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解困 提升幸福指数
陈先凤和她的刺绣人生。
>>>数字点击
2014年,扶贫解困作为德阳市“十项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德阳市扶持农村扶贫对象50237个,完成比例109%;城市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达60.5%,高出目标数5.5%;法律援助20036人次,完成比例111.3%;新建乡镇街道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14个,100%达标;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72126人,完成比例1602.8%;为4519名贫困残疾人适配需要的基本辅助器具,完成比例237.8%;救助贫困家庭脑瘫儿童255人,完成比例102%。
>>>百姓心声
市民文小玲:我现在经营着自己的盲人按摩店,生意还算不错,这些都离不开社会各界对盲人的支持,我将怀着一个颗感恩的心,在社会各界的继续支持下,让日子越过越好。
市民张良:民生工程更重要的是要让民生得到改变,群众得到实惠,希望扶贫解困工程惠及更多困难群众,让更多困难群众脱贫。
>>>民生故事
别样出彩人生
家住广汉市三水镇常乐村16组的陈先凤,是一名肢体残疾人。2010年,在广汉市残联组织的“丝带绣”“十字绣”及多种手工编织培训中,她的艺术天分得到了萌芽,从此她用掌握到的手工编织技术,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2013年5月,陈先凤的手工编织作品代表广汉市参加了“德阳市‘全国助残日\’残疾人手工艺术展览”,她的刺绣作品更是在“助残日”作品拍卖活动中拍出了1300元的高价;6月,中央电视台7套栏目记者到她家,采访了她的事迹并播出;岁末年初,陈先凤的彩凤丝绣铺子开张了,她终于实现了从常乐村家中走出来的愿望,手工编织不仅让陈先凤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还让她有了一技之长,每个月都能为家庭增加收入,提高了家人的生活质量。
陈先凤说,她有一个愿望就是积极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勤劳致富。现在,陈先凤在当地带徒达100余人,把自己所学的手工编织技艺倾囊相授,并有2名残疾人在她的彩凤丝绣铺上班,让残疾人在学习编织技术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新的出口,让他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重新点燃生命的希望,自食其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缔造了残疾人别样的出彩人生。
>>>民生举措
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扶持农村扶贫对象、法律援助、新建乡镇街道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为贫困残疾人适配需要的基本辅助器具、救助贫困家庭脑瘫儿童等各项扶贫解困民生工程措施在德阳市一一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扶贫解困工作目标任务。
在法律援助方面,全市法律援助结合开展依法治市活动,以服务保障民生为核心,以开展法律七进为平台,大力宣传新条例,全面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德阳市还在全省率先全面建立学校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学校法律援助全覆盖。为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市司法局联合市教育局于2014年9月19日在德阳外国语学校为13所市直属学校法律援助工作站统一授牌,德阳市13所市直属学校全部建立起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学校师生提供法律服务。同时,市司法局、市教育局联合发文,要求各县(市、区)司法局、教育局于2014年底在全市所有学校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学生法律援助全覆盖。
在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解困方面,针对2014年度全市“民生工程”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解困任务,市残联专门印发文件,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了各县(市、区),做到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县(市、区)残联根据安排,通过发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资金物资扶持和改善农村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等方法, “量体裁衣”式地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本报记者 叶书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晓霞)4月10日,省委副秘书长、省依法治省办主任杨天宗率省依法治省工作调研组,对德阳市依法治市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市委副书记、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宏葆陪同调研。刘宏葆向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