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天府菜园 宜居兴隆

德阳日报 2013-09-09 21:59 大字

农产品集配中心效果图。

现代产业园高效设施农业。

蔬菜收购点。

慧强农牧有限公司自动下料现场。

本报记者 唐茂  通讯员 谢倩

生态美丽的兴隆镇,位于“天府之国”成都平原之腹心,是广汉市特色农业核心区域镇,北距广汉城区11公里,广绵公路途经南北而过,天星大道纵贯全境,紧邻成绵高速公路、108国道、宝成铁路,交通十分便利。全镇幅员面积34平方公里, 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耕地面积31600余亩,总人口26829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305元。镇内无污染源,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乡镇,被确定为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四川省蔬菜标准化示范乡镇、德阳市蔬菜专业镇,被誉为德阳的一颗“绿色明珠”。

近几年来,兴隆镇紧紧围绕“全民打造富裕文明、生态宜居、休闲观光的最美兴隆”的目标,坚定不移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常态化环境治理,逐步探索农业集聚、生态田园和镇村旅游三种新村建设模式,努力打造“功能分区日趋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个性特色突出、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和谐”的现代化小城镇。

兴隆镇立足农业乡镇的实际,大力打造生态特色农业,进一步搞好规划,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2009年,投资400万元修建占地29亩的工厂化育苗中心,是集育苗、嫁接、种植为一体的大棚蔬菜设施高效农业种植。目前,全镇8个行政村已有6个村主要作物是蔬菜,品种由当初的5个发展到至今的40余个果蔬品种,其中黄瓜、豌豆尖、茄子等10个蔬菜品种取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统一标识。目前,全镇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3.1万亩,大棚种植1.1万亩,年蔬菜产量达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兴隆镇在打造生态特色农业过程中,坚持走“支部+协会+专合组织+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并做好“欣竺灵”、“绿丰牌”商标的宣传工作,铸就“兴隆品牌”。组建隆兴、鑫科、绿丰、明荣4家无公害蔬菜专合社,1个蔬菜协会,为成员农户提供产、供、销全程服务。在蔬菜全面上市阶段,与西南石油大学、东汽、华联超市等单位签订订购合同,并在重庆、甘肃、陕西等十余个省市和成都、绵阳周边等城市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发展订单生产,产业化发展还带动了饮食、劳务、运输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9月初,该镇成功申报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是广汉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乡镇。

今年4月,该镇协助绿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积极成功申报省农工委推进的“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20亩,投资1000余万元,现列入该镇重点建设管理项目,建设工作已启动,预计12月底竣工投入运营。项目建成后,能真正实现“旺储淡售、错时销售、错峰销售”,有效延长销售时间,增强蔬菜产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并能带动新增蔬菜种植户5000户,蔬菜年销售收入增加6000万元,农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目前,兴隆镇养殖业也初具规模,以“慧强”、“兴新”、“泽森”养殖公司、合作社为龙头,带动了全镇养殖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2.1万头,小家禽兔出栏70.3万只,建设专业合作社7个、生猪养殖小区1个,发展规模养殖户670户,畜牧业产值7000万元。

基础设施城镇化推进

兴隆镇抢抓灾后重建机遇,以打造“城镇化”宜居环境为目标,扎实推进灾后重建项目和重大民生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功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上半年,德阳市发改委帮扶50万元项目资金建设天台村村、社道路2.5千米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改善了该村10、11、12社出行卖菜难的难题;投资400万元修建兴火路3.8千米,6月竣工。“小农水”项目投资1700万元,改造各种渠系98.61千米,人行桥844座,目前全面竣工;天台、樊池两个村土地整理项目6月已启动;投资300万元的兴慧路建设6月入场施工。通过一些资金、项目的帮扶,有效地解决了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受到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兴隆镇还积极开展安全饮水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推广实施生态沼气池和改水改厕工程,建成沼气池2562口,改水改厕3103户,卫生厕所率达到90%;投入845万元对城镇集中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建成区排水管网覆盖率96%;加快沟渠道路建设,沟渠硬化率达到45%,村通水泥路率实现100%;有限电视网络覆盖率100%,移动及住宅电话普及率达到100%。科学布局配套设施,已建成文化娱乐场所10处,运动场所7处;拥有一级甲等医院、集镇农贸市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文化计生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大楼、敬老院、中学、小学各一所;有村级活动室9个、农家书屋9个。

