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色、阵仗

达州晚报 2021-03-11 09:19 大字

方言与识字庞雨,现供职于宣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过知非,喜欢读书,喜欢码字。作品散见于网络、纸媒。

四川人用词有自己的喜好。这种喜好或许找不到可上台面的理由,却饱含地域特色,颇有意趣。比如火候与火色,四川人就多弃火候而用火色,至少在口头上如此。《现代汉语词典》认为:火候,本指“烧火的火力大小和时间长短”,由此引申出“修养程度的深浅”和“紧要的时机”二义。火色,《现代汉语词典》一言以蔽之曰:“〈方〉火候。”在四川方言里,火色不仅仅指火候之“紧要的时机”,而有比这一意义更为宽泛的指代:某种情况、状况,某个时机、契机。

克非《春潮急》十五:“加钢黄鳝前些天趁村里闹粮时,也套购得有一些粮食,听到富农带汤滚水,他心头很害怕,所以叫王三哈哈来观观火色。”加钢黄鳝要王三哈哈观察的,是当时的“情况、状况”。观察清楚了,才能决定下一步行动。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赶季节,抢火色,都是叫化子照火,只往自己怀里扒,哪一家都不肯放让。组长倒是一个好角色,放得让,吃得亏,堂客又挑精,天天跟他搞架子。’”大家都抢的,是稍纵即逝的“时机、契机”。抢到了,小春归仓,大春满栽满插;抢不到,影响一年的收成。

火色在四川人这里,偶有老、嫩之分。沙汀《淘金记》十二:“‘哦!像你这么样说,什么事情都没有个火色了啊。’‘快算了吧,要讲火色,起初,我们就把火色太看嫩了!’”“因为自来就胆小谨慎,凡事火色看得很老,一种利益没有实现以前,彭胖总是惴惴不安的。”沙汀笔下的“火色嫩”是指事情简单,“火色老”是说情况复杂。但在口语里,四川人却嫌火色啰嗦,将它简称为“火”,常说“老”,几乎不说“嫩”。“把火看老了”是四川人的口头禅,指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

把火色看老看嫩,都属“看不清火色”。这话可从“火的色泽”这个角度解释。火的色泽,即火焰的色泽。因温度不同,火焰会呈不同的色泽:暗红是基础,随着温度升高,暗红会逐渐演变为紫色、橘色、黄色、白色、蓝色等。看不清火色,就不知道火焰的温度;不知道火焰的温度,做与火相关的事就易失分寸。这,自然就与“看不清眼前的情况、状况,把握不准恰当的时机、契机”联系起来了。

看不清火色,也称看不清阵仗。两人已经吵得汹汹不已,走来一人不知究里却插嘴劝解。结果没谁给他面子,弄得自己面红耳赤,下不了台。旁人悄悄暗言:没看清阵仗,看不清阵仗。阵仗,在这里虽也有点“场面”的意味,但更多的是与火色一样指某种情况、状况。

新闻推荐

宣汉马伏村5万斤黄金蜜柚急盼销路

今年宣汉县清溪镇马伏村的蜜柚收成不错,但销量惨淡,眼看还有5万斤蜜柚囤在库房,当地柚农吴必元为之十分焦虑。吴必元是马伏...

宣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宣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