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雪域高原格桑花美丽绽放甘孜州色达县的藏族同胞
初夏的雪域高原,格桑花美丽绽放。甘孜州色达县的藏族同胞们,再次迎来一批来自千里之外的特殊客人——德阳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医疗队。
这是德阳市人民医院连续第三年支援色达县人民医院。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三年里,支援医生把先进的医疗技术、一流的服务理念、现代的管理经验带到了色达,努力改善当地医疗服务水平,为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年里,一批又一批德医人,在省卫生厅、院党委的号召下,抱着“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决心,奋战在被称作“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以“医术仁心,关爱生命”的价值理念践行创先争优活动,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添了一份生动而厚重的注脚。
□罗向明 文/图
为藏族兄弟送去健康
色达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全县平均海拔3893米,是甘孜州海拔最高、气候最寒冷、自然条件最差的纯牧业县之一。色达县城海拔3893.9米,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
初到色达县城,对口支援医疗队队员们不时出现气紧、胸闷等高原反应,但大家顾不上一路的舟车劳顿和恶劣的气候条件,立即投入工作,对医务人员进行远程会诊系统培训。这套德阳市人民医院为色达医院免费建立起的远程会诊系统,犹如一个扎根藏区的 “德医专家团队”,为藏区病人的疑难病得到及时医治铺设了一条方便之路。
培训时,德医信息科工程师王代军,从硬件的连接到电脑、扫描仪、音箱的开关机顺序,放射胶片的扫描要点,远程会诊系统的连接和文件的传输等都深入细致地讲解。而无论是医疗队员,还是色达医院的医护人员们,都认真聆听,仔细记录,因为大家深知这套系统将是挽救藏区疑难危重患者的有效手段。
第二天,医疗队一早来到色达县人民医院,开始正式投入紧张的工作。B超医生戴永胜为一位曾做过心脏手术的藏族同胞进行超声检查;检验师杨丽琼带去新的试剂,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使用;面对设施简陋的五官科,眼科医生苟诗原没有胆怯和退缩,用他自己的话讲“正好有施展拳脚的地方”……
不出几天,又一批德阳市人民医院的“好门巴”来到色达的消息,像春风一样吹遍了色达高原。
雪山脚下放牧的扎西登措赶到色达医院,他想看看去年把他从死神手中救回来的方向医生这次有没有再来。去年6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扎西登措遭遇车祸受伤,从乡医院辗转到县医院时,由于失血过多已处于休克状态。方向接到电话后赶到科室,带领当地医生进行急诊剖腹探查术。严重的撞击导致扎西登措肝、脾破裂,腹腔内大量积血。按照当地的医疗水平,这种情况已是凶多吉少。但有着扎实普外科功底的硕士研究生方向医生沉着应对,顺利实施了精细的脾切除和肝破裂修补。
由于缺少术后监测仪器,只能凭借经验观察,方向和扎西登措的家属一起,在他身边守护了24小时,陪他渡过了最危险的阶段。半个月后,扎西登措康复出院。不善言辞的扎西登措握住方向的手说了一句话,“你是我的兄弟”!从此后,每次扎西登措到县城卖牛、卖酥油,总要到医院看看方向,邀请他去做客。方向至今对于 “两人在一望无尽的草原上骑马驰骋,坐在草原上大快朵颐”心怀神往。“无论如何,在色达的半年都是一生宝贵的财富,更何况那里还有我的兄弟。”
这样的故事,在医疗队员中还有很多。
2011年7月20日凌晨3点30分左右,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王星程从睡梦中惊醒。“快、快、快,王老师,医院需要紧急合血。”色达县医院的张院长急切地催促他赶紧起来,来自然充乡沙果村的牧民白马邓珠因车祸受伤大量失血需及时输血抢救。赶到医院,王星程飞奔上楼,做好准备工作,开始合血。一人,两人,三人,病人家属逐个采血检查。最后血型相配的亲属只有两位,立即抽血。手术结束后,病人病情危重,还需要补充血容量。由于深夜病人亲属赶来的没有几个,此时再无可以献血的亲属。怎么办?王星程突然意识到病人血型与自己相符,但他能否承受在高原反应尚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献血?“我就是B型血”,随即挽起右手衣袖,“来吧,抽我的吧!”。张院长说:“不行,我另想办法”。王星程义无反顾:“没事,抽吧!”随着鲜红的血液流出,王医生的心已经与高原藏族同胞紧紧连在了一起。
几天后,得知病人已脱离生命危险,但病人系牧区特困户,亲属正四处筹措医疗费,王星程又慷慨捐出500元钱。病人及其亲属得知他勇于献血、捐款的事迹时无比感动,竖起了双手拇指,“喀左,喀左,感谢好门巴”,并为他送上了一条洁白的哈达。
3年对口支援,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下,一批批无怨无悔的德医人不断发挥专业特长,主动引入新的学术观念,传授科室管理经验,帮助科室完善医疗规章制度,通过毫无保留地交流传授,色达县人民医院的外科、检验科诊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整体水平上了新台阶,为雪域高原送去安康。
筑强堡垒 人民满意
实际上,色达县人民医院只是德阳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医院中的其中之一。