新村聚居点特色化建设

兴隆镇按照广汉市新村建设总体规划部署,结合“核心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打造,以建设水清鱼游、地绿花开、人美酒醇菜飘香“水木田园”特色镇为总体思路,在东禅寺村、双沙村、毗庐村、寨子村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形成了“外来客人恋兴隆,各方商客留兴隆”的美好格局。

结合“土地增减双挂钩”和天星大道建设,完成集中居住点规划设计10处,其中双沙村3处,东禅寺村1处,毗庐村3处。“土地增减双挂钩”项目涉及双沙、东禅寺、毗庐3个村,总户数2292户,总人口8226人,现意愿到集中点建房的农户达1192户。截至目前,“水韵东禅”一期396户预计今年底建成,目前开工286户,1、2号点146户已封顶完工,3、4号点140户于7月入场施工建设,剩余的110户计划9月中旬入场施工,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在建设推进之中。其余双沙、毗庐、寨子新村建设项目也全面推进。截至目前,3个村的农户自愿搬迁补偿协议书已签完,已进入总平设计阶段,预计10月基础设施建设可入场施工。其它新建的11个聚居点已建成入住,田园兴隆、水韵东禅生态镇形态已初显。

环境整治常态化管理

兴隆镇紧密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以常态化管理模式,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扎实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全镇建立完善垃圾池100个,建立集中收集点126个,新增垃圾中转站1个,新增垃圾、果皮箱50个,实行了“户投-组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模式,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新建公共绿地2.6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0%,新设机动车停车点2个,增设交通标志2个,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达到87.5%,施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达到83%,辖区内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实现了环境治理常态化,有力促进了镇风文明、村容整洁,切实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环境。

乡村旅游多样化开发

兴隆镇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秀丽的田园风光,也有精致的人文景观,地方特色浓郁,文化气息深厚。在乡村旅游开发上,他们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农村特色优势,多样化开发休闲旅游产业。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遗址“烟堆子”,与著名的三星堆遗址同属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2002年被四川省政府确定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古蜀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东禅寺坐落镜内,有“川西第一禅寺”之誉,属于川西罕见的佛道儒三教共荣的大寺庙,每逢佛教节诞,四方信众纷至沓来,呈现出以宗教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旅游。

今年,在天台村修建占地80亩的“一品田园”葡萄产业园,是广汉市最大规模的集生产、观光、科教于一体的连片葡萄生产基地,总投资约400万元,采用组合钢架大棚避雨栽培和先进的滴灌节水和管网喷药技术,并设置观光休闲区、展示区、生产区。园区葡萄产品环保,科技含量高,包含富硒玫瑰、黑珍珠无核、金手指、绿翡翠、美人指等品种40余种,共有紫红色、蓝黑色、粉色、绿色、黄色5种果色,夏、秋、冬三季都有葡萄挂果,品质超越新疆和外国葡萄。同时,集种植、会议、餐饮、休闲、观光于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体验性旅游。

下一步,兴隆镇将按照抓龙头、促示范,抓基地、建园区的工作思路,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围绕穿境而过的成德大道进行产业规划,全力打造总占地5000亩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特色园区和旅游休闲观光园区3个园区,进一步将兴隆镇建设成“宜居典范”。

新闻推荐

四川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广汉新址二期工程项目招标公示

各相关单位:四川隆平高科广汉新址二期工程建设即将开始,现公开招标,具体内容如下:一、投标单位应具备的条件1、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2、具有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二级及以上资质;3、公司注册地在四川省,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