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粮食生产基地化 种粮大户扩种忙 ︱︱四川省广汉市现代粮食产业发展调查

德阳晚报 2011-07-05 11:08 大字

□新华社记者 杨三军 黄毅

在种粮比较效益依然偏低、农村劳力大量外出、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情况下,如何稳定粮食产业是各地面临的突出难题。然而,记者日前在四川省广汉市看到这样的喜人场景:田成块、渠成网、种粮大户扩种忙……  

近年来,广汉市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科技服务为动力,以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土地流转为手段,推动粮食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全市连续7年实现粮食增产增收,涌现出28个种植面积超过50亩的种粮大户。

规模种粮效益好 种粮大户扩种忙

广汉位于成都平原以北,总人口60万,其中农业人口33万,耕地44万亩,土地肥沃,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国家确定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重点市。   

6月的广汉农村,小麦、油菜早已收尽,如镜的水田里满眼是绿油油的水稻。在连山镇坞木村,种粮大户黄明水正忙着组织人员给秧苗除草施肥:“今年全部是机械插秧,苗小体弱,当前特别要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分蘖,才能确保有好收成。”

黄明水是连山镇地道的农民,10年前一家四口还仅仅耕作着两亩多耕地,如今他已是远近闻名、两次获得农业部表彰的种粮大户。在稻田边,黄明水得意地向记者“晒”起了种粮成果:去年我种粮面积达到1120亩,收获水稻413吨,小麦189吨,种粮总收入128万元,除去成本,赚了23万元。

这23万元是怎么赚到的?“种粮要赚钱,一靠规模、二靠技术、三靠机械化。”黄明水笑着说,“规模化种植就可使用农业机械,每亩地可以节约成本150元左右。比如,人工插秧每亩要200元,机械插秧只要130元还包育秧。这笔账可不是小数,1000亩地算下来就能节省十几万元,这就是利润。”

如果种经济作物,收益岂不是更大?“我还是愿意种粮,种粮稳当。”黄明水告诉记者,2009年他种了20多亩莴笋,结果遇上低价赔了2万多元。“国家有粮食最低收购价,市政府还支持种粮大户买了粮食保险,再怎么也不至于血本无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近年来农资价格逐年上涨,但是在广汉,种粮大户扩种的意愿仍然十分强烈。“今年我把水稻种植面积从去年的800亩增到了1100亩。我们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里的其他大户也都扩大了种植面积。”黄明水说,今年国家又提高了水稻的最低收购价,提高幅度是近年来最大的一次。省里还出台了新政策,对种粮大户进行专项补贴,我大约能拿到3万元。

科学规划谋粮安 粮食生产基地化

广汉市委书记杨波说:“稳定粮食生产、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这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应尽之责。广汉发展农业和工业条件都很优越。如果单纯为了追求GDP而把这么好的土地搞成一个大工地,不仅散小乱问题突出、污染严重,而且粮食安全问题无法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下转第六版)

新闻推荐

崇尚实干 重视基层 鼓励先进 ——广汉市乡镇党委班子换届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唐茂通讯员周李峰夏敏“有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支持,我一定要在现有的岗位上作出成绩!”7月15日,不久前刚当选为广汉市小汉镇党委委员、被组织提名为副镇长人选的年轻干部瞿强接受记者采访...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