖先春踏出四川广汉飞行学院校门,正式成为一名飞行员,开始了自己的飞行生涯。职业生涯初期,肖先春意识到自己的理论知识、技术与前辈们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他通过自身学习不断弥补理论短板,通过每一次训练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通过教员的手把手带飞不断积累经验。2008年,肖先春正式成为一名机长。

他说:“飞行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它已经融入到我身体里,我热爱飞行,专注飞行,敬畏飞行;作为一名机长,我深知肩章上四道杠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我将严谨、认真、细致地执行好每一次航班,将旅客安全送达目的地。”在18年的飞行生涯中,也曾多次经历突发状况、无数次面对复杂天气下的飞行,但是他总能凭借自身高超的飞行技术和综合处置能力正确处理飞行中的意外情况,将旅客平安送抵目的地。

2016年,肖先春加入了桂林航空。作为一名优秀的飞行B类教员和资深理论教员,除执行航班外,他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飞行训练与教学中。他致力于编写复训课程,对课程内容与公司教员们进行交流、研讨、讲解,将自己多年积累的飞行经验、飞行技术通过课程传授给年轻飞行员们。仅2018年,肖先春模拟机授课就多达360小时,理论授课10余场,为公司飞行梯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多年来在执行航班中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始终如一的匠心精神,早已成为一批又一批年轻飞行员心中的典范。

他是肖先春,一名用匠心铸就飞行典范的民航机长。

★精益求精,匠心铸就服务典范

人物档案:

姓名:刘灵敏

职务:乘务员

入职桂林航空时间:2015年

从业时间:6年

飞行时间:4600小时

人物故事:

2012年,未满20岁的刘灵敏第一次穿上乘务员制服那一刻,她看到了梦想照进现实的曙光,自此开启了她无比笃定的乘务职业生涯。从实习生到乘务长,从最初懵懂时面对旅客的紧张到如今举手投足间的自然亲切,风雨七载,她初心不改,用实际行动践行真情服务,诠释云端“店小二”的使命与责任。

保证客舱安全和提供优质服务对于乘务员来说,是两项最重要的工作。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鞠躬,看似简单,她却十分重视,面对镜子、面对家人反复练习,直到自己能稍微满意方才休息一下;应急设备检查、航前清舱检查、接待登机旅客并清点人数、广播提醒旅客系好安全带、安全演示等客舱安全管理工作,她不敢有一丝懈怠,把每一次飞行都当成第一次来严肃谨慎对待。

2016年,刘灵敏正式加入桂林航空,也是这一年,她成为了一名乘务长。她执行飞行任务时,遇航班延误从不慌乱,提前做好组员分工,与时间赛跑,为旅客解决困难;飞机过站时,她严格要求组员实施快速过站,为公司航班正点率争取时间;她还经常将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和执行航班中积累的经验录成视频与同事们分享。匠于心、品于行、精于工,正是这样的工匠精神,刘灵敏在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获得桂林航空年度销售冠军,且综合考核名列前茅,成为了乘务队的业务标杆。

“人都应该有梦,有梦就别怕痛”,她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歌词,对蓝天的向往像一株小苗,早早地就已根植于我的内心。所以我要拼全力汲取最好的养分,我已选择了飞行这个事业,便只顾风雨兼程!每一次踏进客舱,是我最踏实的时候;每一次飞机安全落地,看到旅客们下飞机时向我招手、微笑,是我最幸福的时候。‘寻常处见功力,细微处见真章’,我愿意带领我的乘务员们钻研、沉淀、提升,不断践行民航局、桂林航空的服务宗旨,为广大旅客打造安全放心、温馨如家的客舱环境。”

点滴细节入人心,帮助无陪儿童顺利抵达目的地、将独行老人顺利送到家人身边、多次保障重要航班,旅客的感谢信、VIP客户的赠言是对她无微不至、体贴周到优质服务工作最好的证明,更因此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她是刘灵敏,精益求精,用行动诠释云端“店小二”精神。

★一辈子只为做好一件事,精益求精才是匠心精神

人物档案:

姓名:文国庆

职务:发动机工程师

入职桂林航空时间:2017年

从业时间:9年

人物故事:

在民航界,有这么一群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飞机医生”,他们就是机务工程师。培养一名成熟的工程师需要花费8到10年的时间。但在桂林航空筹建初期,本地从事民航工作的成熟人才异常稀少,加上相对其他省会城市桂林人才吸引力小,外地成熟人才尤其是高级别的机务工程师很难向桂林地区流动。此时,作为广西来宾人的文国庆,主动放弃北京优渥的工作,返乡加入桂林航空,成为了桂林航空迄今为止唯一一名飞机发动机工程师。

