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葡萄妯娌”的创业梦

德阳日报 2013-09-22 21:56 大字

一对妯娌细心呵护葡萄。

文/图 本报记者 曾征 

“今年,我们葡萄园已经采摘葡萄6万多斤,现在大概还剩下3万多斤的产量,加在一起的话,毛利润能达到200多万元。”8月29日,记者来到广汉市向阳镇双柏村一个名叫“世外萄园”的葡萄园。葡萄园的主人是一对妯娌,分别叫叶庆霞、 唐必芳,她们的葡萄园在当地可谓远近闻名,不仅因为她们种植的葡萄产量高、个儿大、味道好,而且通过她们的葡萄园,还解决了双柏村10来名妇女的就业问题,受到当地群众普遍好评。

2011年5月,叶庆霞、唐必芳这对妯娌在双柏村租下了50亩土地进行葡萄种植。在创业之初,并不是一帆风顺。租下土地、搭完棚架后,便耗完了妯娌俩所有资金。由于两人都不是本地人,因此想要贷款是非常不易的。正在她们一筹莫展时,向阳镇妇联得知情况后,通过与上级妇联的协调和各部门多方奔走,终于为妯娌俩争取到16万元妇女小额贷款,解了她们的燃眉之急。

葡萄园顺利建了起来,葡萄种子是从北京农科院引进的。葡萄种下后,广汉市、向阳镇两级妇联主动为她们联系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帮助其进行葡萄种植指导,更请来专业人员为她们的葡萄设计了外包装,一手打造出“世外萄园”这一品牌。今年“世外萄园”的葡萄才第二年挂果,但可观的收入令两人感到非常欣慰。“通过‘世外萄园\’的品牌打造,可以增加葡萄的销售价格,每公斤可以提高10元左右的经济效益。”向阳镇妇联主席李英说。

“多亏了妇联的帮助,要不我们葡萄园哪里能发展这么顺利呢!”叶庆霞、唐必芳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如今,两家人全都搬迁到了葡萄园“定居”,全家人共同打理这个承载梦想的“世外桃源”。

“世外萄园”的葡萄一共种植有红瑞宝、红乳等11个品种,因为品质不同,所以葡萄的成熟销售期较长。“事实上,我们的葡萄到1月份都可以采摘的,但销量太好,从来都留不到1月就卖光了。”叶庆霞告诉记者,因受益于妇联支招的“品牌效应”,她们的葡萄从来不愁销路,而且从来不需要“走出去”销售,一般是顾客一传十、十传百, 大家都主动前来葡萄园现摘现买。 

为了管理葡萄园,叶庆霞、唐必芳专门在村里请了10来个50多岁、闲散在家妇女帮忙打理。59岁的双柏村村民黎邦菊就是其中之一,前些年黎邦菊有劳动力的时候还能在外面打工挣钱,可现在年纪大了,就只有呆在家里。“我们在这主要是为葡萄修剪枝桠,上肥,收葡萄,除草等。”黎邦菊对于在村里就能打上这么一份简单的工感到非常高兴:“都是些手上的活,一点也不累,而且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块钱!”双柏村党支部书记肖佑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土地流转,村里老百姓有了土地出租这部分收益,同时还解决了一部分50多岁外出找不到工作的妇女就业问题,这么一算下来,一年起码能给双柏村的老百姓带来收入十多万元。“就近务工不但能贴补家用,还能照料家里,是一举双得的好事。”肖佑国说。 

今年,叶庆霞、唐必芳葡萄园里的葡萄还没有全部挂果,但她们已经在谋划以后的发展了。“我们计划以后把葡萄园发展到200多亩,到时候毛收入就能够达到400多万元,更可以解决附近40多名妇女就业问题。”提到自己葡萄园下一步发展,叶庆霞、唐必芳信心满满。 

■采访手记: 

记者了解到,像叶庆霞、唐必芳这样在妇联的帮助下通过自己创业并带动更多妇女居家就业的例子在德阳市还有很多。近年来,德阳市各级妇联将农村专业合作社、 妇字号基地发展作为引导和帮助妇女就地就近灵活就业的重要渠道,先后打造了年画刺绣、十字绣、电子元件加工、猕猴桃种植、獭兔养殖、蔬菜种植、竹编、草编、蜀绣等10余个各具特色的适宜女性居家灵活就业的示范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失地失业、灾区妇女就近就地灵活就业,帮助其每年增收5至8千元,有的甚至超过了1万元,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们相信,通过各级妇联在居家灵活就业工作中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在政府、市场、各村和家庭之间搭建起居家灵活就业的平台,必将推进德阳市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取得更大发展。

新闻推荐

新婚单车广汉行 节俭环保又浪漫

10月20日晨,笔者在广汉市东西大街偶遇一对单车迎亲的新人。新郎邓银强身着礼服,骑着单车,穿着婚纱的新娘刘莎莎坐在后座上,两人喜笑颜开。他们身后是广汉单车俱乐部的近百名骑游爱好者,一路欢声笑语。...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