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麦产业面临“寒冬”粮农如何应对?

四川农村日报 2016-06-27 11:59 大字

□本报记者 樊邦平

“今年小麦价格走低,既有偶发因素,更有必然缘由。”6月22日,省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省小麦价格自2003年起一路走高,至2013年到达顶点2.6元/公斤左右才开始有回调,今年价格还有下行可能。在接轨国际粮价和国内粮食去库存工作的推进下,未来2—3年,小麦价格不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产业各方要做好应对准备。

“寒冬”来临产业面临“三高”压力

记者调查获悉,种粮大户们反映的小麦价低,种植效益不高,并非个案,它是四川省整个小麦产业在转型时期的一个缩影。

“广汉一年产小麦8—10万吨,商品率为50%,即农民除却自食自用外,还有一半的小麦要流入市场销售。但这些流入市场的小麦大多用作饲料生产和酿酒,真正能成为商品口粮的小麦少之又少。”广汉市粮食局负责人黄涉认为,品质不高是四川小麦的一大短板,商品小麦高度依赖饲料和酿酒转化,是另一个瓶颈。

6月3日召开的全省夏粮收购工作会议分析认为,包括小麦在内,当前国内粮食价格正在面临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三高挤压”的威胁,粮食供求形式复杂多变,解决好四川5000万种粮农民 “卖粮难”问题,已成为粮食流通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

“2003年四川省小麦价格处于一个低点,后来逐步上升,2013年到达顶点2.6元/公斤,随后开始有波动地下跌,何时触底,还不得而知。”省粮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四川小麦受酒类等产业转化需求不旺、面粉企业减产等影响,价格难以走高。在接轨国际粮价和国内粮食去库存工作的推进下,未来2—3年小麦价格下行压力大,变数多,产业各方要做好应对准备。

如何破题优化结构做优品质

“当前小麦产业面临诸多难题,再加上小麦库存压力大,质量差,收购成本高,我们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更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小麦收购,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卖粮难题。”黄涉告诉记者,当地小麦收购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大主体,分别占到小麦收购市场的2/3和1/3。国有企业常年收购小麦3千万公斤左右,目前已完成了90%的收购量,在国有企业的带动下,当地的民营企业也积极加入小麦收购大军。

“今年小麦质量不高,收储企业只能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帮忙收购小麦,拓展销路,保障农民利益。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要走出当前的困境,根本还是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四川省小麦口粮消费缺口,或针对企业需要,种植适销对路的专用品种,降低种植成本,做优产品品质。”省粮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射洪县种粮大户文正清认为,当前国家正鼓励种养业循环发展,在小麦种植面积不减少,品种不做改变的情况下,发展养殖产业,就地消化小麦既能破解库存压力,又能增加农业附加值。目前他已做好准备,明年将涉足养殖业,走种养循环之路。

成功案例订单农业帮了农民

虽然今年小麦行情走弱,但在广汉,仍有部分种粮大户兜住了种植利益。

市场上的小麦价格跌到1.86元/公斤,很多农民在卖与不卖之间纠结徘徊,但广汉市南兴镇义安村的种粮大户谢长发却淡定自若。因为他家的小麦在播种之时就签了订单,现在几百吨小麦存在库中,他只需坐观市场走势。如果后期价格仍旧低廉,他便将小麦全部卖给协议收购企业,对方承诺将以高于市场价0.08元/公斤的价格收购。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巧做“减法” 亮出“绿色”成绩单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设施改造,多举措推进减排工作,保障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完成。图为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工作人员在污水处理厂采样,现场测试出水口PH值,并留样带回进行进一步检测。本报记者文潇摄为淘...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