文国庆与发动机做伴已超过13年。细致谨慎,永不满足是文国庆爱岗敬业、创造成绩的基础。发动机就是飞机的心脏,凭借丰富的经验、过硬的技术,他管控着公司11架飞机的22台发动机和11台APU(辅助动力装置)的使用。他擅于总结吸收各方经验,结合公司飞机发动机的运行特点和使用状态,不断完善发动机技术管理文件,为桂林航空的发动机技术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国庆最大的特点在于爱钻研、肯吃苦,他认为每遇到一个新问题、新困难都是一次锻炼和提升的机会,它不只是压力,也是催人奋进开拓的动力。飞机维修成本是航空公司一项较大的支出,为了能给公司降本增效,文国庆潜心钻研,全方位地了解发动机的性能和问题,在保证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反复与维修厂家进行技术博弈,不仅严格把控送去维修的部件质量,还尽可能地缩短维修周期。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公司屡次节约维修成本,为桂林航空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文国庆,一名以技术工作者锲而不舍、勤思进取的精神,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发动机工程师。

★誓言无声,为航空安全保驾护航

人物档案:

姓名:刘旭

职务:安全员、实战教员

入职桂林航空时间:2016年

从业时间:5年

飞行时间:3418小时

人物故事:

2016年,曾服役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雪豹突击队的刘旭脱下军装,正式加入桂林航空,成为一名航空安全员。换上制服,拼搏的“战场”变了,但“保卫安全、不辱使命”的那份初心从未改变。让每一位旅客安全到家,筑牢这道空中“防线”,是他的职责,更是他的唯一心愿。

雪豹突击队的经历练就了他超乎常人的意志。体能、技能。退役后,他承续了这样的能力素养。在飞行工作中,刘旭不断学习安全员理论知识,掌握器械使用要领,提升自身格斗技巧,体能考核成绩始终保持优秀水平。多次出色完成重要航班保障,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2017年大型活动民航运输安全保障工作先进个人表彰。

凭借高超的擒拿格斗技能,刘旭被聘为桂林航空安全员实战教员、特勤三组组长,他也是公司目前唯一的实战教员。他积极组织新老安全员进行经验交流,开展团建活动,将理论知识抢答、长跑、团队协作小游戏等融入到活动中,使组员们在释放压力的同时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对他来说“及格”是远远不够的,他追求的是“优秀”。他积极帮扶组内短板人员提升技能,并制定专项提升计划。2017和2018年,刘旭均以组织者兼参赛者参加年度安保演练,将理论及处置经验融入演练中,以演促练,不断提升非法干扰及扰乱行为处置方案的有效性、可行性。

他说:“一名优秀的航空安全员,是隐藏于旅客当中静谧的观察者,是舒适安逸客舱里时刻保持警惕的哨兵,是危险发生时刻不容缓的‘逆行者’,是保障航班飞行安全的坚固防线。”

他是刘旭,一名以坚韧、机智的“雪豹”军魂守护航班、守家卫国的航空安全员。

★精准、精致、精细的服务给旅客不断创造精彩的旅行体验

人物档案:

姓名:李吉

职务:乘务员、乘务标准与训练中心经理、乘务教员

入职桂林航空时间:2015年

从业时间:6年

飞行时间:3400余小时

人物故事:

2013年,李吉正式成为一名乘务员。他潜心学习、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名示范组乘务长,执飞国内、国际精品航线。2015年10月李吉加入桂林航空,参与桂林航空筹建。多年的乘务教学生涯让他对这份工作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

李吉从事乘务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岗位、从不懈怠,累计执行3400余小时航班任务。急旅客之所急,想旅客之所想,他始终站在旅客的角度思考问题,将乘务工作做到极致,仅在2019年他就收获了近30封来自旅客的表扬信。

多年来,李吉已经习惯了在自己的飞行箱里放一把伞。遇到雷雨天气,他便站在客梯车雨棚覆盖不到的位置,为旅客撑伞遮护这一米的真情距离。他从带飞时起就养成了查询旅客生日的习惯,每当有旅客过生日,他便主动为旅客送上祝福,给旅客送去一份惊喜,让旅客感受到贴心的服务。微笑客舱,亲情服务,以情服务,用心做事,李吉凭借他超人的服务耐心及细致入微的洞察力,以卓越的服务呈现,赢得了旅客的高度认可。

同时,李吉作为一名乘务理论教员,3年来培养出43名乘务长,153名乘务员。他还积极推进训练改革,将职业道德建设内容加入乘务员专业训练课程中,提升了乘务队伍的整体素养。他在标准与训练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通过优化教员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方式、教具设计,顺利获得桂林航空客舱乘务员自主新雇员训练资格,完成客舱训练全自主模式。不仅为公司节约成本,还为公司乘务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是李吉,一名用精准、精致、精细的服务给旅客创造精彩旅行体验的乘务员。

★严谨细致,

确保每一架航班安全起降

人物档案:

姓名:周攀峰

职务:运行控制部运行标准与组织中心经理,签派员,局方签派委任代表

入职桂林航空时间:2015年

从业时间:6年

人物故事:

