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夜访农家,广汉干部与“当家人”细话桑麻

德阳日报 2014-03-17 01:58 大字

(上接第一版)

“我看过了,确实有点淤堵。唐大哥放心,镇村两级会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保证春灌不受影响。”唐晓玮打下“包票”。

两人谈兴正浓,唐云成的母亲邱光珍进了屋。刚才,她在村委会广场看村民跳坝坝舞,这是她晚饭后的一大乐事。

“老人家,我和你儿子都姓唐,算是一家人了。”唐晓玮打趣道。

“对啊!一家人,一家人。”邱光珍笑容满面,连连点头。

当得知现年76岁的邱光珍有“社保”,并参加了“新农合”,唐晓玮说:“今后华严村的生活环境会更好,老人家要争取成为和兴镇的寿星哈。”

一句话,让唐家笑声满堂。

20:58,唐晓玮来到该村6社王先贵家。早在1987年,头脑灵活的王先贵夫妇就外出求活计了。在外打拼多年,王先贵积累了不少经验,而今想回和兴创业。

“王大哥今年多大岁数了?”

“满50了。”

“简直看不出哦。”

……

几句家常话,一下子拉近了距离。

“在王大哥眼里,新村应该是咋样的喃?”在介绍党委、政府正全力推进的改革后,唐晓玮来了个“抛砖引玉”。

“我理解的新村,应该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也就是说,既要漂亮,居住条件上档次,又要能带来经济效益,增加村民的收入。”王先贵说。

“还要提高人的素质。”王先贵的妻子刘前会凑过来说。刘前会说,在外多年,她觉得一个地方要搞好,人的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不能“走下坡路”。

唐晓玮很赞同夫妇俩的看法。他说,新村建设不只改造环境,应该包括道德建设。

“王大哥、刘大姐看得多、想得多,平时可与华严村的村民多交流交流,让大家一起转变观念。拜托了!”唐晓玮希望王先贵夫妇成为村民革新观念的“宣传员”,成为宣讲农村改革政策的“二传手”。

“要得,要得。”王先贵夫妇同声应诺。

“前些时候,我到村上讲政策、讲规划,村民希望把华严村建设成为广汉的‘华西村\’。我想,我们通过一代一代的接力,即使成不了‘华西村\’,日子越过越红火那肯定是没得问题的。对于这点,我很有信心。”临别时,唐晓玮表达了自己的意志。

新闻推荐

三星堆古城轮廓更明晰 首次确认两段新城墙

(上接第一版)经过考古人员近一年的研究,28日的研讨会上,雷雨首次对外正式确认,“在三星堆遗址北部发现的‘仓包包城墙\’和‘北城墙\’的确为三星堆时期夯土城墙,并在城址范围内发现多条古河道。”他表...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