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营企业发展的福地 ︱︱广汉市全力营造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综述

德阳日报 2011-10-18 04:16 大字

□本报记者 唐茂

近年来,广汉市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突破口,大力营造“创新、创业、创造财富”的发展氛围,扶持民营企业成长,支持民营企业做大,鼓励民营企业上台阶,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去年,民营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七位,被省政府评为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基地县。

在今年8月召开的德阳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广汉市政府获得了“民营经济发展优秀单位”称号,广汉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君甫在发言中是这样评价该市民营经济的:一是发展速度快。“十一五”该市民营企业由2495户增加到4308 户;实现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92.4亿元,是2005年的3倍。民营经济增速保持在20%以上。二是集聚效应强。石油机械、医药食品、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占全市工业经济79%;2009年,被中国石化协会授予“中国·广汉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产业集聚度达64%以上,配套企业200多户,是全国三大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之一;该市还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食用油加工基地,省内医药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县;广汉经济开发区和6个重点镇聚集的民营企业数量和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90%以上。三是社会贡献大。去年,该市民营企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的贡献分别达69%和85%;吸纳从业人员15万;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宏华、金广、益海等广汉民营企业捐款上亿元。

搭建“三大平台”  服务民营企业尽心尽力

搭建产业发展平台。近年来,广汉市制定完善了产业布局规划和园区规划,利用开发区被国家列为扩大面积的开发区这一机遇,积极做好开发区扩区工作。目前,开发区规划面积达40平方公里;整合资金,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抓好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开发区档次和承载能力。5年来,80%的新增用地指标、75%的技术改造补贴资金、85%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都安排在开发区;开发区累计投入3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28平方公里,实现“七通一平”。同时,按照“一城两区六镇”的总体规划,优化配置土地、资金、人才资源,引导工业向开发区和6个重点镇集中,产业集中度占全市的比重达79%。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搭建政务服务平台。广汉市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全过程、全环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优化政务服务,简化审批程序,办证时间缩减为过去的三分之一;强化作风,逗硬奖惩,对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员严肃问责。建立司法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法律问题,帮助企业提高依法经营水平;在全市9个行业,设立了31个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点,建立了企业困难问题处理反馈机制,近年来,共为监测点企业协调解决了资金、电力、天然气、运输等方面问题29个。

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组织召开银企见面会,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信贷项目。政府搭台,银企互动,“十一五”累计净增贷款62.9亿元。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扶持企业走上市融资之路。2008年,宏华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士达炭素上市申请获得证监会受理;另有5户企业正开展上市准备工作。在省内首创会员制融资担保模式,成立6家会员制担保公司,会员企业86家,注册资本金1.4亿元,累计为会员企业担保贷款25亿元,市财政安排担保风险补贴金1500万元,降低融资担保风险。

优化“三大环境”  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成长

——优化政策环境。广汉市积极为民营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为225个项目争取上级补贴资金8160万元,拉动投资65亿元;安排财政专项资金,落实技改补贴、工业发展资金、奖励资金3300万元, 50余户企业享受西部大开发等税收优惠政策,累计享受税收优惠达15.3亿元;相继出台了金融、电力、天然气、铁路运输等要素部门的考核办法,每年预算安排奖励资金达200万元,激励要素供给部门积极工作,提高要素保障能力。去年工业用电量增长15%,天然气供应量增长30%,铁路货运接卸能力提高33%。

——优化创业环境。广汉市认真落实省政府对民营经济的“六个放宽”和“六个引导”,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所有行业和领域。先后开展了“企业文化年”、“项目推进年”、“企业服务年”、“产业提升年”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广泛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形成全民创业和强力支持企业发展的氛围。坚持“开放合作、大气包容”的发展理念,鼓励企业既“留下来”又“走出去”,宏华上市后在江苏启东市投资20亿元,打造海洋油气装备基地;金广在国内外建立多家子公司和原料基地。今年7月20日,投资50亿元的金广不锈钢产业园暨40万吨不锈钢深加工项目在广汉开工建设,该园区成为全省第一个川商产业园。

——优化创新环境。一是推进产学研合作,依托钻采设计院、采气研究院、安全检测研究院等三大研究院和清华大学、民航飞院等高校,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先后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58个。全市企业技术创新投入30亿元,48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省、德阳市创新项目,建成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等国家级品牌17个,省级品牌49个。

二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全市企业技术创新投入30亿元,建成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家、德阳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1家,形成了宏华石油钻机、黄铭锂电纳米磷酸铁锂等一批行业领先技术。

培养“三大人才”  助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大力培养管理人才。组织企业家出国研修、高校深造,到先进地区学习,本地相互观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制定《广汉市鼓励企业发展奖励办法》,开展明星、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活动,每年拿出300多万元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进行奖励。提高企业家政治地位,本届人大、政协中民营企业家占20%,一大批民营企业主由“小老板”变成了“企业家”,由“办企业”转变为“干事业”。

多方引进高端人才。立足产业发展需求,把引进人才和招商引资紧密结合,努力实现引进一个领军人物、催生一个新兴产业。黄铭锂动力公司的黄铭博士,主持研发的锂动力项目被列为“十二五”20个重大关键产品之一,预计产值超过80亿元,成为德阳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领军项目。美国亨斯迈公司高级科学家李云涛博士,去年到广汉创办了上之登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高分子树脂年底将投产。

积极培养技能人才。依托民航飞院、川师大、工程职业学院、航天职业学院等高校和3所职业中专,每年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上万人。依托7所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5000人次,有效保障了民营企业用工需求。

新闻推荐

广汉 群众购热水器引纠纷 工商干部解“疙瘩”

(记者唐茂通讯员苏焕云王玲)日前,广汉市工商局兴隆工商所工作人员成功调解了一起因讨要“家电下乡补贴”款引起的纠纷,受到了当事人的称赞。原来,今年8月,广汉市兴隆镇西林村的焦全在同乡销售商蒋会敏...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