回忆起2015年,发生的很多事还让周攀峰记忆犹新。那一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隆重举行;那一年,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同样是那一年,周攀峰成为了桂林航空筹建团队中的一员。当时公司筹建时间紧、任务重,作为团队的主要业务代表和民航局的直接迎审人,通宵达旦加班工作对于周攀峰来说如同家常便饭。为了配合各级局方审定组对桂林航空进行全面系统的文件审查与演示验证,周攀峰主动加班加点准备迎审材料,不论什么时候都能服从公司安排与工作需要,工作中随叫随到,接受任务从不拈轻怕重,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最终,桂林航空一次性通过所有审定项目,成为民航业内从获批筹建到开始运行用时最短的航空公司,得到了民航局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扬,也保证了公司后续的顺利开航。

随后的四年,周攀峰坚持学习不放松,注重提升自身签派员专业知识水平,同时立足岗位,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妥善处理工作难题。2018年6月,周攀峰被民航局聘任为中南地区飞行签派检查局方委任代表,在三年聘期内协助局方从事飞行签派员初始执照检查、执照认证检查工作。据悉他是目前桂林航空仅有的2名在册局方委任代表之一。

四年来,作为一名签派教员,周攀峰在签派训练方面投入了巨大精力,坚持参与各类培训教学,累计授课84小时,参训人数超过60人次,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签派员,为公司签派人才梯队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授课之余,他还专注于课程研发,其中开发的两项课程不仅在签派训练中发挥重要作用,还被应用于飞行员的地面理论培训中。四年来,周攀峰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主动制定各类运行审定方案,牵头成立工作组,协同公司责任部门完成电子飞行包、低能见度运行等项目的落地,项目推进速度在中南区乃至全国都名列前茅,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运行能力,还有效地降低了公司的运行成本。

四年来,他干一行爱一行,敬业乐业,以身作则,认真立足岗位做奉献,是公司基层干部的中流砥柱;四年来,他牢记职责使命,顾全大局,实干担当,带领中心员工认真做好公司运行审定等工作,是大家眼中的好干部。

他是周攀峰,一名用匠心铸就运行典范的签派员。

★把每一件小事做到完美,

以持久的热情投入到事业中

人物档案:

姓名:姜闯

职务:安全员、安全员教员

入职桂林航空时间:2016年

从业时间:6年

飞行时间:4000余小时

人物故事:

2013年,姜闯进入民航业成为一名航空安全员,2016年加入桂林航空,2017年成为公司首名被局方聘任的安全员教员。从事航空安保工作以来,无数个日日夜夜,他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执着进取、学以致用,技术资格从安全学员到见习安全员、初级安全员,至今已成为中级安全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与理论素养,出色地保障了要客及普通旅客的平安出行。

与乘务员相比,航空安全员几乎是“隐形”的。姜闯自己说:“不上机的时候要进行各种训练,上机后得时刻保持警惕。”在大家看来,安全员工作很轻松,只要天天在飞机上坐着就行。但是为了确保飞机在航行中的客舱秩序安全,具备对劫机、炸机以及任何突发事件及时有效的处置能力,安全员需要定期训练,完成警械攻防格斗、体能、理论培训等诸多训练与考核。

作为安全员教员,为夯实业务薄弱项,帮助短板人员提升技能,姜闯潜心研发执勤器械使用等教学课件,开展使用教学培训,集中进行安全员一招制敌等专业性训练,以考代训、以考促训,提升了公司整个安全员队伍的专业能力。到今天已经为公司带出安全员队伍中的诸多佼佼者,其中一人于2019年6月被聘任为桂林航空第二名局方安全员教员。

身为特勤二组组长,他带领的特勤二组取得了2018年公司安全员岗位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并连续三个季度获得公司特勤小组评比第一名。常年的训练也使他拥有着过人的身体素质及过硬的格斗技巧,多次在体能考核中排名第一。

对于公司倡导的“桂航工匠”精神,姜闯说:“拥有工匠精神的人应该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精益求精、探索进取的人,全身心地、以持久的热情投入到一份事业中,乐在其中并引以为豪的人。我会一直秉承‘匠人’精神去加强训练、努力工作,保卫每一次航班安全、有序地运行。”

他是姜闯,一名用匠心铸就空防安保典范的民航安全员。

结束语:

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桂航工匠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他人、对待生活,不舍昼夜地保障着每一个航班的安全起落。他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笃定、突破革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追求完美、追求极致、追求卓越,默默地诠释着桂航人的工匠精神。

新闻推荐

开好“三张处方”摒除“等靠要”思想

本报讯(记者刘佳)广汉市高坪镇在脱贫攻坚中,坚持问题导向,开好“三张处方”,解决了贫困人口“等靠要”思想严重、内生动力...

广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广汉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