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南丰“汉州农民三宝”之陶艺

德阳晚报 2013-03-21 23:21 大字

陶艺:千手观音。

陶艺艺人正在制作陶艺。

制陶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技术,根据考古资料,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以前。从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精美陶器看,广汉这块土地上,四千年前,制陶已达到较高水平,而且已有了简单的艺术装饰。到了汉代,广汉以画像砖和雕塑为代表的陶器造型艺术蔚为大观。像摇钱树座、南丰二龙岗和连山杜家嘴岩墓出土的人物(抚耳听琴俑、说唱俑)与动物俑、世俗生活画等,反映出丰富的生活画面。

然而旧中国国力衰微,历史悠久的这门技艺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甚至日见凋敝。陶艺亟待继承发扬又可大展身手。

文/陈立基  图/张世坤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春风吹拂下,2012年,南丰镇按照广汉市建设“五个广汉”的宏伟蓝图,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发掘乡土人才,双福村制陶艺人王万富进入大家的视野,成为南丰“汉州农民三宝” 之一。

王万富志存高远,得三星堆灵气,他制作的陶艺作品或精巧细腻,或生动夸张,惟妙惟肖,使古老的陶艺重现生机。敦厚执著的王万富土生土长在南丰,走进他的家,见到的是房子里、院子里摆满了陶艺作品,走廊上放着收藏的云顶,二楼上摆着大量的古代陶器、陶片和瓷片,有如一个展览馆,让你深深感受到他为此倾注的心血。他从小喜欢画画,没有老师指导就临摹小人书、连环画。当时学校没有美术老师,他画得入了迷,甚至发展到上课时在底下画老师的画像。他记得当时有两个老师处罚了他,一个逮着后,把他弄到办公室罚站;另一个则连批评带劝:上课要好生听课,不应该画画。批评完就将他的画举起来,称赞他画得不错,将来有前景。后面这个老师的“批评”使他至今备感温暖,他对绘画更上瘾。

小学毕业考初中,他怕考起了学不成画,自作主张缀了学。听到城里在办美训班,就鼓起勇气去报名,并抱了一摞自已临摹的画去。见美训班有60来人,大的同学己有四五十岁,多是各单位送的美工骨干。他有点怯场了,生怕老师不收,眼巴巴地看着老师翻画,听到了老师的好评也不敢吭声,直到忐忑不安地听到老师说“欢迎您,我们班最小的同学”,他才欣喜若狂。那时他才十五岁哦!

三个月的培训使他大开了眼界,回家后,他废寝忘餐地绘画,他家的院墙、堂屋、寝室墙壁上贴满了他临摹创作的炭精、水粉、水彩画。他又参加了乡文化站的美术培训,受县文化馆老师点拨,参加了1983年“德阳市农民画展”,画作《放鸭》获得二等奖。奖品是一个相册和奖状。但他当时的真心是希望发点钱,好买绘画颜料纸张!

他仍然勤奋努力着,看不到前景,一个农民走纯美术的道路太难,而且必须解决生活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一个修补古代陶器的师傅,他凭借自己的美术功底和悟性,很快成为修补师傅的帮手。现在看来,这是他人生的一个机会,他抓住了。跟着师傅走进了寺庙修补古代泥塑佛像,他又对泥塑佛像产生了浓厚兴趣,靠自己琢磨,忍不住在家试着泥塑小型的佛像,塑好后就拿到寺庙去比对,看像不像。受出家人和佛教文化的感染,他一度产生了想出家的念头,因母亲的坚决反对而放弃。

他塑的佛像得到了寺庙的认可,经他们介绍,他开始在川内一些寺庙塑佛像。几年下来,生活问题解决了,信心增加了,陶艺成为他的事业。一路走来,他致力于传统陶艺研究、鉴赏、收藏和制作,并到三星堆、甘肃马家窑、四川一些大博物馆观摩学习。由于长期接触佛教文化,特别崇敬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观音菩萨,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做成了“千手观音”,刷上土漆,贴上专程从南京购回的金箔,金碧辉煌的“千手观音”制成后,他欣喜万分,觉得自已对佛教文化的顶礼膜拜得到一次大的升华。他采用双福村上佳的粘性黄泥仿制古代各种陶器,风格古朴典雅的陶艺作品“汉陶组合”、“千手观音”等被国内各大博物馆、艺术馆收藏。除大量销售到省内外寺庙、道观等各级宗教场所和高级商务会所外,上千件陶艺制品还出口到美国、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天分、机遇、艺术爱好与生活需要,成就了王万富的奇迹,他说:“当年培训班60多个同学,坚持下来的只有几人。”王万富现为德阳市收藏家协会理事、广汉收藏家分会副会长。南丰镇为他设立了陶艺工作室,他的几十件精美作品被展示在南丰镇民俗文化馆里。2012年,南丰镇领导跟他商量:“能不能做点有南丰特色的陶艺制品,我们给你搭个桥,推广一下。”王万富推荐了说唱俑。镇上订购了300件,并请省上的专业人士设计,用有机玻璃包装,盒子上写着:“我把南丰的美好祝愿,装进你的生活。”这批笑哈哈的形象逼真的汉代风格说唱俑,正带着南丰人民的美好祝福,走向省内外广阔天地。

新闻推荐

广汉:主动作为 努力实现新突破 ——访广汉市委书记毛君甫

本报记者孙祯“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市委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广汉‘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引,我们要引导干部群众自觉成为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加快建设美丽繁荣新广汉。”6月3日...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