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名师”当“导师”,工作室“孵”出优秀教师

四川日报 2013-02-25 17:20 大字

□本报记者 严芳

1月31日,虽是寒假,广汉中学教学楼内王小槐工作室却开着门,里面的几名教师正在完成各自的寒假作业:有的是读一本哲学书,有的是研究一个科研课题,有的是完成一篇论文……学生放假了,工作室的事却不能停下来。

2012年初,“王小槐名师工作室”和“汤健辉名校长工作室”在广汉市教育局的推动下率先成立,意在带动更多优秀骨干教师的成长,提高其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目前,该市已经成立5个名师工作室。

加入王小槐工作室前,广汉中学语文教师顾俊一直觉得,高中语文课堂无趣、无效已经没法改变。“‘在语文上花时间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是学生的普遍想法。”

2012年初,他与同为语文老师的苟振华、王敏、黄晓琪等5人一起加入王小槐工作室“拜师学艺”,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王小槐向他们提出“生动语文”的新概念。

加入工作室,让王敏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快速升级。

按照王小槐的要求,王敏、李丽平、顾俊曾选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课进行研讨。第一次上课,王敏的激情感染了学生,课堂上感动的哭声此起彼伏,下来却被批了一顿,“师傅说:这是一堂哲理课。”经过点拨,第二次,王敏从作者谈到的两种爱开始,用接连不断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生涩难懂的课文在“七嘴八舌”中化整为零,最终走向一个主题——成熟之爱。

2012年8月5日,凭借这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王敏作为四川选派的高中语文的唯一代表,摘得全国教坛“新星杯”高中语文教学特等奖。

工作室其他成员的教学业绩也在德阳领先。王小槐、李丽平、苟振华任教年级获德阳统考语文文科第一、理科第二的佳绩,顾俊、王敏任教年级获德阳前三名。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的论文评比中,王小槐名师工作室所提交的五篇关于“生动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全部获奖,其中有三篇获得全国一等奖,两篇获得全国二等奖。

但“名师”的炼成并不容易。曾有一名语文教师本来要进王小槐名师工作室,却在听说“每人每年必须公开发表一篇文章”、“每月传一篇文章、每两周传一篇有特色的教案”、“经常性开展教研活动”等规定后,望而却步。“做老师首先要学会做人。”王小槐认为,虚心、勤勉地学习,是工作室成员提高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的关键。

据广汉市教育局局长阙显凤介绍,按照广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广汉预计用3年时间建设20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

新闻推荐

一个大学生村官的坚守

□本报记者刘云云文/图5月7日,晨起有雾。我搭车从德阳市区出发,40分钟后来到了广汉高坪镇。来到这里,是想探访一位传说中当地很有名气的大学生村官:曾小丽。我和她素未谋面,却久仰其名。今年3月的一天...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