德阳市人民医院在继2009年底结束对广安区人民医院和南充市嘉陵区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后,于2010年开始又对色达、巴塘、中江、罗江4所县医院开展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
近3年来,德医为受援医院捐赠医疗设备、药品共计价值70余万元,免费捐建一台价值6万余元的远程会诊中心,累计诊治病员11700人次。德医的对口支援,在带动这些医院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为这些医院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在2011年,李成医生仅彩超检查就为巴塘县医院增加30余万元的业务收入。
色达县医院在给德医的感谢信中深情地说:“德阳市人民医院的支援,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实施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我们业务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一项亲民、爱民、利民、惠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在他们(支援医疗队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德医人‘大德为医、大医在德\’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的职业情操,他们是我们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
“立足公益抓创新,人民满意是宗旨。”德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赵鲁平介绍,作为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德阳市人民医院党委从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提炼出“以德为先”的医院文化,首开西部医院“德”文化先河,从德医文化衍生出的“大德为医,大医在德”不仅成为了德医人信守的职业操守,更砥砺着德医人不断成长。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塑造人,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感染人,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带动人,把党的建设与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作风转变年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融入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丰富了“德”文化的内涵。
以创建“五好四强”先进党组织,争做 “五带五争”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德阳市人民医院开展了“一个班子一个龙头”、“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员示范点”、“三比三亮三评”、“双比、双强”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行业作风建设、医院业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一种团结奋进的风貌,增强了医院的凝聚力,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优质品牌。院党委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医院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省市州唯一连续两年获卫生部“改革创新医院”奖的单位。
正是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德医无论是在非典、甲流、“5·12”汶川特大地震、抵御山洪泥石流、驰援玉树抗震救灾等突发事件和重大应急救援工作中,铁锤镰刀的旗帜巍然屹立,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创造了震后第一时间收治伤员数量最多、伤情最重、运转最及时而无一例在院感染发生的奇迹。在玉树抗震救灾中,千里驰援,经历了近10天的各种艰辛,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使命。在“对口支援”和“挂包帮”活动中,捐款10万余元为中江芳林村修建了一条“德医致富路”,捐款2.4万元用于广汉市南丰镇七玉村新农村环保蔬菜基地建设。今年1-6月,党员、团员志愿服务48次,义诊咨询、送医送药12次,服务群众超过1.2万人次,党团员参加率超过95%,社会满意度高达95%以上,收到锦旗39面,感谢信57封,成为全省市州医院的标杆。
已经在德阳市人民医院进修了一年的色达县医院外科医生张彬,还想继续“赖”一年,因为“德医有太多值得学习的东西,这里是一个温暖的家。”
新闻推荐
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成立7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农合行,以下简称四川农信)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