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刻钟 让孩子们用耳朵爱上阅读 广汉语文教师创办网络电台“吸粉”3万
彭子淇和妈妈参加母亲节特别节目的录播。
“孩子们,晚上好,欢迎来到小镜子心语电台,我是主播小镜子……”每天晚上7点到8点间,广汉市实验小学的彭子淇都会守着妈妈的手机,等待“小镜子心语”微信公众号或网络电台推送新的内容。遇到自己录播的那期节目,她和妈妈会听得更认真,挑出里面发音不准的字,以便下次改进。
这个由广汉市教育局语文教研员张晓静“自娱自乐”创办的微信公众号“小镜子心语”从2015年11月12日“问世”,到今年5月23日,已录播了549期,播放平台也增设了“荔枝”网络电台。如今,参与其中的朗读者从最初只有她1人发展到上千人次。
学生们每天花15分钟的时间通过耳朵去“阅读”既不枯燥,也无需占用太多时间,日积月累,这位语文老师让孩子们用耳朵爱上了阅读。
朗读者中
有老师学生也有家长
“小镜子心语”的创办最初源于张晓静的爱好,“想过把主持人的瘾。”张晓静直言不讳地说,自从申请了公众号,她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白天忙完工作,晚上就用手机录一段音频上传到公众号里。就在她坚持制作100期时,经本报报道,张晓静的公众号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此后,她终于结束单打独斗的局面,有了专门的录制室和设备,还建起一个8人组成的新团队。
这个团队里,有的是校长、副校长,有的是语文教育骨干。广汉市雒城一小的副校长刘光琼便是其中一员。她告诉记者,最初受到张晓静的邀请时,她甚至觉得有些荣幸。随着公众号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如今参与录播的人已达5000余人次,其中既有教师、学生、家长,也有社会人士、爱心人士等。
六年级的彭子淇是在老师的推选下进入到小主播团队的,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这份“工作”。她也成为“小镜子心语”的直接受益者,不仅普通话说得越来越好,学语文的兴趣也更浓了,最重要的是,还收获了不少课外知识。
不仅把孩子们请进来,“小镜子心语”也会走到孩子们中去。考虑到部分偏远乡镇小学条件有限,他们将录播室“搬到”学校里,让乡镇孩子也参与其中录节目,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阅读者”中
有德阳的也有省外的
一年多来,“小镜子心语”的每期节目都有一个10—15分钟的音频,内容涵盖故事推荐、学生佳作赏析、名言积累等,每天的内容里还涉及听力测试、趣味阅读等,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为了推送出优秀的内容,张晓静每周都会选一晚集中录制下周的7期节目。“虽然一周的节目只录一晚,但前期的资料搜集整理和后期的配乐制作却会耗费大量时间。”张晓静告诉记者,故事推荐和名言累积都是大家翻阅资料找的,学生佳作赏析则由各学校老师推送,团队人员筛选,每篇作文还会附上老师的精心批注。趣味语文也是挖空了心思策划,400多期里,从来没有重复的内容,节目内容还被汇编成一本又一本厚厚的书册。
“我们每次录节目都得大动干戈,三四十个人在录播室工作。”张晓静说,这些工作对每个参与者来说都是额外的“工作”,没有补贴,但他们却乐此不疲。
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大的动力?张晓静翻出最近一期节目中上传的一张与“粉丝”的合影说:“这是我们的一次偶遇,这个小学生认出了我们几个人,她们竟然那么兴奋,让我很是惊讶。”张晓静说,事虽小,但却是对他们付出的一种肯定。
更让参与者感到自豪的是,公众号的关注度从最开始的500多人已经发展到现在的近3万人,累计阅读点击量突破100万人次。“阅读者”也从不再局限于广汉的师生,还有很多周边市、县,甚至省外的学生及家长订阅。不少省外学生甚至留言,表达自己希望参与“小镜子心语”录播的愿望。
获得越来越多“粉丝”的同时,“小镜子心语”也得到在全省群文阅读推广与深化研究课题成果展示活动中亮相的机会。“逐梦虽难却不抱怨天地,声临万家只为尽心育人。”张晓静和团队伙伴表示,愿做点亮孩子阅读心灯的指路人,幸福静听花开的声音。文/图本报记者王珊珊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王玉立记者钟正有)记者日前从广汉市环保局获悉,为有效开展全市机动车尾气检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5月11日,广汉市环保局、广汉市交通局运管处召集四川润泰机动车尾气检测有限公司、广...
广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