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亿万中国人告别饥饿 ——访率先摘下“公社”牌子的向阳镇
□新华社记者 谢佼
较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四川省广汉市向阳镇去年全镇人口突破6万,而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国地两税入库税收2.3亿元,这个经济较为发达、楼房林立、百姓生活小康的乡镇,还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和国家卫生镇”。但在36年前,在这个当时以务农为主业的乡镇和全国农村一样,许多百姓难得温饱。
穷则思变。1980年,向阳镇在全国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揭开了包括当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农村改革的序幕。
如今,向阳镇从昔日农村小集市发展成为成都市、德阳市边界上的一颗明珠。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的向阳镇,彻底告别了36年前挥之不去的饥饿和贫穷。
向阳镇的变化堪称36年来中国农村变化的一个缩影。1970年出生的钟敏清楚地记得,那时她虽有个当干部的父亲,可家里仍揭不开锅。自己童年最大的阴影就是饥饿,瘦得被叫做“干线儿”。直到1981年包产到户,才吃上人生第一次油炸馍馍。
钟敏等“70后”记得: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比较缓慢。1978年,我国有1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以向阳镇为例,1959年到1979年间,当地粮食生产年平均低于1958年,农民年分配现金仅18.85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成为当时党面临的重大课题。
当时,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一些地方的农民大胆改革:广汉县金鱼乡1978年秋实行包产到组。同年12月,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在大包干契约上摁下手印。四川、安徽的农村改革,很快得到云南、广东、贵州、河南、山东等省的响应。但有一道难关横在面前:“人民公社”怎么办?
向阳公社先是把干部划分为行政、农业、乡镇企业3个班子,实际上打破了“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随后在1980年4月,向阳正式取消“人民公社”牌子,恢复了“向阳乡人民政府”建制。
1980年,中央明确提出在农业领域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到1983年底,全国农村基本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1984年,中央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在15年以上。此后,多份中央文件确立了农户为农业经营的主体,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自主权,几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调动起来,短短几年农业生产就迈上一个大台阶。
正是有了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自主权,农民才得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城务工,促进了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
随着时代发展,向阳镇绝大多数村民都已成为城里人,分享着农村改革和城镇化带来的红利。瓦店村80岁的村民宫斗莲,如今住进农民新居,按月领取1300元社保款项,还用土地款给儿子买了一辆汽车跑运输。
我国政府领导人2014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演讲时感慨地说:“30多年前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就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我们通过改革实现了农业大发展,粮食产量由3亿多吨增加到6亿多吨,成功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在此基础上,几亿人摆脱了贫困,并提前达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此后工业经济领域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以7%的土地养活了约占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方果记者钟正有文/图)广汉市公安消防大队大力弘扬消防部队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切实做好爱民实践活动,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普及消防常识和消防安全知识,创建和谐警政警民关系,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