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教师竹编技艺巧夺天工 300斤青竹“变”半斤《清明上河图》
竹编作品《清明上河图》
曾阔繁创作中
竹编作品《清明上河图》局部
“哇塞!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是用竹子编出来的,乍一看还以为是画出来的!”在宣汉县南坝镇退休教师曾阔繁的家中,一幅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的竹编画《清明上河图》让观者大开眼界。
这幅竹编画《清明上河图》,是曾阔繁花费四年时间,耗材300斤青竹编成,完成后加上装裱材料仅250克重。图中,细若发丝的竹丝编织的各种人物、船只、树木、建筑栩栩如生,再现了北宋名画的神韵和当时的繁荣。
竹编丝丝见功夫
今年69岁的曾阔繁,老家在宣汉县华景镇,是宣汉县昆池职中(现圣灯中学)退休教师。他自小对竹子情有独钟,目睹家乡人用竹篾编织各种日常用品和工艺品后,更是对竹编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八九岁时,经常拣别人扔掉的小竹片,编一些篮子等小用具。十二三岁时,开始向篾匠偷师学艺。”曾阔繁回忆,刚开始学,因为不得其法浪费了不少竹材,还常常被竹篾划伤手,有的伤口甚至深可见骨,更有好几次伤口感染,痛不欲生。
经过三四年不懈的练习,读初中时,曾阔繁已经能编得一手好扇子,还能借此挣点学费和杂费。
参加工作后,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的业余时间,他依旧对竹编勤耕不缀,从不放弃。当时他编织的席子卖了300多元,相当于几个月的工资,这更加坚定了他对竹编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退休后,他更是把所有精力投放在竹编技艺的学习和研究上。经过艰苦求索和多次试验,终于创出精妙绝伦的平面竹编书画艺术——宣汉曾氏竹编艺术!
每幅竹编画所用的竹丝比头发丝还细,且都是曾阔繁纯手工制作的,其间要经过蒸煮、打磨、刮漆等上百道工序。“做竹丝的每块竹片要薄如蝉翼,透过竹片能够清晰看到竹片下报纸的字迹。”
青竹加工成薄竹片后,还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分层次分类染色,阴干后再分丝,竹丝才能永不褪色。宽度仅1厘米的竹片,能分出20至24根细小的竹丝,每根竹丝纤细程度令人称奇,堪称丝丝见功夫!
曾阔繁编织《清明上河图》就用掉了青竹300斤左右,而制成的成品竹丝仅200克。
作品亮相上海世博会
“我对竹子有特殊的感情,终身不减。”曾阔繁抚摸着一件件浸透着他毕生心血的竹编精品,深情地说。“我不爱打牌钓鱼,却酷爱竹编,除了工作,我的时间几乎都是在竹编中度过的!”
几十年来,曾阔繁先后编织了《清明上河图》《九龙图》《兰亭序》《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沁园春·雪》《岳母刺字》等100多件作品。很多作品,面世后备受收藏者青睐,还成为各种高端博览会议和招商活动的馈赠品。
2009年,曾阔繁编织的《兰亭序》和《九龙图》在宣汉引起轰动。其中,《兰亭序》颇有几分王羲之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之神韵,《九龙图》则被一名收藏家作为至宝收藏。
这些年,曾阔繁的作品还多次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展出。2010年,他的作品代表四川省在上海世博会参展。在海峡两岸特色产品博览会上,他的《五牛图》《送子观音》等作品也受到了台湾地区嘉宾的青睐和喜爱。2018年到2020年,其作品连续三年在达州秦巴交易会上展览,与会人员赞不绝口。巴山大峡谷景区开园后,其创作的相关主题作品先后五次被选送到各地参展。2019年,其作品《兰》《竹》作为珍品被送给了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友人。
曾阔繁的竹编技艺不仅被收藏家和各大展会看重,光明日报、央视等主流媒体更是先后对其进行报道。他曾获2017年“宣汉工匠”称号,被誉为“竹编艺术界的张择端”。
用艺术方式讲好“宣汉故事”
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开园后,宣汉作为全省脱贫人数最多的县,脱贫成果令世人惊讶,他创作了《巴山峡谷 土家风情》,真实再现了宣汉战天斗地、攻坚拔寨的决心和取得的辉煌成绩。
“我要用手中的竹丝去尽情讴歌这个精彩的时代,生命不息,编织不休!”虽然年近古稀之年,但曾阔繁仍然激情四溢。透过他的一件件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作为一名本土艺术家的情怀与担当,他不断地创作着与时代同拍的艺术精品。
由于常年静坐做竹编,曾阔繁的腰和眼都积劳成疾。为了竹编艺术发扬光大,他招收了四名徒弟。“做竹编必须心静,心浮气躁没法做。”目前,宣汉县正为曾阔繁的竹编艺术申报省级“非遗”项目。他希望今后能创作出更多反映宣汉经济和社会巨变题材的竹编画,用艺术方式讲好“宣汉故事”。
□达州日报社通讯员 张平
新闻推荐
□胡果特约通讯员张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发布第三批“四川最美古镇古村落”公示名单,宣汉县马渡关镇烟灯村、百丈...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